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1.
目的评价成人胃食管反流病筛查表在5岁以上儿童的筛选及抑酸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填写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量表筛选出的胃食管反流病患儿109例作为研究对象,非反流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儿一般临床症状及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及疗效。 结果既往误诊为支气管炎治疗组的患儿43例,具有静脉奥美拉唑抑酸治疗后第2天开始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好转,症状完全控制所需时间为(4.0±1.2)d,以肺炎为诊断的39例患儿中抗炎+抑酸治疗后症状控制所需时间为(5.0±1.6)d,以哮喘为误诊的27例患儿中用抑酸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时间为(6.0±2.1)d。试验组中GERD-Q评分量表平均值(11.7±2.6)分,而对照组平均为(6.4±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在治疗后再次进行GERD-Q评分平均分(6.1±1.2)分,与治疗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GER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ERD-Q在5岁以上患儿中具有筛选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早期诊断及时抑酸治疗可以控制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气道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中文数据库,筛选出2018年6月之前发表的符合标准的一期手术与二期手术治疗HD的对比研究。应用STATA 14.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及敏感性分析。 结果共筛选出10篇文献633例患者,包括9篇英文和1篇中文回顾性对比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一期手术组与二期手术组在吻合口狭窄(OR=0.56,95% CI:0.29~1.09,P=0.087)、吻合口瘘(OR=1.01,95% CI:0.16~6.51,P=0.995)、肠梗阻(OR=0.88,95% CI:0.44~1.75,P=0.708)、直肠脱垂(OR=1.29,95% CI:0.35~4.82,P=0.705)、手术部位感染(OR=0.61,95% CI:0.31~1.20,P=0.152)、再次手术(OR=1.19,95% CI:0.66~2.16,P=0.563)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二期手术组的术后小肠结肠炎(HAEC)发生率明显低于一期手术组(OR=2.09,95% CI:1.34~3.25,P=0.001)。在排便功能方面,两组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率(OR=1.08,95% CI:0.58~2.01,P=0.804)、污粪(OR=0.60,95% CI:0.26~1.42,P=0.249)和大便失禁(OR=0.52,95% CI:0.17~1.55,P=0.237)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一期手术组术后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二期手术组(OR=0.49,95% CI:0.30~0.81,P=0.006)。 结论一期手术治疗HD避免了二期手术相关的吻合口并发症,而且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二期手术,但是HAEC发生率明显高于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先天性脐膨出、腹裂患儿开展围产期干预、实施系统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并讨论相关临床表现、转运方法与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本院收治的17例先天性脐膨出和腹裂患儿围产期处理经过,对其病情以及产科、超声科、新生儿科、家长之间配合取得较好疗效的经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7例患儿中,14例治愈.1例因手术后感染而死亡,2例因肠管发育不良放弃治疗.结论先天性脐膨出、腹裂患儿经及时诊断和一期手术治疗大部分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小儿副肾动脉压迫引起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 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副肾动脉压迫引起肾积水的患儿13例,男9例,女4例,左侧11例,右侧2例。回顾性分析了副肾动脉压迫引起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13例均证实副肾动脉压迫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引起肾积水,副肾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11例,起源于肾动脉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置入双J管,吻合口周围放置引流管,术后3~ 6 d拔除。手术时间(120±25)min;出血量(6.0±2.5)ml,患儿手术当天全流食。1例术后第2天出现漏尿,经治疗3 d后愈合。住院时间(8.5±0.5)d。术后随访3~15个月,1例肾萎缩者肾功能继续下降,出现完全无功能,反复出现发热、腰痛等泌尿道感染症状,二期行肾切除术,其余患儿无出现肾功能继续下降。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副肾动脉压迫引起的肾积水安全,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其中,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SPLC)和传统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各60例.对比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止痛剂使用及住院时间.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TUSPLC与LC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长度及止痛剂使用次数方面TUSPLC组明显优于LC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安全、有效,且更具微创性,美容效果更佳.临床应根据病情及患者需求选择其中更合适患者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腔内治疗婴幼儿急性梗阻性双侧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双侧输尿管结石婴幼儿,行一期U-100激光碎石或逆行置管引流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9侧,输尿管下段结石23侧,合并肾结石5例,结石直径6~14 mm,平均(7.4±1.9) mm。术前检查血尿素氮25~49 mmol/L,血肌酐270~835μmol/L,血尿酸623.7~1640.5μmol/L,血钾4.5~6.8 mmol/L。观察手术前后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钾变化。结果输尿管镜下U-100一期双侧输尿管成功碎石8例,7例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引流,双侧置管4例,单侧置管3例,1例逆行置管失败改开放手术。6例二期手术碎石,治愈15例,死亡1例。平均手术时间(45±7)min,平均住院时间(9.1±2.3)d。术后第3天血尿素氮1.9~5.9 mmol/L,血肌酐45~76μmol/L,血尿酸125.6~296.7μmol/L,血钾3.2~4.8 mmol/L。结论输尿管镜联合U-100激光碎石或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引流治疗婴幼儿急性梗阻性双侧输尿管结石临床有效,创伤小,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腹腔镜诊治小儿妇科急腹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且采用全麻下腹腔镜探查治疗的小儿妇科疾病11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术后痊愈出院,随访时间3~12个月,均恢复顺利。结论女性子宫附件活动度较大,急腹症误诊率较高,适合腹腔镜下探查;在条件允许下,均可使用腹腔镜,其具有损伤小、瘢痕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8.
目的采用Pen手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分析其术后不同时期的肛门功能评分情况,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过的患有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患儿30例,对其进行Pen手术,并在术后的五个不同时期对肛门进行评分,分析并探讨。结果经过Pen手术后,患儿的临床评分情况以第3年为中心,大致呈现为正太分布,前3年,患儿肛门的评分逐年上升,后3年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客观评分来看,患儿在5年内的评分情况一直处于逐年上升的状态;综合评分因受以上两种评分的影响,没有明显分布趋势。结论术后,在不同时期对患者的肛门功能进行评分,能够为中高们肛门闭锁畸形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参考方案,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高位隐睾和低位隐睾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所收治的36例隐睾患儿,年龄1岁5个月~3岁,平均1岁11个月。双侧9例,右侧17例,左侧10例。根据睾丸位置高低,应用睾丸下降固定术、腹腔镜下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或Fowler-stephens(FS)Ⅰ期睾丸固定手术。结果在36例(45侧)患儿中,高位隐睾5例(10侧),低位隐睾31例(35侧),其中有腹腔内高位隐睾2例(4侧),腹腔内低位隐睾3例(6侧)。其中35侧低位隐睾行睾丸下降固定术,6侧行腹腔镜下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4侧行Fowler-stephens(FS)Ⅰ期睾丸固定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3.3%,患儿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约6个月),100%睾丸血运好无萎缩。结论低位隐睾与高位隐睾的术式选择,对手术的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0.
先天性巨结肠病(Hirschsprung disease,HSCR)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胃肠道发育障碍,其发病率与人口有关,每1万名新生儿中有1.5至2.8人罹患此病.(白人新生儿中有1.5人罹患此病,亚洲新生儿中有2.8人罹患此病)男女比例为2:1到4:1[1].HSCR的特点是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1],这是由于肠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