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交锁髓内钉小切口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胫腓骨多段骨折,用一般内固定治疗,难以达到固定牢靠、创伤小、功能恢复好的目的。我院自1998年2月-2003年6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小切口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单节段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手术治疗L2~4单节段腰椎结核(tuberculosis, TB)和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Br) 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接受OLIF术,25例接受TLIF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TLIF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ODI指数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LIF组ODI指数显著优于TLIF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Frankel分级均显著改善(P&l...  相似文献   
23.
后路钉棒系统术中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后路钉棒系统术中复位内固定治疗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5月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3~51岁,平均31岁.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1例,齿状突游离小骨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7例,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难以获得良好复位,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8~15 mm,平均11mm.术中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利用弯棒提拉进行复位,并行椎板间植骨.治疗前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8例,C级15例,D级4例.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枕颈部症状得到改善,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ADI为2~4 mm,平均2.8 mm.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4例,D级12例,E级11例.无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能够对寰枢椎脱位进行有效的术中复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椎板钩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采用C1~C2关节间隙螺钉及寰椎椎板钩治疗合并寰枢椎不稳的齿状突游离小骨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3-69岁,平均35.2岁。其中,有明确外伤病史11例。所有病例均存在枕颈部症状,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术前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6例;E级3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月所有病例枕颈部症状消失,X线及CT重建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寰枢椎序列良好,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4例,D级7例,E级7例。无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病例。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假关节形成或寰枢椎不稳等并发症。结论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椎板钩是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医院2009年5月~2014年5月收治78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均给以联合药物治疗,采用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46)给以联合药物治疗,治疗组(n=32)在联合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78例患者均表现为发热、多汗及腰部疼痛,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后1年、2年随访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可明确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在联合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后路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后路融合术(枕颈融合或寰枢椎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20例.所有患者均早期行后路融合术,回顾治疗过程,分析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均随访24个月.1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例有神经损伤的患者获得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颈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片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寰枢关节无不稳征象;18例在术后3个月内植骨块已完全融合,2例植骨块在术后6个月也获得完全融合.各个随访时间点未见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3个月ASIA评分与人院时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术式首选寰枢椎融合术,慎重选择枕颈融合术.  相似文献   
27.
正1临床资料10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左颈部无痛性包块7个月"入院。患者于2016年4月无意间发现左颈部一质硬包块,约2cm×3cm大小,无颈部疼痛,随后颈部包块逐渐增大。2016年10月行颈椎CT检查提示"C6椎体左侧附件占位性病变",遂收住入院。查体:左颈部可触及一质硬包块,约3  相似文献   
28.
腰椎峡部裂是青少年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好发于L5,其次是L4,也可L4和L5同时发病,其他节段较少发病.通常是在先天发育异常或骨质薄弱的基础上,腰椎峡部受到反复应力作用致使峡部疲劳骨折,有学者认为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前者主要包括限制活动、卧床休息、佩戴支具、药物止...  相似文献   
29.
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讨论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方法 :收集 1997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早期持续被动活动、手法按摩矫正、矫形石膏夹板矫正、白天穿外厚内薄的硬筒靴、夜间应用DennisBrowne夹板等综合手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86例 ,其中新生儿期 3 2例、小婴儿期 3 4例、大婴儿期 2 0例 ;轻度 3 8例、中度 3 5例、重度 13例。结果 :经术后 1~ 5年随访 ,从形态功能发育情况综合评价 ,优良率 :新生儿期 93 8% ;小婴儿期82 4% ;大婴儿期 5 5 0 % ;轻度 94 7% ;中度 71 4% ;重度 46 2 %。结论 :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与治疗的时间、术前的畸形程度有关 ,≤ 6个月的轻、中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保守治疗效果好 ,重度部分有效  相似文献   
30.
脊柱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累及肺外的常见部位,占骨结核的50% ~ 60%[1]。其中,不具有典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病变被称为不典型脊柱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2%[2]。单椎体结核多表现为椎体内或椎体附件局限性病灶,同时累及椎体和后方结构的溶骨性病变较为少见,由于缺乏特定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难以与脊柱肿瘤相鉴别,容易被误诊。病理穿刺作为明确诊断的金标准,也因检出率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2020年6月20日收治1例同时累及椎体及双侧后方结构的不典型腰椎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