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9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相关的不同原因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血清学指标,探讨其贫血特征、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水平及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近5年的药物相关肾实质性ARF住院患者[16例,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组和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acute tubular-interstitial nephropathy, ATIN)组]以及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8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肾活检时的贫血相关指标、血清EPO、肌酐水平和肾小管功能.对ARF各组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和肾病理改变进行半定量评分.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EPO水平与肾功能和肾病理损伤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药物相关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各组患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肾小管功能损伤指数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指数较对照组有所增高,以ATIN组为最高(P<0.01).(2)ATIN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haematocrit, Hct)、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3)ATN组、ATIN组EPO水平较对照组分别明显下降84.8%和70.7%(P<0.01).(4)肾实质性ARF患者的Hb与EPO呈正相关(r=0.589,P<0.01);而EPO则与Scr、肾小管功能损伤指数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指数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ATIN是药物相关急性肾衰竭伴贫血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组患者贫血的机制可能与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导致内源性EPO分泌不足、进而引起红细胞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2.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因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肾小球系细胞增对肾小球疾病的炎症过程及其进展具有重要作用,探讨其抑制因子对深入了解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及寻求治疗药物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在体外细胞培养,肾小球疾病的动物模型等研究中发现的肾小球膜细胞增殖抑制因子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3.
IgA肾病是我国青壮年人群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其转归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与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 ,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 (RTEC)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而进入肾间质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有证据表明MAPK家族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目的 :通过检测I  相似文献   
34.
科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一系列国际上知名的医学权威性参考用书的影印版,其中涉及肾脏病专业的有3本:Brenner&Rector的“肾脏病学”(第 6版)、Owen,Pereora&Sayegh的“透析与移植 及 Halperin&Godstein的“水、电解质和酸碱乎衡生理学”(第3版)。感谢科学出版社此举既方便了购书,而且影印版价格较原版本明显便宜,不仅单位,而且个人也可以承受。我们得地利之便先睹之快,并专此介绍,以飨肾脏病界同道。第6版《布伦纳-雷克托肾脏病学》(Brenner及Rector主编)虽…  相似文献   
35.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3岁,主因“间断多尿5个月,Scr升高1个月”人院。患者5个月前因双手关节疼痛而同时服用3种药物:双氯芬酸缓释片(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50mg/粒,50mgbid),雷公藤浸液(自制,来源不详,约100mild)和济仁克痹骨泰胶囊(黑龙江省济仁药业有限公司,0.5g/粒,4粒bid,成分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延胡索、没药《制》血竭、土鳖虫),服药7d后出现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36.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药导致的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近年受到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10年来的临床与药学研究,从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特征、相关药物以及马兜铃酸的代谢过程、毒性作用及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
急性马兜铃酸肾损伤大鼠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马兜铃酸肾损伤大鼠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活性的变化,探讨sPLA2在马兜铃酸肾病(A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模型组给予关木通水煎剂(相当于生药30 g&#8226;kg-1&#8226;d-1)灌胃7 d,停药后正常喂养至第14天;对照组以自来水灌胃。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并用半定量方法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生化法测定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巯基显色法分别检测血清sPLA2活性;Western印迹法测定肾皮质和肾髓质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和尿液中前列腺素类(PGs)代谢产物6-keto-PGF1α与血栓烷B2(TXB2)水平并计算二者的比值。 结果 给药后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功能下降,并在第8天达高峰,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8.14±2.55)较对照组(1.50±0.71)显著升高(P < 0.05),Scr水平显著增高[(0.24±0.10)比(0.19±0.02) μmol/g,P < 0.05]。给药第8天时模型组血清中sPLA2活性(μmol&#8226;min-1&#8226;mg-1)(133.15±17.05)较对照组(101.3±16.07)显著增强(P < 0.05),同时肾皮质COX-2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加(1.16±0.36 比0.69±0.28,P < 0.05),但肾髓质的COX-2蛋白表达无变化。尽管模型组血清中6-keto-PGF1α、TXB2及其比值无变化,但其尿液中6-keto-PGF1α和TXB2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倍和3倍(P < 0.05),二者的比值显著降低(207.53±17.52比296.64±51.31,P < 0.05)。上述变化除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外,均在第14天时恢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急性马兜铃酸肾损伤大鼠模型中,血清sPLA2呈激活状态,伴随出现的肾皮质COX-2表达增加及尿液中缩血管类PGs代谢产物增加,提示肾脏缩血管反应增强,可能是马兜铃酸肾损害时组织缺血改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8.
马兜铃酸I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口服马兜铃酸 I(AA-I)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方法:以125I标记的AA-I作为示踪剂,给予大鼠一次口服关木通水煎剂10 g*kg-1和125I标记AA-I(含AA-I 37.2 mg*L-1)的混合药液,测定全血125I-AA-I浓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采用3P87程序拟合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同时测定肝、肾等9种脏器中的125I-AA-I含量,计算ID%、分布比值,观察上述指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分析比较AA-I在不同脏器的分布特点.结果:大鼠一次口服关木通水煎剂后,AA-I迅速吸收入血,于30 min达到高峰,持续至1.5 h,随后其浓度逐渐降低,于24 h后仅存微量,给药后10 d时68.9%的AA-I以蛋白结合形式存在.经拟合其特征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所得参数显示:口服AA-I在0.74 h达峰(Tmax),达峰浓度(Cmax)0.92 mg*L-1,分布半衰期(t1/2α)0.68 h,消除半衰期(t1/2β) 20.46 h,表观分布容积(V/F)87.39 mL,总清除率CL(s) 5.85 mL*h-1 (0.10 mL*min-1).服药后AA-I迅速分布至全身,5 min时即已达到分布比值的高峰,24~48 h处于最低水平;而后AA-I在肝、肾的分布比值又不断增高,肝脏在第4 d达峰,而后再次下降;在肾脏则继续升高,至观察结束(第40 d)最为突出,明显高于其他脏器(P<0.05).结论:AA-I口服后吸收迅速,在体内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可能在肝脏进行部分代谢;肾脏组织分布多、清除缓慢,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与其长期肾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39.
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是I型跨膜糖蛋白,在正常肾脏几乎不表达,急性肾损伤(AKI)时显著高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研究发现,在多种急、慢性肾损伤动物模型及人类肾脏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KIM-1均有高表达的现象.由于其结构特点,KIM-1的胞外段可以脱落并在尿液中检测出来,因而作为肾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关注.近年来发现KIM-1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吞噬凋亡及坏死细胞并可能调控AKI的免疫炎性反应,使人们开始关注KIM-1在肾脏疾病损伤修复和进展中的作用.本文将目前KIM -1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老年鼠肾线粒体的老化及其药物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观察应用枸杞多糖、维生素E-C合剂等抗衰老药物后,老年鼠肾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ATP合成量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的改变,发现老年鼠肾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伴随着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的增高,老年鼠肾细胞线粒体ATP合成量为120.38±16.72nM/mgPr·min,较青年组低18.75nM/mgPr·min;而肾组织丙二醛为30.40±6.66μg/100mg湿重,是青年组的2.4倍。长期服用维生素E-C合剂或枸杞多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自由基的作用,使肾组织丙二醛水平下降,预防线粒体老化,使其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