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背景:钙神经素抑制剂他克莫司被广泛用于移植后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其治疗窗狭窄,且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目的:观察ABCB1基因多态性对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早期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的用量及C/D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01/2010-09-31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原位肝移植患者67例,通过检测67例肝移植受者移植后不同时间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及其用量,并利用DNA直接测序检测受体ABCB1的基因多态性,分析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的用量及其血药浓度与ABC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他克莫司的口服需药量在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67例肝移植患者中,ABCB1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同,其中仅ABCB1 3435C〉T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用量有关。提示ABCB1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患者肝移植后他克莫司药代动力学显著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ABCB1 3435C〉T野生型的患者需要更高剂量的他克莫司便可达到目标血药浓度水平,检测ABCB1的基因多态性可以优化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2.
背景:由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的一氧化氮,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肝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情况。方法:受体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移植组、精氨酸组及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均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后2组大鼠在开放血流前5min于股静脉注射可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精氨酸或一氧化氮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移植造模后剩余的24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结果与结论: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比较,精氨酸组〈移植组〈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精氨酸组〉移植组〉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早期凋亡的高峰期为再灌注后3h,肝细胞的活细胞数比例及肝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精氨酸组〈移植组〈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说明,一氧化氮对大鼠对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早期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主要通过下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3.
患者,女,43岁,因"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并肝昏迷"急诊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半月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并自双下肢向会阴部至腹部发展,呈进行性加重,出现大量腹水.在此基础上,肝脾肿大,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出现黄疸、低蛋白、贫血等.彩超及MRI均发现,下腔静脉内径进行性缩小,直至0.8 cm.但无胆管、肝动脉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EN)对重症胰腺炎(SAP)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4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3例,EN组23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转归及APACHE II评分,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常规治疗组19例,死亡4例.EN组治愈22例,死亡1例.EN组APACHE分值变化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EN治疗重症胰腺炎,减少SAP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2个月余"收住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科。2个月前无意中自己摸到右下腹包块,约拳头大小,偶有腹泻,伴腹胀、腹痛(不剧烈),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发热、寒战,无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故未就诊治疗。之后自觉包块较前有增大,且时有不适感,于是来我院就诊并收入院。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索原位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诊断;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法及不足之处。结果术前高胆红素血症、原发病复发为原位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1)术前高胆红素血症者占90.00%,未作特别处理,术后第1天血总胆红素明显下降,3周内降至正常;(2)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者占95.00%,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10u×14天,术后血总胆红素1周内均逐渐升高,2周年左右达高峰,3周左右下降,1个月内基本正常。(3)急性排斥反应者占15.00%,均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同时提高FK506谷值浓度、增加骁悉,多数患者总胆红素在治疗后第2天开始下降,3个月左右下降至正常;(4)胆道并发症者占11.67%,大部分患者解除胆漏或胆道狭窄后血总胆红素3周左右降至正常;(5)血管并发症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占11.67%,其中,4例治愈,3例死亡;(6)原发病复发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占18.33%,均为肝脏恶性肿瘤复发所致,所有7例患者均在术后4~11个月内死亡。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原位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因多样而复杂,需根据血总胆红素升高的时间、辅助检查及病理学所见及时作出正确论断,才能达治疗的目的,巩固肝移植的成果。  相似文献   
37.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和肝脏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肝衰竭和肝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肝衰竭患者(包括12例行肝移植者)进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或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种有毒物质及细胞因子等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44例肝衰竭患者,经ALSS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血氨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NO和TNF-α、IL-4、IL-6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0.05)。30例重型乙肝肝衰竭患者存活18例,存活率为60.0%;6例肝脏移植术前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成功接受肝脏移植;6例肝脏移植术后急性肝衰竭患者存活2例;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肝衰竭者,死亡1例。结论ALSS通过全面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毒素、NO和细胞因子,对肝衰竭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并对等待肝脏移植的肝衰竭患者发挥过渡性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1例原发性弥漫性肝癌、肝硬变合并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术,肝移植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术前、术后行全身辅助性化疗。结果移植肝肾发挥功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无肿瘤复发征象及远处转移,AFP下降到25μg/L以下。结论对常规手术无法切除且无远处转移的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者行肝肾联合移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9.
在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中 ,供肝的切取、灌注和保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UW液是目前较佳的供肝保存液 ,已经实践证实和得到公认 ,可有效保存供肝 2 4小时以上 ,但其价格昂贵 ,使用受到许多限制。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们联合应用UW液和乳酸林格氏液对 6例供肝进行低温重力灌注 ,然后应用UW液冷保存 ,保存最长时间为 12小时 ,术后肝脏功能恢复顺利 ,现报告如下。灌注前UW液及乳酸林格氏液冷却保存 ,温度保持在0℃~ 4℃ ;使用前UW液根据要求配给青霉素、地塞米松和胰岛素。 6例中UW液用量最多 1例为 6 0 0 0ml,…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切除术中血流阻断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例肝血管瘤患者的手术方式。结果全组均行手术切除,术中出血50~1 500 ml(平均312 ml)。术中根据血管瘤所在位置选择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其中行半肝血流阻断4例,运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或其分段原理阻断Glisson系统分支6例,间断阻断第一肝门7例,预置肝上、下下腔静脉和第一肝门阻断带并间断阻断第一肝门2例。术后5例并发右侧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3%(5/19)。术后住院7~41 d(平均16.9 d),均治愈出院。1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0.3~2年(平均1.1年),术前有症状的8例患者症状均消失,无复发,1例残留肝内血管瘤(直径<2 cm)。结论肝血管瘤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入肝血流阻断应强调个体化,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选择不同的阻断方法,使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