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8篇 |
内科学 | 34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89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7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8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煎煮及服药后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以揭示配伍、煎煮时间、服药后时间与其发汗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A)组、麻黄(B)组、麻黄+桂枝(C)3组,空白组10只,给大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每组各40只,分别给大鼠灌服煎煮15min或30min的麻黄、麻黄+桂枝水煎液,于给药30min或60min时,观察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和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量。结果 (1)在给药液温度、室温相同的前提下,C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均明显多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煎煮30min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好于煎煮15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服药30min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明显好于服药6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配伍桂枝,在煎煮30min,灌药后30min时发汗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盐城市2014 - 2015年流感监测中分离的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血凝素HA1区的基因特性,揭示HA1基因的变异与流行的关系。方法 将盐城市2014 - 2015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以及流感暴发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病毒分离检测,选取2014-2015年各5株乙型Yamagata系毒株,采用一步法RT-PCR方法扩增HA1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采用相应的生物信息软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基因种系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抽取的10株乙型流感病毒的HA1基因与WHO 推荐的疫苗株B/Wisconsin/1/2010相比,3个位点氨基酸替换具有普遍性,其中N116K位于抗原决定簇;与B/Massachusetts/2/2012相比,11个位点氨基酸替换具有普遍性,4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绘制的种系发生树显示,B/JSYC/1530/2014与B/Massachusetts/2/2012亲缘关系较近,其他9株与B/Wisconsin/1/2010 亲缘关系较近。 结论 2014 - 2015年盐城地区流行的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的HA1基因特性正逐渐发生变异,这些变异位点的积累很可能会导致流感病毒发生实质性的抗原性的漂移,加强流感病原学监测工作对及时发现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患者,男,54岁,主因全身起皮疹伴瘙痒30余年,加重4个月于2013年5月8日入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入院检查:T 37.9℃,P 96次/min,R 19次/min Bp 122/7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腹未见异常。咽后壁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可见境界清楚的大小不等片状浸润性红斑,其上覆盖厚层银白色鳞屑,刮出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吸烟及饮酒史。入院后诊断:(1)寻常型银屑病;(2)扁桃体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清热解毒口服液口服。经治疗皮疹逐渐好转,体温逐渐恢复,波动于(37±2)℃。治疗第5天患者无明显诱因体温升高,最高达38℃。查体发现咽部充血加重,扁桃体仍Ⅱ度肿大,在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组后,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商品名泛生舒复,台湾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302062,注射用头孢曲松钠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滴速60滴/min),患者在静点头孢刚开始时(约数秒钟),患者突然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寒战、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脉搏及血压测不到,立即停止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紧急抢救,给予吸氧,建立新的液路,先后给予地塞米松15 mg、肾上腺素8 mg及碳酸氢钠静点抗过敏、升压及纠正酸中毒,同时给予气管插管。经抢救患者血压、脉搏及意识逐渐恢复,遂转我院ICU病房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组织器官灌注充足及抗感染、祛痰、抗过敏营养支持治疗,经抢救,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盐城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患儿及其临床重症病例进行病原学调查。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和肛拭子,对其病毒核酸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定型。结果 481例(含重症52例)患儿采集的咽拭、肛拭标本中,共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326例,阳性率为67.78%,其中CA16型44例(13.50%)、EV71型179例(54.91%)、未定型103例(31.59%)。52例重症病例中共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45例,阳性率为86.54%,其中EV71型32例(71.11%)、未定型13例(28.89%)、CA16型0例。326例病毒核酸阳性患儿中男214例,女112例;45例病毒核酸阳性重症患儿中男33例,女12例。结论盐城地区手足口病患儿检测到的主要病原体是CA16和EV71等,EV71感染率高于CA16感染率,肠道病毒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27.
<正>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又称喘憋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多见于2岁之前,尤其是6个月内的婴儿,且临床症状较重,表现为咳嗽伴不同程度喘憋或发绀,本文对38例毛细支气管炎使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硫酸特布他林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产钳助产术是解决部分头位难产及缩短第二产程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产科良好的助产手段,可保护母婴健康。我院在阴道试产中使用低位产钳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生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筛选生姜主要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相应靶点蛋白名称进行转化为基因名,经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网络图;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中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获取RA疾病靶点,制作韦恩图获取生姜药物成分和RA共同靶点,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与靶点的潜在结合活性。结果 获取生姜5个成分及55个潜在靶点,RA疾病4 836个相关靶点,生姜与RA共同靶点26个,PPI网络中自由度靠前的3个靶点基因为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分别得到185个结果和59条信号通路。结论 生姜治疗R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效应,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这可能通过PTGS2、JUN、CASP3等靶点调控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作用治疗RA。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应用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40例在剖宫产术中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经其他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600~2000 ml.经产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率高于初产妇(P<0.01),前次分娩行剖宫产术者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率较阴道分娩者及初产妇有极显著提高(P<0.01).40例患者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后痊愈出院,保留了生育能力.结论 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