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164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01篇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楔缺,楔状缺损(简称楔缺)是一种牙齿上的疾病,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因而得名。一般这种病会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即使是牙齿上的疾病,也不能忽视,因为它威胁到患者健康状况,轻度缺损一般无自觉症状,中度缺损会有牙齿过敏症状(刺激痛)、而重度的可能会出现牙髓炎症状,严重者还会引起牙冠横折,所以得了楔缺不能忽视。本文将通过楔缺对远期治疗的修复影响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2.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唑肟致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截止2017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头孢唑肟致溶血性贫血的文献,对获得文献中患者的一般情况 、临床表现、溶血发生时间、转归及发生机制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篇,病例21例;其中男16例(76.19%),年龄分布以60岁以上年龄段最多(9例,42.86%);溶血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的7 d内(18例,85.71%);贫血纠正的平均时间为7.5 d,血红蛋白值与贫血恢复时间呈负相关。3例(14.29%)患者救治无效死亡。发生机制主要为免疫复合物和药物吸附。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头孢唑肟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规律,正确选择用药人群,加强用药监护及用药教育,尽早识别严重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3.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7岁,已婚育。因闭经、多毛、面部痤疮、声音低沉3个月于2010-08-09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3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闭经,并逐渐发现体毛增多,变粗黑,尤以四肢为重,面部多痤疮,声音低沉似男性,偶伴乳汁分泌。查血清泌乳素为42.13 ng/ml(参考值2.8~29.0 ng/ml),血清睾酮为23.14 nmol/ml(参考0.5~2.6 mol/ml),雌二醇、孕酮、血清促卵泡刺  相似文献   
94.
目的:在室温条件下考察胰岛素与硝酸酯类药物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各时间段各药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后输液的pH值、外观和微粒数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光谱扫描。结果:配伍后,在室温下,0~8h内各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各药含量及光谱扫描图均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的微粒数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在室温条件下,8h内,胰岛素与硝酸酯类药物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95.
李昕  徐兵  张莉  南小新 《中南药学》2008,6(5):624-627
近几年来,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发展迅速,国内临床药师的工作正在进行探索性实践。笔者从2003年开始,在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同时深入临床,对肾移植患者进行了全程的药学监护。本文以1例肾移植患者手术期间的药学监护及其部分药历为例,提出一种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切实可行的模式,以供广大同行借鉴和指正。  相似文献   
96.
刘年开  李昕  徐兵 《中南药学》2007,5(2):127-12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塞克硝唑膜剂中塞克硝唑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00min×4.6mm,5μm),流动相为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73:27),检测波长320nm。结果塞克硝唑在2.95-23.6μg·mL^-1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1%,RSD=0.75%(n=9)。结论该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适合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及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对人肝细胞株Chang liver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F)比色法检测NaAsO2(0、0.1、1、5、10、20、30、50、80、100、200 μmol/L)对Chang liver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利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1 μmol/LNaAsO2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强(P<05);10~200μmol/L NaAsO2浓度范围内,细胞活力随NaAsO2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在0~30 μmol/LNaAsO2浓度范围内,随着NaAsO2浓度的增高,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5),SOD活力降低(P<0.001),MDA含量升高(P<0.001).结论 氧化应激可能是NaAsO2对Chang liver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否存在于正常大鼠脑线粒体中以及是否能够转运至线粒体内。方法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电镜方法检测大鼠脑线粒体中是否存在α-SYN。将人重组α-SYN与分离的线粒体孵育,用免疫印迹法检测α-SYN是否可以转运到线粒体中。结果免疫印迹和免疫电镜方法均证实α-SYN广泛存在于正常大鼠脑的线粒体中,不同脑区的α-SYN含量不同,其中纹状体、嗅球、海马和丘脑的线粒体中α-SYN的含量高于大脑皮质、脑干和小脑。人重组α-SYN与不含内源性α-SYN的分离大鼠小脑线粒体进行孵育,表明α-SYN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转移至线粒体内。结论在正常情况下α-SYN存在于线粒体内,线粒体的α-SYN有可能源于胞质α-SYN向线粒体的转运。  相似文献   
99.
目的克隆编码大鼠α-突触核蛋白的cDNA,探讨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过程并制备基因重组型α-突触核蛋白。方法设计合成含适当酶切位点的DNA片段作为引物,采用RT-PCR法从Wistar大鼠脑总RNA中扩增编码α-突触核蛋白的cDNA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使其表达以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为标签的融合蛋白质。用凝血酶定点分解融合蛋白,再用谷胱甘肽-琼脂糖4B和Superdex S200纯化基因重组型α-突触核蛋白。结果核酸序列测定表明克隆的cDNA含420 bp编码140个氨基酸,重组质粒pGEX-raSYN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为可溶性组分并受IPTG诱导,纯化的目的蛋白质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 000。每升细菌培养液可纯化目的蛋白质3 mg。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纯化的目的蛋白质可以被抗α-突触核蛋白识别。结论大鼠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高效表达,可制备高纯度基因重组型大鼠α-突触核蛋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治则代表方药对人胃癌BGC细胞株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不同治则代表方药含药血清作用于BGC细胞48 h,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端粒酶活性。结果:各含药血清作用于BGC细胞48 h后,凋亡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端粒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凋亡率、端粒酶活性与含药血清浓度不完全成正比。结论:促进BGC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不同治则代表方药抑制BGC细胞增殖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