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治疗目的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目的 对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血管内栓塞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自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06例BAVM临床资料分为辅助性栓塞组与治愈性栓塞组.前者以NBCA为栓塞材料进行辅助性栓塞,共28例;后者以Onyx为栓塞材料进行治愈性栓塞,共78例.对该106例病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随访3~63个月,平均26.37个月.结果 辅助性栓塞组中,28例BAVM共栓塞65次,栓塞供血动脉102根.栓塞后即时造影平均栓塞率42.8%,4例(14.3%)完全栓塞,3例(10.7%)栓塞率达80%~99%.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6%,残疾1例(3.6%).随访时完全栓塞率为7.1%;治愈性栓塞组中,78例BAVM共栓塞137次,栓塞供血动脉194根.栓塞后即时造影平均栓塞率76.4%,30例(38.5%)完全栓塞,25例(32.1%)栓塞率达80%~99%.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3.9%,残疾3例(3.8%).随访时的完全栓塞率为28.2%.结论 尽管治愈为目的 栓塞治疗操作相关并发症率比辅助性栓塞高,但两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相约且均无死亡,说明治愈性栓塞BAVM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Pae对U25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Pae在31.25~250 mg/L浓度范围内对U251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诱导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改变.Pae在31.25~250 mg/L浓度下均可诱导U251细胞发生凋亡,其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凋亡率越高,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 Pae对有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和诱导其发生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初步探讨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防治兔颈动脉再狭窄的作用。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建立球囊损伤兔颈动脉狭窄模型,实验动物分组后分别植入裸生物降解支架和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分别以光镜和电镜观察狭窄段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计算血管中膜和内膜厚度。结果裸支架组和siRNA支架组血管内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小,且siRNA支架组和裸支架组相比,血管内膜厚度明显减小,但三组之间中膜变化不明显。结论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能有效防治兔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其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的检测。  相似文献   
54.
颈动脉狭窄主要是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高龄所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引起的颈动脉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在美国,脑卒中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在我国,脑卒中仅次于恶性肿瘤,是城镇居民第二位死因.关于颈动脉狭窄统计数据尚不全而,已有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急性脑梗死中有颅外颈动脉狭窄者占了大约30%至40%[1].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收治的163例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是否存在复流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n=83)和血流正常组(n=80)。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饮酒史及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有吸烟史、心绞痛发生史、术前血糖≥11.0 mmol/L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5 mg/dL患者占比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吸烟史及术前血糖≥11.0 mmol/L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无心绞痛发生史及HDL-C≥45 mg/dL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有吸烟史...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利用RNAi技术沉默bFGF基因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针对兔bFGF基因的mRNA序列合成siRNA,然后构建携带bFGF—siRNA的质粒载体,将其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PCNA的表达变化,同时用RT—PCR检测细胞转染前后bFGF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达bFGF—siRNA的质粒载体转染后VSMC增殖能力减弱,凋亡增加,bFGF的mRNA表达量明显减弱。结论:利用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沉默bFGF基因mRNA能抑制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DLC1表达的isoform1及isoform2两个亚型在人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功能及机制。方法RT-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SHG-44中DLC1isoform1,2的mRNA水平;10μM5-aza-2'-de-oxycytidine(5'-AZA)或者共含有500nMtrichostatinA(TSA)处理细胞36h,检测DLC1isoform1,2的表达;MTT方法检测转染DLC1isoform2及没有GAP活性的isoform2突变体DLC1-K714E表达质粒对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SHG-44增殖的影响。结果在U87-MG细胞株中没有检测到DLC1isoform1;在SHG-44中检测到微量的DLC1isoform1,5'-AZA或者共含有TSA处理使其表达上调;DLC1isoform2在上述细胞株都能检测到,5'-AZA或者共含有TSA处理细胞未改变其表达水平;过表达DLC1isoform2及其突变体DCL1-K714E促进U87-MG和SHG-44细胞株增殖。结论DLC1isoform1在胶质瘤细胞株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可能原因是由于不转录或者启动子发生甲基化。DLC1isoform2有一定的表达水平,高表达的DLC1isoform2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且不依赖GAP活性。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经不同入路应用Onyx、弹簧圈或二者联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DSA证实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15例经岩下窦入路栓塞,2例经面静脉或颞浅静脉一眼静脉人路栓塞,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单纯使用Onyx栓塞11例,单纯用弹簧圈栓塞3例,用弹簧圈联合Onyx栓塞7例,其中2例注入Onyx过程中使用封堵球囊保护颈内动脉。结果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7例,大部分闭塞4例。栓塞术后所有颅内杂音均消失。术后出现同侧眼睑下垂加重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3月后均改善。16例患者随访3~62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6例经DSA随访未见复发,10例电话或门诊随访症状改善。结论使用Onyx、弹簧圈或二者联合进行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静脉入路为首选,必要时可使用封堵球囊保护供血动脉,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104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049例患者中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直径狭窄≥50%)的检出率13.3%。564例冠心病患者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检出率20.7%,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2)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狭窄组与无肾动脉狭窄组比较,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陈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及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年龄也明显偏高。(3)高龄、高血清肌酐浓度水平、冠心病特别是三支冠脉病变患者有高的肾动脉狭窄检出率。(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血清肌酐浓度、冠心病、三支冠脉病变是预测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较常见,患者的临床特征能提示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