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5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131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345篇 |
内科学 | 285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11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41篇 |
综合类 | 655篇 |
预防医学 | 328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272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150篇 |
肿瘤学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的发现及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及功能等几个方面,综述LRP5与骨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旨在阐明LRP5基因与骨质疏松症发病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2.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或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的损伤或炎症均会引起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或神经源性痛(neurogenic pain),表现为以自发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或触诱发痛(allodynia)为特征的痛敏感性增加。目前对神经源性痛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临床上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有诸多研究提示:外周感受区的神经源性痛常伴有炎症反应,在相应的损伤部位可检测到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93.
94.
体外腹主动脉末端施压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体外腹主动脉末端加压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例尸体标本,以第5腰椎上缘水平为基点,观测:①脐中点与腰椎体及腹主动脉端的位置关系;②腹主动脉末端与第5腰椎椎体的关系。③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腰椎的位置关系。结果腹主动脉远段位于脊柱椎体前,以平L4椎体和L5椎体上部动脉血管段较为居中。腹主动脉末端分杈平面在基点以上22mm、以下15mm之间。脐中点在基点以上4.0cm、以下2.8cm范围内。结论可以脐为标志点定位腹主动脉末端对腹主动脉远端实施体外压迫,阻断血流或降低远端血压,达到紧急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简称3D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定位和复位时的误差。方法 选取2015—2016年收治的41例3D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治疗患者。术前2日行CT扫描模拟定位。根据肿瘤靶区位置、深度的图像信息行3D模板针道设计、打印模板。术前3D模板复位,对术前定位计划3D模板位置和复位时3D模板位置的x轴(左右)、y轴(头脚)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部位、体位3D模板复位与术前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头颈部、胸部和盆腔粒子植入术前计划3D模板定位x、y轴与复位时3D模板位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7±1.09)、(2.66±1.65)、(4.00±1.41)、(5.22±1.85)、(1.88±1.29)和(2.52±1.37)mm。与胸部相比,头颈部和盆腔部的x和y轴方向位置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3.080、-3.944、-4.519,P<0.05);其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CT模拟定位技术对模板定位、复位具有很好的校正作用,误差小、精度高,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随访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9月运用MIPPO技术使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根据AO/OTA分型:A2型4例,A3型10例,B1型5例,B2型11例,C1型3例,C2型3例.经肩前外侧横行或纵行做皮肤切口,纵行分离三角肌,探及骨折,直视下间接和直接复位.经骨表面肌肉下隧道向骨折远端插入锁定钢板,于钢板远端做纵行切口,远近端分别用锁定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指导功能锻炼,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50.1±11.3)min,出血(76.3±18.7)ml,手术切口(4.5±0.8)cm.36例均获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1.2)周.按Neer评分标准,总优良率为86%.结论 利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创伤小、骨愈合时间短,能得到较好的影像学复位,术后疼痛较少.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了解起自对侧冠状动脉窦并可能引发青少年运动员猝死的冠状动脉畸形在国人中的发病率,结合文献资料比较其影像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ACS系统顺序回顾14 343例不伴有其他心脏大血管畸形的国人CT冠状动脉成像所见,选取左、右冠状动脉起自对侧冠状动脉窦及左、右单冠状动脉的病例,对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走行路径、非粥样硬化狭窄截面形态、径线、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近段与主动脉壁夹角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检出冠状动脉发自对侧冠状动脉窦(包括单冠状动脉)74例,其近段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者59例.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且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55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动脉窦且走行于主、肺动脉间2例,左、右单冠状动脉且走行于大动脉间者各1例.国人此类冠状动脉近段走行于两大动脉之间的起源异常发病率为4.1‰(59/14 343).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起始段常伴非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面积≥50%者29例(52.7%),≥70%者3例(5.4%).近段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的右冠状动脉起自左窦是左冠状动脉起自右窦的18.7倍(56/3).结论 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最佳影像学手段.国人中该畸形的解剖类型分布有其特点,这一特点对引发我国青少年运动性猝死的影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