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 建立个体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躯干骨(颈椎除外)和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AIS患者,共513层,经一系列图像软件处理,数据以IG-ES文件格式转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0,建立AIS躯干骨(颈椎除外)和骨盆的三维几何模型,继而选择单元,赋予材料物理属性,划分网格,建成了有限元模型.根据临床实验的数据,对模型材料属性进行修正.修正后模型初步用来分析支具治疗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 模型单元采用了4种单元类型,13种材料性质,共划分234338个单元,261095个结点,模型外观逼真,模型生物力学行为和真实情况相符合.模拟支具的的曲线变化与临床观察比较,误差为2.8%.结论 基于CT扫描数据,可以建立高仿真的形态和材料性质均个体化的侧凸躯干骨和骨盆的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13例Ⅱ型齿突骨折患者以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其中6例伴脊髓受损症状。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2个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寰枢椎均融合。6例脊髓受损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1分(9.2~11.8分),术后2周JOA评分为15.6分(15.2~16.8分)。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胫骨近端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8(26—62)岁,均为单侧胫骨,左膝8例,右膝7例。按照放射影像学Campanacci’s分级:原发III级9例,原发II级6例,另3例原发II级患者先行肿瘤边缘切除后植入同种异体骨后局部复发。手术采用膝关节前正中纵行切口,或纵“S”形切口切开,所有病例切除活检通道。根据肿瘤的范围,在肿瘤边界外3cnl进行切除。分别于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植入大小合适的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并用骨水泥固定。髌骨不进行置换,把髌韧带止点与假体固定装置以及翻转的腓肠肌内侧头部分肌瓣缝合,并用打断筋膜后网状纵横延展的肌瓣覆盖,把两侧与切口两边的深筋膜缝合,重建伸膝装置。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7±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93±115)ml,输血量平均(613±160)ml。15例都获32~53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感染、深静脉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和断裂。术后1年患者MSTS功能评价:优5例,良6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73%。伸膝肌力平均4.2(3—5)级,膝关节屈曲平均(98.1±12.4)°,伸膝平均3.3°(0—15)°。结论瘤段骨广泛切除和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纳洛酮用于全麻催醒 ,患者多出现烦躁 ,循环系统兴奋 ,不稳定等副作用。作者采用不同注药方法以观察比较其副作用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肝、胆、胃全麻手术术终未苏醒患者 10 0例 ,其中男 6 0例 ,女 40例 ,年龄 2 0~ 6 5岁 ,体重 45~ 75kg ,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均无异常。随机分为快速注药组 (R组 )和缓慢注药组 (S组 ) ,每组 5 0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种类差异无显著性。1 2 麻醉方法 术前 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 0 1g和阿托品 0 5mg ,选用 2 5g/L硫喷妥钠 5mg·kg-1…  相似文献   
25.
颈椎损伤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力学领域,颈椎损伤的研究近年较受关注。利用生物力学的知识可帮助我们判断损伤后颈椎的稳定性,认识其影响因素,并对损伤进行恰当的分类。本文还介绍了椎体刚度、损伤前的生物力学特征(曲度、质量、惯性特征等)对颈椎损伤的影响、损伤时椎管的变化,以及近年发展较快的颈椎损伤的有限元模型研究等。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系统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对照者血清或脑脊液(CSF)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评估Aβ1-42作为AD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潜力。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对AD患者及对照者血清或CSF Aβ1-42进行检测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2年3月。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基本资料,依据修改后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和Stata12软件做Meta分析并生成森林图,异质性较大时采用亚组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采用Egger’s检验评估纳入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共计AD患者1 322例,对照者1 1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的血清或CSF Aβ1-42水平低于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对照者类型结果显示,两亚组总体标准化均数差(SMD)结果与未分组结果大体一致,组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估后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手术(PSO)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平均32岁;平均胸椎后凸角度(T1~T12)96°(80°~112°),腰椎前凸角度(L1~S1)平均10°(5°~15°),平均颏眉角47°(40°~58°),平均注视角43°(32°~50°).8例患者均在L3椎体行PSO术并在胸腰段(T12~L1,L1-2)之间进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后综合评估影像学、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8.1±20.7)min,术中失血量(1588.8±171.6)ml.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7.7)个月.术后平均胸椎Cobb角76.1°±9.6°,矫正20.3°±1.1°;术后平均腰椎前凸角48.4°±4.7°,矫正38.4°±4.7°.术后平均颏眉角16.5°±4.6°,注视角73.0°±5.2°.矢状面平衡矫正(12.3±1.6)cm.无血管、神经损伤、应力性骨折等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未发生冠状面的失代偿.结论 后路联合单节段PSO联合双节段楔形截骨术矫正As合并重度后凸畸形效果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脊柱侧弯轴向负载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终板等结构的力学响应特征,胸段侧弯畸形对腰椎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已经建立的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设置边界条件和载荷后,进行轴向负载模拟计算,最后读取并分析脊柱侧弯不同部位和结构的应力分析结果 .结果 特发性脊柱侧弯轴向负载后胸椎畸形部位应力明显高于脊柱其他部位,且应力集中于凹侧.胸椎和腰椎两侧椎间盘、终板和骨质的应力均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于胸段结构性主弯凹侧纤维环的后外侧区域.关节突关节是轴向负载的主要承担者,胸主弯凹侧的L5-S1关节突关节应力最大.结论 单胸弯脊柱侧弯可导致整个脊柱的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终板等结构应力不均匀分布,这种力学响应特征和畸形进展密切相关.长期应力的不对称性分布可以改变椎间盘、终板和椎体骨质内的细胞活动,使特发性脊柱患儿容易更早地出现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29.
旋转平台型全膝置换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膝置换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患者对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寿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尤其是为了满足一些年轻患者的需求,研发了旋转平台型全膝置换设计(rotating-platform total knee replacement designs),本文就  相似文献   
30.
脊柱侧凸前路去旋转椎体融合手术矫形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减小前路去旋转椎体融合手术(VDS)中螺钉拔出风险的手术策略。方法CT扫描AIS患者的脊柱,用图像处理软件读取CT数据文件,转入有限元软件,建成侧凸脊柱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继而将矫形内植人物加入模型中。利用模型模拟7种不同矫形力分布的VDS的矫形方案对矫形效果和螺钉受力的影响。结果在所有矫形方案中,头端椎体和中间椎体上固定的螺钉受到轴向拉伸力(140~480N),其余螺钉上产生轴向压力(20~140N);头端和尾端的螺钉受较大的剪力(200~1480N)。在头端运动节段的强力矫形方案导致轴向拉伸的和横向剪切的力量最大(440N和1480N),从而增加了头端螺钉拔出的风险。结论宜采用中间运动节段强力矫形,而头端运动节段适度矫形的矫形策略,来取得理想的矫形效果,同时降低螺钉拔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