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浮膝”损伤是指由于外力造成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所形成的病理改变。该损伤一般是由于“高动能”作用于下肢所致,往往伴有局部严重的软组织、血管及神经损伤。同时,如此大的暴力对头、颈、胸、腹及脊柱也是致命的。有文献报导脂肪栓塞的发生率是9.4~2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髋臼骨折ABC损伤变数定位系统并通过1122例髋臼骨折多中心分析研究,探索该系统的可行性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根据髋臼三柱壁概念,参考髋臼骨折多米诺骨牌效应所致的骨盆环损伤方向和股骨近端关节损伤程度,设A类为髋臼任何一柱、壁骨折;B类为任何二柱、壁骨折;C类为髋臼前、中(臼顶)、后柱/壁混合骨折。小写英文字母a、m、p,分别代表前、中、后柱/壁骨折。采取损伤变数分型:髋臼损伤变数,1系简单移位骨折;2系粉碎骨折;3系压缩性缺损。盆环损伤变数:α系骶髂关节/骶髂处骨折呈水平位分离变位;β系前者垂直方向分离变位;γ系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变位;δ系αβγ综合性的浮动损伤。股近端关节损伤变数:Ⅰ系股骨头骨折;Ⅱ系股骨颈骨折;Ⅲ系股骨转子部骨折;Ⅳ系Ⅰ~Ⅲ混合性骨折。应用上述构成的髋臼骨折ABC损伤变数定位系统,统计1997年3月至2010年2月,1122例髋臼骨折,其中18例双侧髋臼骨折,共1140例髋。分析研究骨盆前后位片,髂骨、闭孔斜位片及2/3DCT资料。结果:1140例组别各损伤变数构成比:A类骨折237例(20.8%),B类骨折605例(53.1%),C类骨折298例(26.1%)。涉及前柱壁骨折808例,发生率为70.9%,中柱壁骨折507例,发生率为44.5%,后柱壁骨折1026例,发生率为90%。涉及髋臼变数1,即简单移位骨折203例(17.8%);变数2,即粉碎性骨折516例(45.3%);变数3,即压缩性骨折缺损421例(36.9%);涉及骨盆环损伤249例,占总数21.8%;涉及股骨近端骨折75例,占总数的6.6%;双侧髋臼骨折与相关盆环、股骨近端变数组18例(1.6%)。1140例髋臼骨折之关键部位与疗效要素:涉及髋臼中(臼顶)柱/壁骨折507例(44.5%);压缩性缺损421例(36.9%);盆环变数249例(21.8%);股近端关节变数75例(6.6%);而相对简单的Aa/p1/2、Bap1/2型髋臼骨折486例(42.6%)。结论:研究表明髋臼损伤变数中粉碎压缩,尤其是压缩缺损骨折占重要比重,同时彰显了髋臼骨折合并骨盆环或股骨近端损伤变数并非少见。该研究揭示了髋臼骨折损伤变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百分比表明了临床治疗的重点和要素:负重之臼顶44.5%;压缩之缺损36.9%;盆环之浮动21.8%;"头-臼"之双折6.6%。该系统在伤情评估、解剖定位、难度指数、选择对策、手术入路、疗效预后等方面,起到临床指导作用,创建了同类型骨折损伤变数的比较,为"同质语言"的交流,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报道1984年4月 ̄1997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6例。方法:旁侧型突出采用单侧开窗术;旁中央型或中央型突出采用双侧开窗术或症状较轻的一侧开窗、症状较重的一侧半椎板切除;对于年龄较大、突出物巨大或突出物钙化的病例采用半椎板切除;而巨大中央型突出伴有马尾神经损害采用全椎板切除。以求达到彻底减压目的。结果:手术疗效:优233例,占65.4%,良102例,占28.6%,可18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江西某高校 3 1 6名本科生及研究生施测了焦虑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结果  1“非典”期间高校学生的焦虑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常模 ;2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 ,但不同专业学生的焦虑水平差异较为显著。3高校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其应付方式密切相关。其中与解决问题应付因子显著负相关 ,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显著正相关 ;高焦虑组被试和低焦虑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解决问题、自责和合理化因子对焦虑的预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 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 ,高校学生存在明显的焦虑 ,并且其焦虑状况与应付方式密切相关 ,加强高校学生应付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缓解其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6.
胶质瘤(glioblastoma,GBM)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尽可能完全手术切除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是当前的标准治疗方式。GBM在放化疗后不仅会加速细胞的死亡过程,还伴随着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衰老细胞会产生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retory phenotype,SASP),对肿瘤微环境产生双重影响。“组合拳式(one-two punch)”策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衰老后特异性清除衰老细胞、抑制SASP分泌,这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就肿瘤衰老细胞和SASP的产生机制、抗衰老药物清除衰老细胞,以及目前采取“组合拳式”策略治疗GBM的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髌旁外侧入路行中重度外翻膝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对12例膝外翻畸形患者采用膝关节髌旁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按Krackow分型:Ⅰ型10例10膝,Ⅱ型2例2膝;参照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s, FTA)临床分级均为中、重度外翻畸形(15°)。术后3、6、12、24、36个月门诊随诊,采用K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2例患者外翻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股胫角(FTA)由术前平均(18.6°±4.7°)恢复到(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2,P0.05)。术后平均随访18.6(12~36)个月。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93.6°±17.8°)提高到(116.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2,P0.05);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由术前(48.5±11.6)分及(43.5±11.5)分分别提高到(85.6±7.9)分及(88.2±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21,t=10.305,P0.05)。结论采用髌旁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矫治中、重度外翻膝的一种良好的手术入路,能很好地显露外侧挛缩结构,方便行外侧韧带及软组织结构的有效松解;关节囊"Z"字成形切开可解决髌骨的松解和外侧软组织覆盖的矛盾,有效缓解腓总神经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0~67min,平均48ra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膪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前针灸在治疗及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放化疗后副作用、缓解疼痛及其他并发症。说明针灸的疗效及理论基础值得肯定,但如何在中医的宝库里挖掘出更多的针灸治疗方法,为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可以作为临床工作者今后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稳定踝关节骨折脱位较佳的手术治疗方案,提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措施。方法:回顾52例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脱位患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期1-4年,按苟氏评定标准评定,优34例,良12例,可5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为88.5%。结论:我们主张对不稳定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强调术中应注意距骨在踝穴内解剖关系,并注意下胫腓关节间隙距离。恢复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