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4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比较PDOX与阿霉素(doxorubicin,DOX)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阐述PDOX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研究PDOX对正常肝细胞LO2、肾小管细胞NRK52E的毒性。方法:用DOX及PDOX按一定的浓度梯度的分别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计算两种药物对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用相同浓度梯度的DOX及PDOX处理人正常肝LO2细胞、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比较PDOX、DOX对LO2、NRK-52E的毒性大小。流式细胞术分析PDOX、DOX处理后MCF-7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采用TUNEL、Hoechst染色、对PDOX、DOX处理后的MCF-7细胞进行细胞凋亡相关形态学分析并计算凋亡细胞比例。结果:DOX、PDOX处理MCF-7细胞48 h后,对MCF-7细胞的IC50分别为0.94、3.91μM;72 h时IC50分别为0.63、1.62μM。体外实验显示PDOX对LO2、NRK-52E细胞的细胞毒性较DOX小;PDOX处理后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S期;PDOX及DOX处理后的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凋亡细胞特点;1.96、3.91μM DOX或者1.96、3.91μM PDOX处理48 h后,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6.1%、61.1%、41.3%及48.1%。结论:PDOX在体外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能力较相同浓度的DOX弱;PDOX对LO2、NRK-52E细胞的毒性较DOX小。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CYP2C19基因代谢型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8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维吾尔族ACS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治疗,2组患者均采用PCR-RFLP法测定CYP2C19基因分型,观察2组12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结果,2组用药后ACS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比较2组不同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型治疗后ACS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在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小出血事件在观察组中发生率较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不同CYP2C19基因多态性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个月后观察组不同CYP2C19基因多态性血小板抑制率升高(P<0.01),且观察组不同CYP2C19基因多态性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3种代谢分型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出血在中代谢型组、慢代谢型组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李敬  孙红春  豆书梅  张羽 《中国药房》2022,(6):735-739,744
目的 探讨神香苏合丸辅助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寒凝心脉型胸痹)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富马...  相似文献   
64.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58-3359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共纳入10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50名,分别接受CSEA和EA麻醉。并观察麻醉后的疗效。[结果]CSEA起效快,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少,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手术过程中应用,起效快,手术时间段,能在急诊剖宫产手术应用,是目前产科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学校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症患者115例,重症患者5例,均为本土病例,在校中、小学生,群体性发病。28例有明确接触史,平均潜伏期3 d,全部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热以中、低热为主,热程平均3 d;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发热、咳嗽、咽痛、咳痰、流涕鼻塞。实验室检查:81.7%的患者白细胞正常,71.7%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93.3%的患者淋巴细胞正常或升高。120例患者均治愈,预后良好。结论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呈聚集性发病,但病情比较温和,其临床特征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类似。加强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是目前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Podocalyx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来氟米特干预组、氯沙坦干预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给予药物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量的变化,8周、12周末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及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结果:8周、12周末模型组、来氟米特干预组、氯沙坦干预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大鼠Podocalyx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8周、12周末干预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能够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对糖尿病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丹参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DN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胶囊治疗,治疗14d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RP、FIB、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T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可以降低DN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DN患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8.
ICU是一个性质特殊的护理单元,它的工作特点是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治疗、护理、观察项目繁杂[1]护士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大,工作压力大,技术要求高,抢救任务繁重,应急任务重,护士长管理压力大,除了需要先进的仪器来协助观察及支持病人外,还需要大量高素质及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医治和护理危重病人,从而逆转病人严重的生理功能衰竭,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2]因此,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ICU护士数量多,护士长工作任务繁重,管理压力大,故在ICU设立护理组长能很好地协助护士长管理科室,达到减轻护士长的管理压力,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小干扰RNA(siRNA)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2对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VEGF-siRNA1,Pu-VEGF-siRNA2),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Tca8113细胞,以空载体组作实验对照组,未转染组作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的Tca8113细胞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相比较,转染Pu-VEGF-siRNA1和Pu-VEGF-siRNA2后Tca8113细胞的VEGF mRNA 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抑制舌癌Tca8113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灰色筛选法在大肠癌处方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收集大肠癌处方312首,涉及260味中药,累计用药2 363频次。对处方标准化后,进行"证型-药性-频次"数据采集,采用灰色筛选法分析大肠癌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中医治疗大肠癌的处方以扶正培本为主,需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法的辅助应用,用药应考虑补益不忘祛邪,以体现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想。通过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大肠癌治疗用药常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瘀为主。灰色关联度前5位为防风、黄芩、地榆、大黄、地黄,并演化得到5个基础新处方。结论:表明灰色理论联合多元分析的灰色筛选法,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得出的大肠癌用药规律及新处方,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