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颈动脉狭窄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评价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探讨临床优选检查路线。方法 搜集36例临床疑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全部行超声、MRA及DSA检查。以颈总动脉法(CCM)测量狭窄率。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684%,准确度为792%。以DSA为金标准,MRA的诊断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789%,准确度为889%。结论 超声检查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操作简便、无创伤,是理想的人群筛选检查方法,并适用于病例随访。MR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超声,一次检查显示颈动脉全貌,与MRI同时扫描可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DSA检查仍为评价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若行介入治疗必须进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采用国产尿激酶(UK)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溶栓后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抗凝及清除自由基损伤等脑保护治疗。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功能转归进行评价,并记录颅内出血及死亡率。结果 28例中造影23例有血管闭塞,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6例,2例发生颅内出血,死亡1例。尿激酶用量在30万~75万U,平均(68.7±11.4)万U。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21例(75%)。溶栓后早期(<24小时)症状加重7例(25%)。结论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是一项复杂的临床干预过程,涉及包括血管神经病学、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重症监护、神经康复等多个学科,需要多科室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方法如何将这些临床医疗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建立高效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的体系和医疗管理模式是保证溶栓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有待深入探索的新兴领域。结果作者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卒中中心溶栓干预的临床实践为蓝本,就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的管理模式提出自己的设想。结论即"溶栓链和溶栓单元",为探索高效的组织化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以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6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均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16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共发现27个狭窄病变,共成功植入36枚球囊扩张式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16/16)。1例于手术后24h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25%(1/16)。随访期间,3例(18.75%)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而致卒中再发。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在技术上可行,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5.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7例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性破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机械性破栓及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结果 23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其中头痛消失18例,视力改善12例;3例症状无改善,出院前22例患者测脑脊液压力正常,血管造影等检查证实21例患者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3例部分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部分代偿.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6.
1年,失访9例,预后良好15例,预后不良6例(包括死亡4例).结论 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7.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严重狭窄(70%~99%)者,2年内同侧脑梗死累计发生率仍高达25%,且长期应用此类治疗易致出血。颅外-颅内搭桥术也被一项大规模国际性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否定,特别是对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的症状性MCA狭窄病人年脑梗死率高达  相似文献   
68.
汤亚男  李慎茂  朱凤水 《浙江医学》2012,(17):1424-1425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性重度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14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性重度狭窄患者采用血管成形术,术后第3个月行临床、颈部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随访.结果14例患者中,治疗病变28处,其中1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27处采用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4h内并发眩晕1例;术后第3个月临床随访头晕2例,颈部超声及TCD随访V1段出现无症状性再狭窄1例,失访1例.结论在大的治疗中心里,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性重度狭窄是安全、可行的,但还需长期随访和更多病例的观察.  相似文献   
69.
我科近期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成形术伴支架置入术治疗1例短暂脑缺血(transientcerebralattack ,TIA)患者,报道如下。1 资料  患者,男,5 3岁,于2 0 0 2年11月在劳动时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恶心,无呕吐,不能睁眼,立即平卧休息,约2h后症状减轻,但仍有轻度头晕,行走不稳,症状持续约10余小时完全消失。12月在劳动时相似症状再次发作,平卧休息约1h后症状缓解,在10余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两次发作均未行正规诊治。2 0 0 3年2月患者眩晕再次发作,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复视,心悸,凝视物体时眩晕加重,在院外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1周,眩晕消失。3月患…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特点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受累血管的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52例患者中45例(86.5%)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其中29例(64.4%)病人存在2处以上血管狭窄,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h)和多次发作(发作频率≥2)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和多次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的血管性病因,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