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89篇
  2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腰椎(L3~L5)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18~63岁,平均32.7岁。入院时1例无神经损伤,4例根性损伤,1例圆锥损伤,8例马尾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3例、D级2例)。L3骨折7例,L45例,L52例,矢状位Cobb角-20°~12°,平均为-4.1°。8例患者合并多发骨折(其他部位稳定脊柱骨折4例,骨盆骨折1例,股骨粗隆下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3例,跟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2例)。1例L3爆裂骨折马尾神经C级损伤患者行侧前方入路L3椎体切除、椎间自体髂骨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其余13例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12例)或椎体间(1例)植骨融合术。末次随访时进行神经功能、影像学及步行能力评价。结果:手术时间3.5~7h,平均5h。术中出血量600~2200ml,平均1258ml。术后无神经损伤加重。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无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时Cobb角为-27°~7°,平均-12.4°,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例(28.6%)患者行再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腰背痛于术后2年时取出内固定,术后腰背痛部分缓解;1例初次前路手术后下肢痛明显,半年后再次行后路椎管探查,术后下肢痛部分改善;1例因初次后路手术后骨折复位欠佳,肛周麻、痛,3个月后再次行后路探查、神经根粘连松解,术后症状部分缓解。随访24~42个月,平均34.1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性损伤者肌力均恢复1~2级;圆锥损伤者可实现大小便自控;马尾神经损伤者5例出现1~2个级别的神经功能恢复,3例无变化。末次随访时Cobb角有平均1.7°前凸角度丢失,但与术后2周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13例患者实现骨性融合;1例可疑假关节形成,因无腰背部疼痛未处理。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在借助/不借助支具的情况下均具有社区内行走功能。结论:下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以后路手术为主,手术治疗虽可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但术后腰背部疼痛和下肢及肛周疼痛有可能导致较高的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内植骨支撑成形术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牵引过伸)手法复位或(和)球囊扩张复位、经皮椎体内植骨(自体骨和异体骨)支撑成形术治疗23例中青年不同程度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20~61岁.平均42.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7 d.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3~15个月(平均8.6个月)随访.1例因术中植骨不够、活动过早,术后1个月伤椎高度有所丢失,其余患者伤椎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85%以上.23例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分NN(53.2±23.4)%、(17.2±12.1)%,椎体Cobb角分别为19.6°±5.2°,6.8°±4.4°,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过伸手法复位或(和)球囊扩张复位、经皮椎体内植骨支撑成形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鉴别诊断胰腺癌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确诊的胰腺癌患者53例(恶性组)、慢性胰腺炎患者22(良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18)F-FDG-PET/CT显像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早期、延迟期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滞留指数(RI),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求取早期SUV、RI鉴别诊断胰腺癌的最佳临界值及对应的诊断学指标。结果恶性组的~(18)F-FDG-PET/CT显像早期SUV测定值、延迟期SUV测定值、RI值均显著的高于良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当选取早期SUV的临界值为3. 07时,~(18)F-FDG-PET/CT显像诊断灵敏度为78. 82%、特异度为86. 14%、漏诊率为21. 18%、误诊率为13. 86%、AUC值为0. 846;当选取RI的临界值为14. 46时,~(18)F-FDG-PET/CT显像诊断灵敏度为87. 64%、特异度为95. 20%、漏诊率为12. 36%、误诊率为4. 80%、AUC值为0. 911。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鉴别诊断胰腺癌良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亚硝酸钠对脑梗死后周细胞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6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溶剂组,脑梗死+溶剂组,脑梗死+亚硝酸钠组。脑梗死后第3天测定小鼠脑含水量及缺血周围区PDGFRβ~+周细胞的数量,脑梗死后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测定BrdU~+/DCX~+神经母细胞,脑梗死后第1、3和7天采用五分法评估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结果脑梗死后第3天,与假手术+溶剂组相比,脑梗死+溶剂组小鼠脑含水量明显增多,缺血周围区PDGFRβ~+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应用亚硝酸钠后,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DGFRβ~+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脑梗死后第7天,与假手术+溶剂组相比,脑梗死+溶剂组小鼠BrdU~+/DCX~+神经母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多;与脑梗死+溶剂组相比,脑梗死+亚硝酸钠组小鼠室管膜下区的BrdU~+/DCX~+神经母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多(P0.05)。脑梗死后第1和3天,脑梗死+溶剂组和脑梗死+亚硝酸钠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7天,脑梗死+亚硝酸钠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脑梗死+溶剂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硝酸钠可促进脑梗死后周细胞的存活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联合丁螺环酮、右佐匹克隆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伴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3例广泛性焦虑障碍伴失眠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口服丁螺环酮与右佐匹克隆)32例,观察组(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3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相似文献   
46.
李想  徐斌 《江西医药》2009,44(4):336-337
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诊断性ERCP逐渐转向较多的治疗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结论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
人参皂苷Rg3对人胃癌细胞Pim-3及Bad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想 《江西医药》2009,44(6):555-558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中Pim-3及磷酸化Bad蛋白pBad(Ser112),pBad(Ser13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10,20,40和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MKN28细胞24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处理后MKN28细胞中Pim-3,pBad(Ser112)和pBad(Ser136)的表达情况。结果10,20,40和80μmo1/L的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70,34.06,54.49,69.28%。10~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80μmol/L人参皂苷Rg3处理MKN28细胞24h后,凋亡细胞占(12.23±2.1)%,处理组比正常对照组(3.28±1.7)%凋亡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Bad总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im-3和pBad(Ser112)的表达均随人参皂苷Rg3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pBad(Ser136)不表达。结论人参皂苷Rg3的抗癌活性与其调节Pim-3以及磷酸化Bad蛋白表达有关;Pim-3可磷酸化Bad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8.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持续的升高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各种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案中,来自于骨髓、脂肪组织和脐带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的肺损伤中具有潜在的疗效,MSCs通过释放旁分泌可溶性因子、外泌体、微囊泡和转移线粒体等方式发挥其有益作用,对损伤的肺内皮和肺泡上皮有抗炎和...  相似文献   
49.
新冠疫苗,作为预防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正在全国抓紧接种。早在2020年9月,浙江省针对秋冬季防疫形势趋紧的实际,在国内率先制定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指导意见,确定医疗卫生、口岸检疫、边防检查、进口冷链等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行业人员作为重点接种对象。但是,相距要形成群体免疫屏障,接种的人数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外向度高,对外经贸合作和人员交流频繁,境外输入的风险祖对更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负载尼莫地平的聚乙二醇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ethylene glycol-poly (lactin-co-glycolic acid),PEG-PLGA)]纳米粒,并对其进行制备工艺、质量评价以及体外释放等相关性研究。方法:以PEG-PLGA为药物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尼莫地平载药纳米粒。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处方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尼莫地平纳米粒外观呈实心球体,大小均匀且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83.2±3.30) nm,PDI为(0.115±0.049),Zata电位为(-11.78±2.16) mV;平均包封率为84.99%,平均载药量为2.45%;尼莫地平原料药在4 h时基本释放完全(达到95%左右),而尼莫地平纳米粒在4 h时释放仅为43.9%,在第24 h时累计释放度达到(83.66±2.57)%。与对照组相比,制剂组释放缓慢,符合实验设计缓释的要求。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尼莫地平PEG-PLGA纳米粒,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缓释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