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显示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肿瘤抗原提呈细胞之一,连同肿瘤抗原、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各种相关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研究十分流行,部分研究已经进入临床Ⅰ期阶段.本文就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抗失巢凋亡能力和转移的影响,揭示BDNF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的关系。方法:以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高、低转移细胞系ACC-2和ACC—M为研究对象,利用MTT、悬浮培养、流式细胞仪、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BDNF对SACC细胞系体外培养过程中增殖和抗失巢凋亡的影响。以SPSS1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ACC-2和ACC—M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均具有一定的抗失巢凋亡能力,且ACC—M高于ACC-2(P〈0.01)。25、50、100ng/mlBDNF对ACC-2和ACC—M增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50ng/ml BDNF可以显著提高ACC-2的抗失巢凋亡能力(P〈0.01)和克隆形成(P〈0.01)。结论:SACC的转移特性与抗失巢凋亡能力相关,适合浓度的BDNF可以提高SACC的抗失巢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BDNF和TrkB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揭示BDNF和TrkB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和神经侵袭特性的关系。方法:以30例SACC标本为研究对象,以5例正常腮腺及3例腺泡细胞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对BDNF和TrkB进行检测。以SACC高、低转移细胞系ACC-2和ACC-M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化、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BDNF和TrkB在其中的表达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显示:TrkB表达水平在嗜神经现象组显著高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Ρ<0.05),BDNF表达水平与嗜神经现象无关(Ρ>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均检测到BDNF和TrkB在ACC-M中的表达高于ACC-2(Ρ<0.01)。结论:TrkB的表达强度与SACC的神经侵袭特性相关,BDNF和TrkB的表达强度与SACC的高转移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批改试卷仅限于打“√”“×”号、教师也大多认为考试完后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对考试也只是了解分数而已。至于考题错在哪里,对在何处则深究的不多。科学家钱三强曾说过:“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笔者认为教师改完试卷后,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还要继续引导启发学生探索知识。故而我在试卷批改方法上进行了新尝试。考试完后先不给标准答案而是把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然后再收回。通过学生看试卷启发他们对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临床早期舌体鳞癌患者的回顾研究,探讨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和严密观察2种治疗方式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132例cN0早期舌体鳞癌病例,根据颈部处理方案分为颈清组(71例)和观察组(61例),统计分析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颈清组和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7.3%、83.4%。颈清组T1、T2病例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83.3%,观察组T1、T2病例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9.6%和58.3%。T2以3.0 cm为界,观察组T2b生存曲线较T2a下降趋势明显。低分化病例的生存曲线较高分化和中分化显著下降。结论T1期的cN0舌体鳞癌颈部可严密观察;小于3.0 cm的T2病例仍可采用严密观察,如果病理分化差可考虑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大于3.0 cm的T2病例应采用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以生长快,早期浸润,转移为特征,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临床治愈率不够理想。对于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人门早已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多种因素与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有关,包括:肿瘤细胞与其外细胞基质粘附关系改变,癌巢外基底膜溶解破坏;肿瘤间...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科学的全新发展,使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重点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学模式转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为了顺应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教育的体制、思想方式和方法都必须按照新的医学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妇科彩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3768例,处方数8986个,其中中药信息201242条,影像学资料4322条,使用的中药362味,使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进行挖掘分析。结果 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药使用频次 > 2000的中药35味,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图中的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醋延胡索、醋香附、蒲黄、炙甘草、党参,得到3层核心药物加减配伍子网络图。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反映了真实世界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治疗AM应在活血化瘀的总前提下,佐以理气止痛,益气补血。寒凝血瘀者温经散寒,热灼血瘀者清热解毒,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正气虚弱者补肾益气。  相似文献   
19.
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特点以及中医病因病机古今认识,创新性地提出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概念,基于文献整理归纳,从中医学的“异病同治”角度出发,分析思考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旨在为中西医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进一步促进中医妇科学常见共性病机的内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