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333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607篇
预防医学   21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85篇
  4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uPA/uPAR与胶质瘤侵袭性和促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胶质瘤是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L的恶性肿瘤.过去三十年中,尽管手术方法和辅助性治疗手段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由于肿瘤的高度侵袭性和富血管化.以及瘤细胞耐寿性和对放疗的不敏感[1-3],恶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还是很差.实验表明.尿激酶型纤溶蛋白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 及其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与胶质瘤的侵袭性和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本文就其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1例。病变位于中脑2例,脑桥8例,延髓1例。结果病灶镜下均全切除,病理证实均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1—36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例,无明显变化3例,遗留吞咽困难1例,面瘫及肢体活动障碍加重2例;病灶均无复发。结论选择正确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移居3900—4700m1年以上的青年男性右心系统有关参数的变化。方法利用mycolor-202型超声诊断仪对移居3900~4700m高原1年以上的青年男性(高原组,n=164)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重点检查肺动脉内径(PA)、右室流出道宽度(ROVT)、三尖瓣口E、A峰血流速度(TVE、TVA),右心房左右径(RAT)及上下径(RVD),所有指标均与职业相匹配的平原对照比较(平原组,n=75)。结果高原组ROVT、PA的宽度非常显著宽于平原组(P〈0.01);高原组TVE非常显著低于平原组(P〈0.01);高原组RAT非常显著小于平原组(P〈0.01)。结论移居3900~4700m1年的青年男性ROVT、PA增宽,TAE流速降低,RAT缩短。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胫骨应力性骨折的致伤原因与骨折部位的关系及防治。方法对我院骨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62例胫骨应力性骨折的空降兵战士在不同致伤组中胫骨骨折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跳跃致伤组和跑步致伤组中胫骨骨折部位的分布 X~2检验为 P<0.01。结论发生在中下段的胫骨应力性骨折多与跳跃致伤相关:发生在中上段的胫骨应力性骨折多于跑步致伤相关,提出穿插训练、循序渐进、增强认识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控讨空降兵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机制,寻求防治的方法。方法测量正常国人标本股骨髁间窝横、纵径及其相关值;建立生物力学模型,模拟膝关节伸直前交叉韧带及其重建韧带的损伤机制;强化腘绳肌、腓肠肌肌力训练;开展髁间窝扩大成形术。结果临床应用29例中随访1年以上者20例,无1例出现重建韧带撞击现象,膝关节稳定性能良好。髁间窝扩大成形后,重建韧带撞击现象消失。强化腘绳肌、腓肠肌训练方法运用于我院空降医疗队伞训中,无1例出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结论正常髁间窝相关值可能为空降兵筛选体检及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提供参考指标;髁间窝扩大成形能有效预防重建韧带撞击现象,替代前交叉韧带的功能;加强腘绳肌、腓肠肌肌力训练,强化其与前交叉韧带协同作用,是预防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108例由于内科禁忌证或其他情况不能手术的老年人晚期NSCLC施行3D-CRT,单次剂量5~8Gy,隔日1次,总剂量68~82Gy.结果 108例全部完成放射治疗计划,1、2、3年的平均生存率分别为65%、33%、28%.结论 对于有内科禁忌证或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手术的老年人晚期NSCLC施行3D-CR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附8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7月~2006年10月采用德国Leibinger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设备、美国Varian 600C/D 6MeV X线直线加速器 多叶光栅对830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非共面多野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单次剂量4~8Gy,隔日1次,总照射剂量50~82Gy.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显示完全缓解(CR)率20.7%(172/830),部分缓解(PR)率68.7%(570/830),无变化(NC)率10.2%(85/830),进展(PD)率0.3%(3/830),总有效率(CR PR)89.4%(742/83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有内科禁忌证或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病人,3D-CR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肿瘤的治疗剂量,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三维放射治疗(3D-CRT)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2001年8月~2006年10月,应用3D-CRT技术治疗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例.以Leibinger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制订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40~80Gy(中位剂量60Gy).其中采用低分割照射者24例,单次分割剂量5~8Gy,隔日照射,共8~12次照射;常规分割者12例,共30~40次照射.观察所有患者的肿瘤反应率,1、2年的生存率及治疗毒副作用.结果 3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获得改善,3例无变化.肿瘤获得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2例,肿瘤总反应率83.33%(30/36).全组生存时间为2~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1年生存率66.67%,2年生存率36.1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D-CRT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2~78岁,平均42.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7d;摔伤19例,车祸伤9例。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11例。在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锁定接骨板经肩峰下三角肌小切口微创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并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8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0min,出血量平均110ml,手术切口长度平均5.6em。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钢板螺钉位置良好。28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骨折在术后6~8周愈合,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无固定失败。随访期无肱骨头坏死病例,24例无肩痛,4例偶有肩痛,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平均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91.0+5.8)分,其中优24例,良3例,可1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既将手术的创伤降到最小,又能保证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使得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脑积水患者脑脊液内谷氨酸(Glu)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36例急性脑积水和21例慢性脑积水患者在接受脑脊液外引流或分流手术前后脑脊液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Glu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NO浓度。对照组28例患者脑脊液用同样方法检测。结果 手术前,急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中Glu和NO浓度分别为(8.17±1.06)、(38.47±3.90) μmol/L,慢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中Glu和NO浓度分别为(6.23 ±0.97)、(33.18 ±2.75) 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Glu和NO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下降程度与患者的手术疗效呈正相关。结论 脑脊液中高水平的Glu和NO可能参与了脑积水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测定脑脊液中Glu和NO浓度有助于判断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