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4篇
  2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又被称为\"癌前病变\",及早对本病进行干预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陈如泉教授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中医\"瘿病\"范畴,临床可分为肝火痰结、痰血凝滞和脾虚痰凝三大证型,治疗上应重视从肝论治、内外同治。附陈教授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42.
目的探讨碳离子和质子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碳离子和质子治疗HCC的相关临床研究。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碳离子和23项质子治疗研究,根据合并结果,碳离子和质子治疗HCC均可获得良好的局控率,且严重不良反应(≥3级)的发生均较少,亚组分析显示接受碳离子和质子治疗的预后较好和预后不良的HCC患者5年OS均有所提高。结论碳离子和质子治疗对预后较好的HCC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替代治疗选择,对预后不良的HCC患者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43.
目的探讨应用3D技术进行术前预构,采用上臂外侧骨皮瓣游离移植联合自体残留掌骨基底关节块带蒂移位修复累及掌指关节的手部复杂缺损、重建患手掌指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收治7例手部复合组织缺损并累及掌指关节近端半关节缺损的病例,常规术前应用3D技术,在电脑上用3D软件模拟手术,并打印患手实体模型,根据掌骨基底关节面倒置移位后掌骨缺损大小,对拟用上臂骨皮瓣的骨量和形态进行预构。术中按拟定设计方案,利用残留掌骨基底关节面,带蒂转位至掌指关节缺损处,修复关节囊,重建掌指关节;同时切取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掌骨骨骼及手背软组织缺损。术后所有病例进行早期系统康复锻炼,定期观察随访。 结果术后随访1~4年,移植骨皮瓣存活良好,骨折一期愈合,患手伸屈活动功能及握力恢复满意,皮瓣痛、触觉恢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显示结果: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7%。上臂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对患手的功能和外观非常满意,并返回到日常工作岗位。 结论应用3D技术进行术前预构,利用上臂外侧骨皮瓣游离移植联合残留带蒂掌骨关节面移位可精准、同期重建掌指关节功能并修复骨骼皮肤缺损,患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为外伤性累及掌指关节的复合组织缺损的手功能重建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44.
目的探讨泌石通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末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8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4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泌石通胶囊,0.9 g/次,2次/d。两组均经过2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结石排出时间以及QOL和VA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最大尿流率、结石排出时间和排石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OL和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石通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末端结石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5.
目的:利用亲和纯化技术联合质谱分析筛选鉴定与S100A8和S100A9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探讨S100A8和 S100A9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构建含有S100A8和S100A9 CDS区和Flag亲和标 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V-S100A8和p3Flag-CMV-S100A9,将其转染至HEK293细胞中,48 h后收集蛋白。运用标 签分离纯化S100A8和S100A9蛋白,液相质谱/质谱分析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 LC-MS/MS)鉴定S100A8和S100A9的相互作用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GO分析)归纳分析相互作用蛋白,免疫共 沉淀实验鉴定S100A8和S100A9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通过标签纯化联合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PKM,NPM1,eIF5A 等14个与S100A8相互作用的蛋白,鉴定出14-3-3,PKM等6个与S100A9相互作用的蛋白。对所鉴定的相互作用蛋白进 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S100A8和S100A9相互作用的蛋白参与糖代谢、细胞黏附、正向调控NF-B转录因子活性、 抗凋亡等在内的生物信号通路,并利用免疫共沉淀证实PKM2与S100A8和S100A9发生相互作用,14-3-3与S100A9发生 相互作用。结论:利用免疫共沉淀结合质谱技术筛选鉴定的S100A8和S100A9相互作用蛋白PKM2和14-3-3,可能为阐 明S100A8和S100A9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46.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吉西他滨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进展期胰腺癌(APC)患者随机分成125I粒子植入 吉西他滨(GEM)治疗组(A组,n=18)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B组,n=25)。采用改良Dimension-averaging法计算相关放疗剂量。A组8例放置胆道支架解除黄疸,2例放置十二指肠支架解除十二指肠梗阻;B组15例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5例行ERCP解除黄疸。结果:CR PR率A组为61.1%,B组为32.0%(P<0.05)。临床受益反应率A组为72.2%,B组为40.0%(P<0.05)。3、6、12、18个月生存率A组为100%、94.4%、72.2%、61.1%,B组为100%、76.0%、32.0%、12.0%(P<0.05)。结论:125I GEM能缓解疼痛,改善APC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47.
<正>近年来,维生素D与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等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脑白质疏松症(LA)属于脑小血管病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可先后出现步态异常、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等,其中情感淡漠是LA的一种常见伴随症状。基于此,本文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伴有情感淡漠LA患者间的关系,希望为LA的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L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48.
目的探讨在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中实施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年到我院治疗的70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左氧氟沙星用药,观察组实施加替沙星治疗,连续施治1周后,研究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1.43%(32/35),相比对照组的77.14%(27/35)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施治期间均有患者出现不良症状,但发生率的对比相仿,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实施加替沙星治疗,相比左氧氟沙星疗效更高,且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普及。  相似文献   
549.
目的探讨FXYD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N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8例鼻咽癌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XYD6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4.3%(108/128),其蛋白在正常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4/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XYD6蛋白在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94.2%(65/69),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72.8%(43/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FXYD 6蛋白的表达与NPC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FXYD6蛋白高表达与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FXYD6表达的上调可作为NPC患者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50.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心率加快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危害提供科学的防治依据。方法在北京市顺义区随机选取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其服务半径内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596例高血压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体格测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高血压患者心率正常值和异常组静息心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家庭月收入(χ2=9.019,P=0.003)、吸烟(χ2=5.067,P=0.024)、饮酒(χ2=6.285,P=0.012)、血压分组(P<0.05)、BMI分组(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OR=3.646,95%CI=1.630-8.156)、血压分组中的双压升高组D组(OR=3.030,95%Cl=1.320-6.957)为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的生活方式、低家庭收入和血压双压升高已成为社区高血压患者心率加快的危险因素,因此在高血压诊治的过程中,应加大对上述患者的关注,同时将心率测量纳入高血压患者的整体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