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7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3篇 |
内科学 | 4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124篇 |
预防医学 | 69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7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67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肩康穴"治疗肩周炎8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常夜间加重难以入睡,有的患者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十分痛苦.笔者自2001年12月~2003年8月采用针刺"肩康穴"治疗肩周炎所致疼痛8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5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明显增加。调查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过或正在患本病;到了60岁则达50%;而70岁后几乎就是百分之百。我们从1998—2002年采用针刀穴位治疗该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肾脏是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代谢性酸中毒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和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症状。代谢性酸中毒有许多负面影响,如负氮平衡、蛋白质分解增加、畏食、疲劳、骨病(增加骨的重吸收及减少骨的合成、高钙血症、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高磷酸血症、12α羟化酶活性降低)、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金纳多105 mg/d、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静脉滴注,甲钴胺0.5 mg/d,静脉推注。连续10 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d,连续3 d;观察组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ml)0.5 ml,1次/2 d,注射5次。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O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MD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炎性因子,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人类骨肉瘤中P53、Bcl-2、Bax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P53、Bcl-2和Bax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3、Bcl-2和Bax基因在骨肉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三者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骨肉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2例骨肉瘤中P53蛋白、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在骨肉瘤中P53蛋白、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1.9%、66.7%、61.9%.2.骨肉瘤Ⅰ~Ⅲ级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1.7%、53.3%、85.7%,在Ⅰ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骨肉瘤Ⅰ~Ⅲ级中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1.7%、62.5%、92.9%.在Ⅱ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Ⅰ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Bax蛋白阳性率在各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在骨肉瘤P53蛋白表达阴性组中Bcl-2蛋白的阳性率显著低于P53蛋白表达阳性组(P<0.01).5.在骨肉瘤Bcl-2蛋白表达阴性组中Bax蛋白的阳性率显著低于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P<0.05).结论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肉瘤中P5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0岁。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病变。于2005年7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采用正中纵行开胸切口,术毕带针钢丝缝合胸骨,胸骨柄缝合1针,其余4针经胸骨旁肋间隙缝合,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术后2周出院。出院前复查胸部X线片示:胸骨钢丝无异常(图1,箭头所示),出院后约3个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每次持续约5~10min,出冷汗,且疼痛向左肩和背部放射含服硝酸甘油片自觉症状缓解。于2005年11月诊断为CABG术后心绞痛。再次入院行药物治疗,病情未好转,并且逐渐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掌压砸伤术后"尺偏手"畸形的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0具手标本通过测量各指指背腱膜相对于指骨的位置、手内在肌的重量及生理横切面积,为明确临床"尺偏手"畸形的病因提供解剖学研究基础.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对6例严重手压砸伤造成术后"尺偏手"畸形的患者进行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结果 解剖学研究发现指背腱膜及伸肌腱有将掌指关节拉向尺侧的作用力,而手内在肌则与之对抗,形成向桡侧的作用力.在正常手中,这两种作用力是平衡的;而在压砸伤术后手内在肌缺损的情况下,就失去了向桡侧的作用力,导致了临床中常见的"尺偏手"畸形.6例"尺偏手"畸形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后随访时间平均8.5个月,尺偏得到较好的纠正,拇对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严重手掌压砸伤术后因手内在肌缺损导致肌力失衡引起"尺偏手"畸形,应在急诊手术中尽量保留手内在肌的连续性并修复断裂的手内在肌;对已经形成的"尺偏手"畸形,需行手内在肌重建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and management of ulnar club-hand secondary to crush injury of the palm. Methods Forty eadaver hands were dissected to measure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extensor aponeurosis and phalanges, the weight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of intrinsic muscles to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of the causes of ulnar club-hand. From March 2007 to February 2010, six patients with ulnar club-hand secondary to severe crush injury underwent intrinsic muscle reconstruction. The causes of ulnar club-hand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se cases. Results Anatomical dissection revealed that the extensor aponeurosis and extensor tendon of the finger tend to deviate the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ulnarly, while the intrinsic muscles work antagonistically to pull the joint radially. In the normal hand, these two kinds of acting forces are balanced. In the absence of intrinsic muscles after severe crush injury of the hand, this balance is broken, and the hand tends to deviate ulnarly. Intrinsic muscle reconstruction in six patients with ulnar club-hand secondary to palm crush injury restored the balance and corrected the ulnar deviation deformity after 8.5 months follow-up. Thumb opposition was also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absence of hand intrinsic muscles was the main cause of ulnar club-hand in severe crush injury. In the emergency operation, ruptured intrinsic muscles should be repaired whenever possible to prevent ulnar club-hand. For established ulnar club-hand, intrinsic muscle reconstruction should be done to correct the deformity.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比较热灌注化疗与常温灌注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员2名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5篇RCT,共998例患者,其中腹腔热灌注化疗506例(热灌注组),腹腔常温灌注化疗492例(常温灌注组)。Meta分析显示,热灌注组的1年生存率、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热灌注组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常温灌注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灌注组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安全、有效,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但其长期安全性评价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