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 F)中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RK-49 F细胞,不同浓度甘草酸干预细胞48 h后,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的作用浓度.以10μg/L TGF-β1刺激NRK-49 F细胞构建肾间质纤维化细胞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甘草酸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α-SMA、COL1、Ⅲ型胶原(COL3)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以评价甘草酸对成纤维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甘草酸在100~60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NRK-49 F细胞活性无影响.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加入甘草酸后可抑制 α-SMA表达及COL1分泌,随甘草酸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干预可下调α-SMA、COL1、COL3的蛋白表达,其中甘草酸150μmol/L组COL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甘草酸200μmol/L组COL1、COL3表达均降低(P<0.01).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干预可下调α-SMA、COL1、COL3表达,甘草酸150μmol/L组COL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甘草酸200μmol/L组COL1、COL3 mRNA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 甘草酸能够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NRK-49 F细胞中α-SMA、COL1、COL3的mRNA及蛋白表达,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姜黄素抗纤维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植物(Curcuma Longa L.)的根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分子式为C21H20O6,分子量为368.39.姜黄素广泛用于食品上色和佐味,也作为医用.印度传统医学认为,姜黄根粉的作用按现代医学术语来说,可以用于治疗胆疾患、厌食、鼻炎、咳嗽、糖尿病、肝疾患、风湿病和鼻窦炎.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姜黄主要用于与腹痛、黄疸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有关姜黄素的药理学研究表明[1],姜黄素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等作用,并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有作用.  相似文献   
23.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评价,进而选择最优战略的常用方法。SWOT分析方法在大学战略规划中的运用,实际上就是剖析大学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2方面关注大学的内部环境,后2方面则是探讨大学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冰毒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在巨噬细胞中复制的作用。方法将巨噬细胞按单纯随机分组原则分为:(1)冰毒+多巴胺受体D1阻滞剂(SCH23390)处理组,(2)冰毒处理组,(3)SCH23390处理组,(4)病毒对照组。先用浓度为10-5mol/L的SCH23390预处理(1)、(3)组1h,再用10μmol/L的冰毒处理(1)组24h,同时用10~mol/L、10μmol/L及2.5×10-4mol/L的冰毒处理(2)组24h,然后每组加入等量的HIV-1进行感染,于感染的第4、6、8、10d取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HIV-1 p24抗原,比较各组之间抗原表达量差异。结果HIV-1感染巨噬细胞第4、6、8、10d,病毒对照组的p24抗原表达量均低于3个不同浓度冰毒处理组(均有P〈0.01);且各浓度冰毒处理组的p24抗原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的倍数,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具有上升的趋势,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94,P〈0.001);而冰毒+SCH23390处理组、SCH23390处理组分别与病毒对照组HIV-1p24抗原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冰毒能够促进HIV-1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冰毒促进HIV-1复制的作用可被多巴胺受体D1阻滞剂(SCH23390)阻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钩吻素子的浓度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优化钩吻素子与肝微粒体的反应体系,采用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两者均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1μL,质谱采用正离子,MRM模式检测孵育体系中钩吻素子的浓度,并应用Linewearve-Burk作图分析数据,计算酶促动力学常数。结果钩吻素子在0.5~30μM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0.1544x-0.0593(r=0.9939,n=5)。钩吻素子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为14.2μmol/L,Vmax为303.03pmol/(min.mg.pro)以及肝清除率CLint(Vmax/Km)为21.37μL/(min.mg.pro)。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适应于钩吻素子的体外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雄黄解毒散中雄黄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古蔡氏法对雄黄中毒性成分三氧化二砷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硫酸钾、硫酸铵和硫酸对雄黄解毒散进行消化处理,采用滴定法对制剂中雄黄的主要成分二硫化二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每克雄黄解毒散中三氧化二砷含量不高于5 mg;每克雄黄解毒散中二硫化二砷平均含量为141.5 mg。结论本法简便可行,可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丹参地上部分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丹参地上部分样品粉粹后,经8倍量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 h,提取3次,回收乙醇,浓缩液溶解在水中,先后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取乙酸乙酯层,水浴蒸干,得乙酸乙酯提取物,即丹参地上部分活性部位;同时采用UPLCMS法对其进行检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100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87:13,v/v),等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柱温为25℃。检测方式:负离子检测模式;扫描方式为选择离子反应检测(SIR)模式。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在0.0 019~0.0 950μg/m 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 913),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2.9%;熊果酸在0.0 021~0.1 050μg/m 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 93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2.5%。结论该定量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丹参地上部分活性部位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不同半夏炮制品体外抗肺纤维化的作用及筛选出的半夏制品对肺纤维化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建立肺纤维化体外模型,经水提生半夏(2.1、4.2、8.4、16.7 g/L)、清半夏(2.1、4.2、8.4、16.7 g/L)、法半夏(2....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采用HPLC-ELSD测定五苓散中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大连依利特Hypersil C18柱(4.6 mm&#215;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检测器:Alltech2000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速为0.8 mL&#183;min-1;柱温:室温;ELSD气体:高纯氮气;流速为2.0 L&#183;min-1;漂移管温度:82℃.结果 在五苓散中测定出的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分别在0.330~1.980 μg(r=0.999 5),0.624~4.680μg(r=0.999 4)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99.6%,RSD分别为1.7%,3.0%(n=6).结论 采用本法测定五苓散中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含量,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0.
现代医保付费制度下,DRG支付方式通过成本风险转移约束医疗服务行为并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但随着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发展,DRG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同时产生正向和信息不对称及监督、交易成本过高等负向效应。未来需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相容机制,敦促医生主动参与支付方式改革,以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优化DRG支付方式,发挥其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正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