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交互式的音乐音符训练是否可以提升助听器配置青少年的音符听辨能力,进而提升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方法 30例语前聋而佩戴助听器的青少年参加了这项试验,在音符听辨训练之前,先进行基准测试至少4次.之后所有试验者进行包含5、6个半音差异的音符听辨训练,1周5d,1d练习时间达30 min(可分多次进行),持续12周.结果 训练前受试者旋律轮廓识别的正确率为(26.83±10.65)%,训练后受试者旋律轮廓识别的正确率为(36.54±12.57)%,差异有显著性(t=-4.3213,P=0.0002).训练后双耳纯音听阈较训练前均减低,右耳差异有显著性(t=2.0845,P=0.0460),左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交互式的音乐音符训练可以提升佩戴助听器青少年的音符听辨能力,进而提升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训练,佩戴助听器青少年的听力亦可得到提高,这可能反映了佩戴助听器青少年的大脑具有听觉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期间,采用翼腭窝加压封闭的方法治疗鼻出血患者6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进行总结,为避免损伤面神经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5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前用128排螺旋CT 0.6mm薄层扫描患者颞骨,然后行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重建,模拟经面神经隐窝施行的手术路径,在CT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与外耳道后壁、面隐窝底与面神经管的距离,并对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无面瘫、外耳道后壁及鼓膜损伤发生,共发生术后一过性眩晕6例,头皮血肿3例,发热(>38℃)3例,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对安全,但也有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规范操作标准,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处理,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经面神经隐窝径路的重要解剖学标志在128排螺旋CT扫描时可得到清晰显示,面神经管与周围组织的测量结果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可提供重要参数,有极佳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压迫性脊髓症不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变化对应的病理学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经后路手术、颈椎管内(C5~C6水平)植入吸性聚氨酯胶片,该植入体在硬膜外逐渐吸水膨胀,形成对脊髓的慢性持续压迫.术前和造模后6个月检测SEP,并对慢性压迫脊髓行Micro-CT、组织学(HE染色)和组织化学(FLB染色)检测.结果 20只造模大鼠脊髓均出现侧后方明显压迫性形态学改变,Micro-CT显示脊髓灰质和白质扭曲变形.依据SEP变化分为Ⅰ(n=6)、Ⅱa(n=5)、Ⅱb(n=4)、Ⅲ(n=5)、Ⅳ(n=0)5类.SEP异常者脊髓后索髓鞘FLB染色显著减少(SEP异常:106±27;SEP正常:121±8;P=0.036),Micro-CT显示脊髓后索对比剂密度明显增加(SEP异常:95±5;SEP正常:87±6;P=0.041),后角内神经元也明显较少[SEP异常:(21±8)/mm2;SEP正常:(29±6)/mm2;P>0.05].病理学上,SEP-Ⅰ型表现为脊髓中央管扩大;Ⅱa型表现为灰质内出血、静脉扩张和中央管缩小;Ⅱb型表现为灰质、白质排列紊乱,血管增生;Ⅲ型表现为神经元明显减少、白质-灰质结构不清,基质海绵样变.结论 慢性压迫性脊髓症不同类型的SEP变化反映了脊髓后索和灰质神经元损伤的严重程度,SEP作为脊髓功能预后评估的判断指标具有相应的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症动物模型。方法 20只SD大鼠经颈后路手术、于C5~6水平椎板下植入吸水性聚氨酯胶片,植入体内逐渐吸水胀大,形成对脊髓的慢性持续压迫。术后6个月,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微焦点CT(Micro-CT)、组织学(H-E染色)和组织化学(LuxolFastBlue,LFB染色)等检测。结果 20只造模大鼠脊髓侧后方出现明显压迫性形态学改变,Micro-CT显示脊髓灰质和白质扭曲变形,14只出现SEP异常,其中波幅减低5例、潜伏期延长5例、二者均异常4例。SEP反应异常者与正常者组织学、组织化学比较,脊髓后索髓鞘染色显著减少(102±13vs.138±7;P0.05),脊髓后索的对比剂密度有显著性差异(98±5vs.88±6;P0.05),后角内神经元也明显较少(23±8/mm2vs.27±6/mm2;P0.05);造模大鼠脊髓出现基质海绵样变和静脉扩张、血管增生。结论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成功率高、评价指标完整的慢性压迫性脊髓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71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多原发癌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头颈部鳞癌的多原发癌发病部位和治疗、生存状况。方法 对 71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的多原发癌临床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在头颈部的重复癌 2 7例 ,发生在非头颈部的重复癌 4 2例 ,另有三重癌 2例。本组共有同时性重复癌 4例 ,其中 1例是同时性三重癌。余 6 7例均为异时性重复癌 ,其中 1例为异时性三重癌。 6 7例异时性重复癌中 ,先证癌与重复癌发生的间隔期为 8个月~ 12年不等。 70 %的先证口腔鳞癌发生头颈部重复癌 ;6 2 %的先证下咽癌和 79%的先证喉癌发生非头颈部位的重复癌。非头颈部位以食管和肺部发生的重复癌较多。在所有头颈部鳞癌发生重复癌的部位中 ,以食管重复癌为最多 ,占本组病例的 2 4 %。本组病例总体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32 4 %和 2 2 5 % ;重复癌治疗组和未治组的 3年生存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治组。结论 头颈鳞癌的重复癌以食管癌最为多见。口腔癌容易发生头颈部重复癌 ,喉癌和下咽癌易发生非头颈部重复癌。细致随访和复查、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 ,可以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颈半棘肌的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9年7月行后路双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切断C2棘突半棘肌将患者分为颈半棘肌切断组(C3~C7椎板成形术,102例)和颈半棘肌未切断组(C3椎板切除、C4~C7椎板成形术,87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价;AS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颈托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症状(AS)总发生率为30.2%(57/189),其中颈半棘肌切断组37例(19.6%)、颈半棘肌未切断组20例(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但保留颈半棘肌的手术方式缩短了手术时间,保持了颈椎曲度和活动度,有助于减少术后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的一致性关系.方法 分析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T8~L4)的临床和X线资料.记录外伤史、骨折部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初诊时疼痛程度,Kuorinka法标注疼痛部位,Kappa系数检验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的一致性.结果 各组在性别、年龄、外伤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骨折VAS评分较腰椎骨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例胸椎骨折仅15例主诉上背痛,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一致性较差(Kappa值=0.031,P=0.290);47例中45例腰椎骨折主诉下背部痛,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0,P<0.001).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部位与骨折部位不一致性较高,对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年腰背部疼痛患者,应行包括胸、腰椎的X线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桦脂醇和地塞米松共同作用于小鼠MC3T3-E1细胞后,内源性脂质蓄积与细胞凋亡中的关系。方法以MC3T3-E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白桦脂醇和地塞米松共同作用于MC3T3-E1细胞,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NileRed荧光染色观察脂质蓄积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成骨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脂质含量与成骨细胞凋亡相关性分析。结果白桦脂醇和地塞米松共同作用于小鼠MC3T3-E1细胞后,0.5μmol/L地塞米松(B组)与1.0μmol/L地塞米松组(C组)较空白组(A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酶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增加。2.0μg/ml白桦脂醇作用细胞后,地塞米松所致的细胞凋亡率上升与Caspase-3酶活性升高受到明显抑制,同时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蓄积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地塞米松诱导后的成骨细胞内脂质含量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412,P0.05。结论白桦脂醇可显著减轻地塞米松诱导的成骨细胞内脂质蓄积,降低细胞凋亡率;提示地塞米松所致细胞凋亡至少部分与细胞内脂质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面神经管进行影像学解剖及测量,为术中如何有效避免面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35例,术前行128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参考后鼓室面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面神经相关解剖,重点显示面神经管垂直段与面隐窝、鼓室等结构的相对关系.对颞骨内面神经管各段进行测量,并与35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中测量结果对照.结果 35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扫描,MPR及CPR技术三维重建后,能够清晰的显示面神经管各段,其垂直段与外耳道后壁、面隐窝距离分别为(3.31 +0.88)mm、(1.89±0.29)mm,患者术中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与外耳道后壁、面隐窝距离分别为(3.22±0.69)mm、(1.85±0.2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5例患者无1例面瘫发生.结论 128层螺旋CT薄扫,结合MPR及CPR技术,可了解面神经管与周围解剖标志的精细关系,可测量面神经管长度,可为人工耳蜗植入、颞骨及其他侧颅底手术如何避免面神经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