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额隐窝区域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特征,加深对额隐窝区域部分重要解剖标志的认识。方法选择49例(98侧)无额窦疾病症状且额隐窝区域无病变表现的患者,对头部行16排螺旋cT扫描(螺距o.562,扫描层厚o.625mm,层距0.3mm),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图像重建(层厚0.625mm,窗宽+2000HU,窗位+200HU)。观察cT影像上鼻丘气房、钩突上端附着点、终末隐窝、额气房、筛泡上气房、额泡气房和额窦内间隔气房等解剖标志的出现比率。结果鼻丘气房的出现率为94%(92/98)。钩突前上部参与构成鼻丘气房的内壁、上壁、下壁和后壁,后上部向上可有单一附着点(65%,64/98)或两个附着点(35%,34/98)。钩突后上端的单一附着点主要位于眶纸板(53%,52/98),也可附着于中鼻甲(9%)或颅底(3%)。钩突后上部的两个附着点主要附着于眶纸板和颅底(24%),也可附着于眶纸板和中鼻甲(10%),仅1侧(1%)附着于颅底和中鼻甲。87%(85/98)的钩突后上端在眶纸板上有附着点,与眶纸板接合部的下方形成终末隐窝。额气房的出现率为33%(32/98),其中I型最多见(23%)、Ⅱ型(2%)和Ⅲ型(7%)少见,未见Ⅳ型额气房。筛泡上气房、额泡气房和额窦间隔气房的出现率分别为31%、7%和14%。结论多排螺旋CT实现了单次扫描、多平面(多角度)、多参数重复成像,为有效地辨认额隐窝区域复杂的局部解剖特征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既往诊治的喉腺样囊性癌进行分析总结,探究此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特点及其对神经侵袭情况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8例喉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其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 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12~120个月),6例患者存活,2例喉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平均年龄为53岁(16~65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声音嘶哑,其次是呼吸困难和异物感。其中声门下型4例(50%),声门上型3例(37.5%),声门型1例(12.5%)。发生侵犯神经者4例,均有喉上神经受累,其中3例同时出现喉返神经受累。结论发生喉上神经侵袭的患者多于喉返神经侵袭,同时声音嘶哑也可归因于喉上神经的功能障碍。喉腺样囊性癌对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侵袭与否的评估在术后辅助放疗治疗决策、疗效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T-PCR以CK19mRNA作为标记物在检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tumorcell,DTC)的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以CK19mRNA为指标,检测3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TC。结果CK19mRNA总阳性率为46.9%(15/32);其中喉癌阳性率为40%(10/25);喉咽癌阳性率为71.4%(5/7)。2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9/12),非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30%(6/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20.29±5.16月)比阴性组(37.13±3.23月)明显缩短,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46,<0.05),阳性组的复发率(66.7%)比阴性组(18.8%)增高(P<0.05)。并且做了生存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5)。结论以CK19mRNA肿瘤标记物,用精确设计的RT-PCR技术对外周血DTC的检测有助于喉癌、喉咽癌转移的早期发现;随访初步发现用DTC的检测有望作为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早期预示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3例上颌骨区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2~55岁。其中行上颌骨次全切除4例,全上颌骨切除9例。手术根据术前CT表现在上颌骨三维图像上模拟截骨切除范围,将健侧上颌骨镜像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再根据镜像后的骨形态设计个性化腓骨修复的3D模型,根据3D模型进行腓骨雕塑成形和上颌骨缺损修复。分别从口腔、鼻腔、眼功能及外形恢复等方面观察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肌皮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结果随访5~40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危象皮瓣坏死,余12例皮瓣全部成活。13例患者随访期间,经CT或MRI证实均未见肿瘤复发。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腭瘘,余10例患者可经口进食,无鼻腔反流。11例患者发音效果满意。全部患者鼻腔通气良好。全部患者未出现视力下降和复视,眼位正常。术后外观恢复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估。13例患者VAS平均数为8分,除1例皮瓣坏死患者,余12例患者对外形修复满意。结论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不仅能保全口腔、鼻腔和眼的功能,而且能获得较满意的外形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上神经的解剖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  对同一术者手术的100侧甲状腺叶切除中,喉上神经外支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以甲状腺上动脉前支进入腺体位置为参照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参照Cernea分型,I型占43%,IIa型占50%,IIb型占6%,不确定占1%;喉上神经外支从甲状腺上动脉分出后至甲状腺上动脉进入甲状腺间的平均距离为8.54 mm,双侧喉上神经外支的位置没有对称性,与上动脉入腺体的距离也和肿瘤的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部分喉上神经外支(56%)位于容易损伤的位置,手术中应显露神经后再结扎甲状腺上血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诱导化疗筛选的综合治疗对于中晚期下咽癌患者生存率、喉功能保留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中晚期下咽癌的患者,均接受2~3周期TPF方案(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本研究初步将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影像学评估肿瘤体积缩小达到70%及以上称大PR,行同期放化疗,小于此标准PR患者称小PR。(CR+大PR)组为TPF诱导化疗有效组,未达CR及大PR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即为TPF诱导化疗无效组,术后视情况接受辅助放疗。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喉器官功能保全生存时间(larynx dysfunction-free survival,LDFS)。χ^2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2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7(5~83)个月,诱导化疗有效组和诱导化疗无效组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为46.0%、32.6%;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0%、26.6%;喉器官功能保全生存率分别为37.9%、24.8%。诱导化疗疗效差、N分期高、Ki-67免疫组化强阳性是预后不良因素(P值均<0.001)。临床分期越高,诱导化疗疗效越差(P=0.015)。大、小PR患者间OS及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中晚期下咽癌患者进行TPF诱导化疗筛选综合治疗,可在获得较高生存率情况下尽可能保留患者有效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人工智能线性判别分析(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LDA)算法建立判断喉癌 5年生存状态的预 测模型,为临床喉癌的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24例喉癌患者生存预后数据,采用 LDA 算法,以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抽烟、饮酒,TNM分期,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无复发,有无放化疗及病理分级等临床参 数作为特征,以 60%数据为训练集,40%数据为测试集建立模型,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curve,AUC)、F1值和 Cohen’skappa系数对模型进行评估。此外,将 LDA与支持向量机等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的 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我们成功使用 LDA算法建立了基于上述临床特征的喉癌 5年生存状态预测模型,模型的 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F1值及 Cohen’skappa系数分别为:0.86、0.86、0.85、0.86、0.86和 0.66,与其他机器 学习算法相比,LDA算法建立的模型性能最佳。结论:采用 LDA算法可以建立可靠的喉癌 5年生存状态的预测模 型,本模型可为喉癌临床诊治提供一个新的预后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8.
病毒溶瘤的概念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从最早发现病毒具有抗肿瘤的效应到今天临床应用研究的开展,学者们对多种DNA和RNA病毒作为溶瘤病毒进行了探讨。前期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这使得病毒溶瘤逐渐为临床医师所关注,许多研究中心进行着病毒溶瘤的前期临床应用研究,希望能使得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的抗癌疗法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改良颈-腮腺入路切除高位咽旁间隙肿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手术治疗的35例高位咽旁间隙肿瘤患者,术前均进行增强CT和MRI评估。其中24例采用单纯的颈-腮腺入路完整切除肿瘤,3例颅底受累者采取颈-腮腺入路联合颞枕侧颅底入路,2例混合瘤患者采用颈-腮腺入路联合下颌角部分切除,3例神经鞘瘤和1例淋巴血管瘤尝试采用颈-腮腺入路联合内镜辅助下手术,1例癌肉瘤和颅底受累及1例颈动脉体瘤术中改行联合下颌骨裂开入路。结果术后病理混合瘤13例,神经鞘瘤11例,副神经节瘤4例,颈动脉体瘤4例,淋巴血管瘤1例,脊索瘤1例和癌肉瘤1例。患者随访11个月~10年,无严重并发症,癌肉瘤患者术后13个月出现脑转移死亡。结论多数高位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可以经传统颈-腮腺入路完整切除,改良的颈-腮腺入路可以得到清晰的术野暴露,完整切除高位咽旁间隙肿瘤,只有在恶性肿瘤或需要颈内动脉重建时才考虑联合下颌骨裂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对中晚期喉癌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2~2015年本院经治中晚期喉癌行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手术患者共65例,其中男62例,女3例;年龄35~80岁;T2级患者26例,T3级32例,T4a级7例。并与同期120例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后功能效果进行对 比。结果 T2~T4级喉癌患者行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的5年累积生存率是82.3%,拔管率为98.3%,喉垂直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拔管率为86.1%,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拔管率明显优于喉垂直部分切除手术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发音质量,误咽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别(P >0.05)。结论 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是治疗中晚期喉癌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