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东莞地区青年及未成年人群心跳骤停(SCA)的特点以及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东莞地区5个区域代表性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青年及未成年人群SCA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病诱因、发生地点、有无目击者心肺复苏(CPR)、呼叫120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呼叫120 至确定SCA时间、反应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的例数,CPR开始至首次电除颤时间,建立人工气道及首剂肾上腺素时间,患者入院和出院的存活率,记录所有患者最后的诊断结果.结果 SCA患者共7 432例,其中出现SCD的患者 5 136 例(69.11%), 273例存活出院,出院存活率为3.67%.7 432 例SCA患者中,平均年龄(25.17±12.12)岁,患者在21~25岁的年龄段比例最高,占SCA患者的24.95%;73%的患者发病地点在公共场所;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反应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确定SCA 时间、首次除颤时间、建立气道时间和首剂肾上腺素时间均显著低于自主循环未恢复的患者(P<0.001);5 136 例SCD猝死者中,冠心病占26.83%,心肌病占20.81%,心传导系统异常占18.83%,诱因不明的患者占22.78%,诱因为饮酒的占16.59%,运动和过度劳累占14.64%,情绪激动占12.15%.结论 东莞地区SCA发生后旁观者参与复苏率低,复苏成功率低,SCD为猝死主要类型,冠心病为主要病因,饮酒、运动和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是主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经CTX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混悬液,制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低剂量组(n=20)和高剂量组(n=20)。对照组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低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1×104U/kg)治疗,高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5×10^4U/kg)治疗,观察3组7d生存率、肝组织细胞因子和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制作成功。高剂量组第7天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vs30%,P=0.01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第7天肝组织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第7天小鼠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乌司他丁可以改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7d生存率,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降低免疫抑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 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25.
氧代谢障碍是诸多急危重症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危重患者常发生氧供需平衡异常.应激或手术疼痛反应引起组织细胞高代谢,对氧的需求增加[1].发生感染甚至脓毒症等时,出现微循环瘀滞,组织细胞对氧的摄取能力降低引起缺氧,若不能早期纠正缺氧,组织细胞可产生炎症反应等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间隙水肿造成氧弥散障碍,进... 相似文献
26.
急危重症患者常表现为血糖波动幅度增大,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多与应激、感染等因素有关,与不良预后相关[1-3].血糖变异度(glucose variability,GV)不依赖单点血糖而独立存在,表示一定时间内血糖波动程度,是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4].近年来,GV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以下就GV在... 相似文献
27.
28.
【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4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45例,调查术后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5年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营养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和4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52.5%(21/40)和55.6%(25/45),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5年累计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全胃切除组,有统计学差异(142.2±10.6 vs. 128.4±11.4; 41.3±5.8 vs. 35.9±3.8; 271.5±39.7 vs. 184.5±24.6; 220.2±59.7 vs. 170.2±27.6; 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和劳动情况均优于全胃切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胆囊结石发生率,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预防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进行机械通气的普通外科ICU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78例)和集束化组(80例)。常规组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集束化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升高床头至30°~45°;口腔护理由每天2次增加至每天4次;使用密闭式吸痰管。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VAP发病率和28d死亡率差异。结果常规组VAP发病率为55.13%(43/78),28d死亡率为32.05%(25/78);集束化组发病率为31.25%(25/80),28d死亡率为8.75%(7/80)。与常规组相比,集束化组VAP发病率及28d死亡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方案可以降低VAP发病率,改善普通外科ICU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