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肿瘤致命的根本原因。研究证实,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与细胞骨架(尤其是由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骨架)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目前,细胞骨架及其调节蛋白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备受人们关注,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62.
黄芩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芩素(baicalein)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分子式为C15H10O5,分子量为270.24.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肿瘤、阻止钙离子通道、抑制醛糖还原酶、抗病毒、抗过敏、抗凝、抗血栓形成等,其中,黄芩素抗肿瘤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现对其抗肿瘤研究现状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研究发现,造成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是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凋亡指数的下降.凋亡抑制蛋白在抑制细胞凋亡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X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作用最强的一种,并且在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已有研究证明,其在肿瘤对化疗产生耐药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总结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 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5例AIP 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AIP病人中,男女比例2.6:1,中位发病年龄54 岁(33~77岁);常见症状为黄疸15例(60.0%),腹痛11例(44.0%);15例(60.0%)合并其他器官受累;23例检测CA19-9,明显升高(>100 kU/L)仅3例(13.0%);19例检测IgG,升高17例(89.5%);12例检测IgG4,阳性11例(91.7%)。23例行CT检查,14例(60.9%)考虑为AIP,12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6例(50.0%)考虑为AIP。未行激素治疗11例,14例行激素治疗,随访2~5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11例(78.6%)病人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受累器官组织学活检有助于AIP的诊断;结合血清学检查、其他器官受累及激素实验性治疗能提高AIP的正确诊断率;增加激素剂量或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治疗复发;当大剂量激素引起并发症时,应进行小剂量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以1993年前的22例SAP为早期手术治疗组 (A组 ) ,以1993~2001年的45例SAP为早期非手术治疗组 (B组 ) ,比较两组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B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休克、肾衰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 (P<0 001) ,死亡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MOSF)。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中需注意动态CT监测胰腺坏死范围的变化。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大肠癌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发现与大肠癌临床分期相关蛋白.方法 将不同临床分期大肠癌组织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选择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建立了不同临床分期大肠癌组织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大肠癌组织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970±41、980±32、1010±43、1240±34;以Ⅰ期大肠癌为参照,Ⅱ期大肠癌差异表达蛋白有52.00±12,Ⅲ期大肠癌差异表达蛋白42.00±11,Ⅳ期大肠癌差异表达蛋白72.00±15.通过进行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查询,鉴定了显著差异表达的19个蛋白点,其中Ⅱ期,Ⅲ期,Ⅳ期均上调的有3个蛋白,而仅在Ⅳ期中上调蛋白有1个.结论 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中存在着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可能是大肠癌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合并胰周感染时,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引流路径和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8例SAP并胰周感染患者,采用经后上腰腹膜后路清除引流及术后灌洗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经过1次手术,21例经过2次手术,3例经过3次手术,所有病人均经术后灌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有消化道出血1例,肠瘘1例,胰瘘2例.结论:SAP合并胰周感染时,采用经后上腰腹膜后路行感染坏死组织清除引流和术后灌洗是直接、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8.
胆总管下端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文虎  李宜雄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6-177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端结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胆总管下端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胆总管下端结石病人中33例通过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治愈;7例(包括4例EST取石失败的病人及2例外院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后的病人)行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空肠Koux-en-Y吻合,全部治愈;29例行EST术,25例治愈。结论胆总管下端结石是胆石症病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彻底取净结石是防治该症的关键。该症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9.
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降低肝外伤治疗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979年1月 ̄1998年12月20年连接146例肝外伤的资料,分前、后10年两期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46例肝外伤130例(89%)采用手术治疗,16例(11%)采用非手术治疗(NOM)。住院天数前10年是22.38天,近10年21.4天,P〈0.05)。与肝外伤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30例),共44例次,其中前10  相似文献   
70.
胰岛素瘤术前CT定位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CT设备及扫描方法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上的作用并探讨影响CT上病灶检出的可能原因.方法:对1990年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胰岛素瘤病人的CT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总的正确诊断率为57.4%,常规CT平扫+常规增强扫描、螺旋CT平扫+胰腺期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35.3%,57.1%及81.3%.与常规CT相比,多层螺旋CT有更高的检出率(P<0.01).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中动脉期、门脉期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5.0%及62.5%.主要临床和化验指标均与病灶在CT上检出情况无关.肿瘤直径≥1.5 cm者的CT检出率大于直径<1.5 cm者(76.2% vs. 42.3%).病灶在CT上的典型表现为平扫等密度,增强后强化较明显.结论:肿瘤大小是影响病灶能否在CT上检出的主要因素;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推荐作为胰岛素瘤的主要术前定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