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目的 总结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趾游离移植后前足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15例手指缺损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33.6岁.致伤原因:机器压轧伤12例,车祸伤3例.其中拇指缺损12例,示、中、环、小指缺损2例,全手指缺损1例.急诊入院6例,伤后3~5个月行二期再造术9例.术中采用足趾游离移植重建手指后,前足供区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 × 4 cm~12 cm × 6 cm: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的降支为皮瓣旋转轴点,切取10 cm×4 cm~14 cm×6 cm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部供区创面,皮瓣供区以中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伤口Ⅰ期愈合.皮瓣供区植皮成活.除1根再造示指坏死外,余再造指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足部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供区植皮处无明显不适,未见痛性神经瘤形成.再造指感觉及抓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 结论 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厚薄及质地适中、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后前足供区缺损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指挤压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成活的因素和对策.方法 对65例82指挤压伤后完全离断的病例进行再植,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中尽可能多的吻合指掌侧静脉,对血管挫伤严重的手指采用血管移植、血管神经束转位、带血管皮瓣转移等方法进行再植修复;根据术后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或临床表现,用适量尿激酶纠正高血凝状态,以提高毛细血管的灌注.结果 82个断指中成活78指(95.1%).62例78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年5个月,手指外形及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1]评定,优52指,良21指,差5指,优良率达89.0%.结论 挤压伤断指只要手指外形未完全破坏,远端可寻见能吻合的血管,通过血管移植、血管神经束转位、静脉皮瓣转移等方法,应尽可能的进行再植修复,有较高的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多项血清炎性因子及红细胞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7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7d的血清炎性因子、红细胞免疫指标及红细胞多项指数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3、7d的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免疫指标及红细胞多项指数也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7d优于术前,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多项血清炎性因子及红细胞指标的影响明显优于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对本术式的不良应激反应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15.
22例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晓云  李宗军  陈翔 《重庆医学》2004,33(5):750-75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早期处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85年1月~2002年12月间开腹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22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术中发现并立即行了修复,其中10例手术治愈,2例术后发生胆管狭窄.10例术后早期胆漏或梗阻性黄疸被诊断,2例行胆道外引流,3个月后再次手术;8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1例发生胆管狭窄,因反复胆道感染而死亡.结论胆管损伤术中发现及时、正确处理可避免胆管狭窄.术后早期有条件的力争一期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2004年间9例壶腹部肿瘤患者行局部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理报告标本切缘均无癌残留,无手术死亡。术后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7例,随访时间8—45个月,2例分别手术后11、20个月死于其它疾病;1例术后14个月复发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6/9)66%,2年生存率(4/9)44%。结论适应于肿瘤直径(2.0cm,无淋巴转移和局部浸润的壶腹部肿瘤,尤其对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患者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对血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针刺 (或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血糖含量的变化 ,推测针刺复合麻醉具有调整交感神经功能 ,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胆囊切除术共46例 ,其中A组 (针硬组 ) 1 6例 ,B组 (电硬组 ) 1 4例 ,C组 (对照组 ) 1 6例。每例于术前 1天 ,术中3 0min、术后 3天分别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含量。结果 :A、B两组血糖值术中比术前略升高 ,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C组 (对照组 )血糖值术中比术前升高明显 ,组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A、B两组与C组术中血糖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A组 (针硬组 )或B组 (电硬组 )在复合硬膜外麻醉中具有调整交感神经功能 ,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使术中、术后血糖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在发达国家中这种上升的趋势尤为突出。目前 ,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美国每年有将近 10 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其中冠心病约占一半。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虽低于发达国家 ,但近年来呈显著上升趋势。 2 0世纪 5 0年代末北京和上海分别调查 4 0岁以上人群 ,冠心病的患病率为 2 .4 5 %和 3.18% ,70年代分别升至 6…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此次病程≤48h)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8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min内注射,继以0·28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6·7%(26/30),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57·1%(16/28),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1±95)min(6~508min),心律平组(172±148)min(11~60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胸腰椎损伤发生率逐年升高,其中胸腰椎骨折比例较高,占50%以上,由于骨折部位比较特殊,患者多发生神经根损伤,甚至会出现脏器严重损伤,发生后遗症[1]。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多给予手术治疗[2-3]。传统开放术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矫正畸形,但术中暴露范围较广,对椎旁肌的破坏较大,会造成纤维组织瘢痕化以及局部肌肉坏死,患者恢复较慢,且远期会发生胸腰背部慢性不适[4]。针对传统开放术的缺点,临床使用微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