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钙敏感受体(CaSR)是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体内不同组织细胞,参与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CaSR能够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性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血管钙化过程,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小鼠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中的低渗液种类、低渗时间、染液浓度等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程序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评价标准》(GB15193.8-94),试验结果表明:75mmol/L氯化钾低渗液化于10g/L柠檬酸钠,在37℃条件下,低渗时间以10~15分钟为佳;pH6.8的1∶6Giemsa染液(7.6g/L)的染色效果较pH6.8的1∶1Giemsa染液的染色效果好。在对农药阔草净进行小鼠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时发现:阔草净1000mg/kg,5000mg/kg,10000mg/kg三个剂量组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分别为0.8%、1.2%和1.2%,与阴性对照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0.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农药阔草净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无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3.
环磷酰胺剂量、取样时间对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观察NIH小鼠在给予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后不同取样时间点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PCE)微核率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CP40、80mg/kg后,于18、24、48h取胸骨骨髓涂片,Giemsa染色,计数1000个PCE中含有微核的细胞数(微核率)及200个红细胞中PCE与正染红细胞(Normochromatic erythrocytes,NCE)的比值。结果:小鼠在给予40mg/kg和80mg/kgCP后的骨髓微核率随取样时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给药后一段时间逐渐升高,24h达高峰,之后又逐渐下降。给药组各时间点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给药组PCE与NCE比值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小鼠一次腹腔注射40mg/kg和80mg/kg CP后对骨髓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80mg/kg CP剂量组各时间点上的微核率显著高于40mg/kg剂量组,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40mg/kg和80mg/kg CP均可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加,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在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24h观察所得微核率最高。故认为环磷酰胺可用作微核试验的阳性对照,剂量范围为40~80mg/kg,给药后24h取材最佳。  相似文献   
24.
25.
郭海东  李宏霞 《西部医学》2019,31(1):161-164
【摘要】 火灾烟气吸入性损伤一直以来是烧伤患者或火场受困人员主要的伤亡原因,其致病机制复杂,应急救治要求高。目前,烟气吸入性损伤的救治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因此,了解火灾烟气的危害作用和应急救治措施对于提高火灾现场及院内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将有着积极的帮助。本文将对火灾烟气的危害及其应急救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和消防官兵进行应急救援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6.
盐附子对小鼠的急性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盐附子(SAC)对小鼠神经系统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自发活动、爬杆、Morris水迷宫试验,分别设SAC生药7.68、3.84、1.92 g·kg-1剂量组,ig给药,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组.单次给药后15、60 min用自发活动仪测定小鼠在10 min内自发活动的次数;单次给药30 min后将小鼠放在爬杆架的玻璃棒上,记录小鼠爬杆时间;连续给药4 d,末次给药后30 min进行水迷宫试验,以小鼠找到隐藏平台的时间为逃避潜伏期.结果 SAC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自发活动次数、爬杆时间、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相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C浓度为7.68、3.84、1.92 g·kg-时,未观察到其对小鼠神经系统的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给予生川乌醇提物前禁食与未禁食对大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108只SD大鼠分为禁食组(48只)与未禁食组(60只).禁食组每组8只,未禁食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2组分别依次设6个剂量组:2.25、4.5、9、18、36、72 g原药材/kg.禁食组于给药前禁食12 h.2组以20 mL/kg灌胃给药.观察14d并于观察结束后采集血液进行血液学和血生化分析.结果 禁食组半数致死量(LD50)为12.17 g原药材/kg,在4.5g原药材/kg及更高剂量下能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症状.未禁食组LD50为75.27 g原药材/kg,在36 g原药材/kg及更高剂量下能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症状.2组中毒症状一致,主要表现为全身被毛湿润、步态蹒跚、呼吸急促、腹式呼吸、抽搐,部分大鼠出现流涎、角弓反张等症状,甚至死亡.症状出现时间集中在给药后10 min内,出现死亡的时间集中在给药后4h内.根据观察到的症状初步认为川乌急性毒性的主要靶器官为神经系统.死亡动物解剖后,发现部分死亡动物肺部有水肿以及出血点,胸腔及肺组织中发现粉红色浆液和泡沫.根据解剖结果推测川乌急性毒性致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心脏衰竭与呼吸抑制.结论 给药前未禁食组LD50是禁食组LD50的6.18倍,未禁食组出现症状的剂量远远高于禁食组,禁食对生川乌醇提物毒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8.
小脑梗死因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又容易被继发的脑干损害症状所掩盖,临床容易发生误诊。现将48例经脑CT、部分经MRI核查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2005~2007年住院患者共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8~72岁,平均61岁。有高血压病史28例,脑血栓形成病史8例,糖尿病史8例,冠心病史24例1.2临床表现活动时起病8例,睡眠不足后发40例,均眩晕起病,有旋转感伴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其中枕部疼痛20例,呈持续性头痛,有早期视乳头水肿4例,水平性眼震20例,旋转性眼震4例,耳鸣4例。一侧指鼻不稳16例,一侧肌力弱8例,发病时均无意识障碍。48例中有8例为晨起后突然发病,眩晕、频繁呕吐及步态不稳,被耳科以眩晕症、梅尼埃病收入院。5例发病54h、3例72h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双侧瞳孔缩小、四肢强直性发作等脑干受损征象。1.3颅脑CT及MRI48例中经CT证实20例,另28例颅脑CT未能确诊,行颅脑MRI检查做出诊断。共查出小脑梗死灶44个,在一侧小脑半球40个,小脑蚓部4个。其中20例合并大脑半球梗死病灶24个。8例重症小脑梗死,CT早期...  相似文献   
29.
脑血管病的发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病因方面缺血性卒中的文献报道不少,而对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则研究甚少。笔者收集了双鸭山市矿务局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的住院患者中<45岁的脑出血198例,现就临床相关资料作病因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98例,男116例,女82例,均为急性发病病程1周内入院,全部病例均有头颅CT证实为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入院时神志清楚120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78例,不同程度瘫痪128例。治疗结果:存活178例,死亡20例。1·2研究方法全部病例分3组,≤25岁为A组,26~35岁为B组,36~45岁为C组。将既往史、出血病灶、血管造影(DSA)3项重要资料做一比较。2结果2·1既往病史A组高血压病史缺如;心脏彩超提示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并脱垂、关闭不全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白血病1例,脑出血史2例。B组高血压病史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妊娠2例,白血病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脑出血病史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C组高血压病史22例,白血病1例,脑出血史7例,高血压家族史3例,甲亢1例,吸毒1例。2·2出血病灶A组:基底节11例,脑叶4...  相似文献   
30.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根入药[1]。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均有大量生产,但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的温县、沁阳、武陟、孟县等地)一带的怀庆地黄栽培历史最长,为地道产区[2],系著名"四大怀药"之一。地黄为常用中药,为了促进对地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对地黄的化学和药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