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31.
敬静  吕青  汪静  李宏江 《华西医学》2007,22(1):14-16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VEGFmRNA表达的方法,并验证其与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组织总RNA,逆转录成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癌旁正常小叶组织、13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VEGF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其VEGF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和良性病组织(|P〈0.001),而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VEGF蛋白表达在癌组织,癌旁和良性病组中的分布特点与VEGFmRNA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用于检测人乳腺组织VEGF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定量检测方法,与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的VEGF蛋白表达具有良好相关性,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治疗及其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1986.1~1995.12共收治了1372名乳癌患者,1116名得到随访。其中明确诊断为复发或转移者223例,有40例为单纯胸壁局部复发,临床无远转移迹象。肿瘤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34例,髓样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粘液腺癌2例,恶性叶状囊肉瘤1例,粘液腺癌1例。胸壁肿瘤复发距首次手术治疗时间3~112月,平均30.4±33.1月。除去8例未治外,其余均接受了治疗。接受治疗者1,3,5年生存率为59.4%,40.6%及21.9%.未接受治疗者生存7.6±4.0月,71.4%在12月内死亡。本文对影响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及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3.
张佳  李宏江 《西部医学》2021,33(11):1708-1713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对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分子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乳腺癌的新型治疗手段,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研究较广泛的一类药物,包括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抗体等,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改善乳腺癌患者临床结局,但作用相对较小,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疫苗及PARP抑制剂等可增强乳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但目前缺乏能够准确预测疗效的免疫生物标志物,因此,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来探索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及免疫生物标志物,本文就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机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乳腺癌手术淋巴结病理检查中价值。方法:8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纳米炭组2组,比较2组患者淋巴结检获情况。结果:两组共计检获淋巴结1660枚,其中纳米炭组(24.5±3.2)枚/例,显著高于常规组(13.5±5.3)枚/例,(t=3.475,P〈0.05)。纳米炭组检获出更多淋巴结,炭着色淋巴结癌转移率更高。结论:纳米炭示踪剂提高了淋巴结检获率,确保了病理活检的准确性,是一值得推广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不保留或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后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术的手术方法、早期安全性及美容学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乳腺癌不保留或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后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并发症,并采用Ueda评分及Harris评分评估其早期美容学效果。结果 纳入患者23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9.0±6.8)岁。1例患者双侧乳房均为恶性肿瘤,其余患者均为单侧恶性肿瘤。6例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前彩色超声包块平均最大径(24.4±11.9)mm。平均手术时间(153.9±49.4)min,术中出血量(29.2±18.3)mL。术后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见癌残余1例、0期3例、Ⅰ期10例、Ⅱ期6例、Ⅲ期3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8(3.0~9.2)个月。术后3个月内主要并发症2例(8.3%),其中1例手术切口裂开、1例术区出血;次要并发症4例(16.7%),其中2例手术切口裂开、2例手术部位感染。术后3个月Ueda评分优好率达82.6%,Harris...  相似文献   
36.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除心肺脏器损害外,常可累及脑、肝、肾、胃等重要脏器。此种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临床并不少见,其预后差,死亡率高。作者就我院近年来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MOF36例及其预后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MOF患者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50岁~59岁9例(25%),60岁~69岁21例(58%),70岁以上6例(17%)。肺心病的病程3年~10年31例,11年~15年4例,16年以上1例。1.2 诊断标准 根据Fry1980年提出的标准并参考…  相似文献   
37.
超声导向下Mammotome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超声导向下,应用Mammotome活检及旋切系统切除乳腺纤维腺瘤。方法 在超声导向下,利用Mammotome对乳腺纤维腺瘤进行活检和切除,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术后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86例患者的175个纤维腺瘤被切除,患者的并发症少,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和胸大肌损伤等,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术后不影响乳房外观,部分患者手术区域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结论 在超声导向下,应用Mammotome切除乳腺纤维腺瘤,不但有助于诊断,而且可以达到切除肿块的目的,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38.
自体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术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乳腺癌术中胸壁皮肤缺损的植皮技术,以寻求满意的方法。方法 对134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的胸壁皮肤缺损采用自体下腹全厚皮片植皮覆盖创面,观察其成活情况及承受放疗的能力。结果 植皮成活率为97%,并且其结构完整,功能好,放疗一个疗程后无1例发生皮片破溃坏死。结论 对于乳腺癌手术中有胸壁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自体下腹全厚皮片植皮术来覆盖创面,其方法简单,成活率高,皮肤结构完整,功能好,同时对患者的腹部有一定的美容效果,患者易于接受,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9.
乳管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管瘘的外科治疗方法 ,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 31例乳管瘘的外科治疗 ,以病灶为中心做梭形切口 (有瘘口者 ,可向瘘口内注入美蓝约 0 .5ml,然后荷包缝合封闭瘘口 ) ,提起病灶 ,仔细辨认切除瘢痕组织或蓝染组织 ,直到乳头下真皮处 ,紧贴乳头真皮结扎切断 ,一期缝合切口。观察其疗效。结果 :随访 2 8例 ,3例复发 ,原因为残留了病变导管。结论 :乳管瘘的治疗仍然以手术治疗为主 ,切除瘘管直到乳头下真皮处 ,完全切除病灶及受累导管 ,是避免复发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TG2B、ATG4D、ATG9B在乳腺癌细胞系及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3个基因可能的临床意义及对乳腺癌进展的影响。 方法 采用Cancer Browser筛查ATG2B、ATG4D、ATG9B 3个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RT-PCR检测4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MDA-MB-435S和ZR-75-30)以及83例乳腺癌组织中3个基因的表达量,进一步分别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通过Cancer Browser筛查出乳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基因ATG2B、ATG4D、ATG9BP=0.015,P=0.028,P=0.040);4种细胞系均表达ATG2B、ATG4D、ATG9B,且ATG2B、ATG9B在4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低于阳性对照中该基因的表达( P<0.001),而ATG4D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阳性对照中的表达( P<0.001);ATG2B、ATG4D、ATG9B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在乳腺癌旁组织(P<0.001,P=0.031,P<0.001)。ATG2B表达与雌激素受体状态( r =0.949, P=0.015)相关;ATG4D表达与年龄( r=-0.449, P=0.005)相关;ATG9B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 (r =0.339,P=0.043)和细胞角质蛋白5/6相关( r=0.533, P=0.043),而3个基因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 结论 ATG2B、ATG4D、ATG9B在乳腺癌中低表达,猜测是潜在的抑癌基因,且ATG2B、ATG4D、ATG9B均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