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者对中高危Ta及T1乳头状膀胱癌经尿道切除后膀胱内灌注表阿霉素、卡介苗 (BCG)及BCG加口服异烟肼预防复发的疗效及副反应进行了比较。灌注方法为术后每周灌注 1次共 6次 ,然后在第 3、6、12、18、2 4、30及 36个月维持灌注每周 1次共 3次。 1992年 1月至1997年 2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舍尼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通过Stam ey试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及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筛选出16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前4周合用舍尼通和左氧氟沙星,后4周单用舍尼通,服用剂量为舍尼通2次/d,1片/次,左氧氟沙星2次/d,0.1 g/次;对照组方法同上,仅将舍尼通换为安慰剂。所有患者均行入组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并行NIH-CPSI评分、EPS等检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试验组疼痛评分降低分别为3.34±2.45,4.33±3.13,排尿评分降低分别为2.22±1.79,2.77±2.04;对照组疼痛评分降低分别为2.28±2.42,3.30±3.29,排尿评分降低分别为1.24±1.67,1.83±2.25。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第4周和第8周疼痛和排尿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舍尼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能更有效地缓解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和排尿症状,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选择了 13例符合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膀胱癌患者 ,膀胱内肿瘤旁注入放射性示踪剂及蓝色染料标记物 ,1h后通过淋巴闪烁显像观察淋巴引流及发现前哨淋巴结。术中切除膀胱前通过蓝染及检测放射性增高来确认前哨淋巴结 ,切除后与其它常规切除的淋巴结作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显示 ,13例患者中 11例在切除前发现了前哨淋巴结( 85 % )。每个患者平均切除淋巴结 8.5个 ,其中 4例存在肿瘤转移 ,包括 1例发现的前哨淋巴结。没有发现假阴性前哨淋巴结。 4例患者的前哨淋巴结中有肿瘤转移 ,且这些患者的转移只位于前哨淋巴结中。 4例阳性前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 1997年修订的肾细胞癌TNM分期标准对 1987~ 1998年间 6 43例行部分或根治性肾切除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患者术前功能状态的评价采用东部肿瘤合作组 (ECOG)标准 ,肾细胞癌分级和分期分别采用 1997年美国癌症联合会肿瘤分级和分期标准。患者平均随访 (4 7± 40 )个月 ,进行 5年生存分析 ,并分别对总TNM分期、肿瘤分期、肿瘤分级以及ECOG标准状态对预后意义进行单变量分析 ,应用多变量分析明确哪个因素对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独立的影响。结果显示 ,总TNM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 ,74% …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诊治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PCa)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 SCPCa患者4例,平均年龄62(25~77)岁.表现进行性排尿困难4例,慢性尿潴留2例,上尿路积水2例.直肠指检前列腺巨大、质硬包块;血tPSA 0.57~6.36 ng/ml,f/tPSA 0.26~0.63.B超、CT、MRI检查见前列腺区3.9 cm×3.9 cm× 1.6 cm~11.3 cm× 7.9 cm×9.5 cm肿块,形态不规则,侵犯精囊2例、直肠2例、单侧输尿管下端2例、骶骨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1例;全身骨扫描示多处骨转移3例.结果 4例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光镜下见癌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体积小、胞质少,界限欠清,核分裂相多见,染色质深染;免疫组化染色:ChA(+)4例、NSE(+)2例、PSA(-)4例.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放疗、化疗加放疗各1例,近期疗效较好,但分别于6、9、11个月出现全身广泛转移;放弃治疗1例;1年内死亡3例,失访1例.结论 SCPCa临床罕见,肿瘤恶性度高、生长快,发生转移早且严重,诊断依靠病理检查,综合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虚拟模拟器在输尿管镜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共50人进入本次研究,按既往输尿管镜操作的经验是否大于20例分成两组,熟悉模拟器后采用左输尿管下段取石操作进行初评,评价指标包括:总操作时间、输尿管插管时间、损伤致出血点的数目、尝试插管的次数以及GRS评分。48 h后进行复评。结果经过模拟器训练后所有参与者总操作时间明显缩短(345.30±31.35及221.53±16.43,P=0.001),GRS评分明显改善(25.20±1.98及28.80±1.20,P=0.008)。两组的总操作时间、输尿管插管时间及GRS评分无论初复评均有差异,独立完成的输尿管镜的例数与GRS评分相关。结论虚拟模拟器是输尿管镜技能培训及评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99mTc标记单克隆抗体膀胱内灌注诊断膀胱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宁忱  布卡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54-56,I005
目的 使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膀胱癌更加简便,安全,可靠。方法 采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通过2-巯基乙醇直接还原法标记^99mTc(^99mTc)制备了^99mTc-BDI-1。结果 标记率为69.9%,放化纯度大于95%,33例患者接受了通过膀胱内灌注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其中4例非膀胱癌患者均未见显像,29例膀胱癌患者肿瘤显像阳性率为88.5%,原发和复发肿瘤可获得清晰的显像,显像肿瘤最小为  相似文献   
18.
19.
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和处理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施行后腹膜腔镜手术1560例.男871例,女689例.肾切除741例(肾癌根治术448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258例、单纯肾切除35例),肾部分切除35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69例、肾盂成形术36例、肾囊肿去顶术268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0例、乳糜尿肾周分离术1例.按术中有无腹膜损伤分组及2003年12月以前和2004年1月以后阶段分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大血管损伤、邻近器官损伤和膈肌损伤等),以及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无腹膜损伤组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癌根治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98.2 min、221.1 ml,有腹膜损伤组分别为132.7 min、458.5 ml;无腹膜损伤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68.2 min、105.1 ml,有腹膜损伤组分别为110.0 min、135.9 ml;无腹膜损伤组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有腹膜损伤组为4.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阶段手术时间为124.3 min、平均出血量451.5 ml、中转开放手术23例(3.4%),第二阶段分别为108.6 min、247.8 ml、11例(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与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术中有无腹膜损伤密切相关.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术中保持腹膜完整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曲普瑞林11.25 mg 3个月缓释剂型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对1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65例接受曲普瑞林11.25 mg剂型治疗,62例患者接受常规剂型3.75 mg治疗,观察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体积、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索、泌乳素和雌二醇水平,并对两组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观察骨转移灶变化情况以及其他转移灶的变化情况.严密观察和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TPS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8.6%和75.5的患者血清TPSA水平比基线值下降90%以上(P=0.700).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均明显减小,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睾酮达去势水平,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8%和17.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结论 曲普瑞林11.25mg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疗效和安全性与曲普瑞林3.75 mg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长效缓释GnRHa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