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骨科手术患者264例,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4例,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的情绪稳定状况、患者手术配合情况、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受以及患者是否能够坚持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的情绪、手术配合、术后的疼痛、功能锻炼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骨折手术患者入院后的情绪,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程度,缓解术后疼痛,加强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MSCTA评价肝硬化肝脏血管的异常改变及侧支循环形成的价值。 方法 对1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20例无肝硬化的患者(对照组)行肝区三期MSCTA,应用MIP和VR进行重建,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门静脉1级和肝静脉1级血管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1、0.08),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分级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肝动脉、门静脉起始部增粗85例,分支纤细、纡曲98例,门静脉癌栓形成9例,海绵变性8例,肝动脉持续显影55例、门静脉持续显影57例;对照组3例肝动脉、门静脉起始部增粗,2例分支纤细、纡曲,4例肝动脉持续显影,3例门静脉持续显影。肝硬化组交通支开放总数258支,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96例(196/258,75.97%),对照组仅2例见腹膜后分流。 结论 64排CT三期血管成像可准确、全面显示肝 硬化血管的异常改变及门体分流,尤其能较早、较全面地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4.
胃内巨大神经鞘瘤较罕见 ,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 1例报道如下。男 ,48岁 ,以餐后腹饱胀 ,恶心、呕吐 2 0余天入院。查体 :右上腹膨隆 ,肝剑下 10cm ,右锁骨中线肋弓下 7cm ,质中 ,表面光 ,无压痛。各种常规检查 (-)。  影像学检查 :胃肠钡餐造影 ,胃体胃窦前壁有 2 0cm×18cm分叶状充盈缺损 ,粘膜皱襞变平坦 ,未见到龛影 ,胃体大弯侧轮廓线内“3”形充盈缺损 ,胃体后移与脊柱重叠 ,结肠肝区、横结肠受压向下移位 (附图 )。CT示肝左叶下巨大占位影 ,边缘规则 ,其内呈混杂密度。肠管、胰腺、左肾受压向后下移位。超声检查 :肝左…  相似文献   
45.
江门地区出国人员体检痰酵母样真菌带菌率、鉴定和药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酵母样真菌在正常人群的带菌率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按标准留取痰标本,无菌接种于血平板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同时痰标本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35℃24h培养,需要鉴定和药敏的酵母样真菌上ID32C、ATB Fungus试条,用ATB Expression机进行测定。结果2000例痰标本,痰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酵母样真菌孢子和菌丝的仅有4例,血平板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有160例酵母样真菌生长。结论经过对2005年10月到2007年10月两年2000例江门地区出国人员体检痰培养,得出正常人痰酵母样真菌带菌率小于或等于8%,在临床痰培养中,用半定量法,在2区及2区以上有酵母样真菌和正常菌群或只有1区及1区以上纯酵母样真菌生长,就要对酵母样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以白色念珠菌更多见,为75%。  相似文献   
46.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UPJO)的诊断,评价影像诊断的价值,对80例先天性UPJO的病人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病人均作了静脉肾盂造影及B超检查;50例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20例曾行腹部CT检查;利尿性肾核素检查25例。75例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UPJO可分为两大类,动力性和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在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上无特异性,机械性梗阻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因此认为尿路造影诊断可以明确诊断,优于CT、B超、同位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脏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最佳触发阈值及延迟时间.方法 将120例未患影响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患者按触发阈值100 HU、120 HU、140 HU、160 HU、180 HU、200 HU分为6组,每组20人,分别对肝动脉行智能追踪技术(SureStart acquisition)法、门静脉及肝静脉期采用动脉扫描结束后间隔20 s、40 s时延迟成像法行上腹部的多期扫描,进行不同血管的三维重建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当触发阈值为120 HU肝动脉优良率最高(95%);当时间间隔为20 s时门静脉的优良率最高;当时间间隔为40 s肝静脉的优良率最高.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建议的扫描条件为肝动脉触发阈值120 HU,肝动脉成像后间隔20 s及40 s扫描,对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成像可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8.
苦参碱影响豚鼠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豚鼠分为对照组、苦参碱组(10,50,100μmol.L-1)、乌头碱组(1μmol.L-1)、乌头碱(1μmol.L-1)+苦参碱(50μmol.L-1)组,乌头碱(1μmol.L-1)+苦参碱(100μmol.L-1)组;采用标准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动作电位时程(APD)、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动作电位50%复极化时程(APD50)和90%复极化时程(APD90)。结果:苦参碱浓度依赖性(10,50,100μmol.L-1)适度延长APD50和APD90,降低APA;乌头碱明显延长APD(和对照组比较P<0.05),APD50,APD90;苦参碱(100μmol.L-1)能纠正乌头碱对APD,APD50,APD90的过度延长作用(和乌头碱组比较P<0.05或P<0.01)。苦参碱(100μmol.L-1)能显著降低APA(和乌头碱组比较P<0.05)。结论:苦参碱能纠正乌头碱对APD,APD50,APD90的过度延长作用,能使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APA降低,维持动作电位在正常范围可能是苦参碱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应用MSCT薄层扫描和强大后处理技术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探查和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77例采用Aquillion 64排CT机和Brilliance 64排CT机进行检查。患者均取仰卧位,自膈顶至耻骨联合行常规容积扫描。其中2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CTA检查。就梗阻是否存在、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病因及是否存在绞窄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77例患者CT诊断为肠梗阻67例,诊断符合率为87%(67/77);CT显示梗阻部位67例,符合率为87%(67/77)。其中小肠梗阻符合率为96%(24/25),大肠梗阻符合率为82.7%(43/52);CT显示梗阻病因59例,符合率为76.6%(59/77)。其中小肠良性肿瘤符合率为100%(3/3),小肠恶性肿瘤符合率为87.5%(7/8),肠套叠符合率为66.7%(2/3),疝符合率为50%(1/2),粘连性肠梗阻符合率为40%(2/5),小肠扭转诊断符合率为100%(2/2),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符合率为50%(1/2);大肠梗阻病因符合率为78.8%,其中右半结肠癌诊断符合率为96%(24/25),左半结肠癌诊断符合率为80%(8/10),直肠癌诊断符合率为88.9%(8/9),吻合口狭窄病因诊断符合率为12.5%(1/8)。结论:MSCT在判断有无梗阻、梗阻部位、梗阻原因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粘连性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的病因显示上符合率仍然比较低。  相似文献   
50.
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14例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 ,男 9例 ,女5例 ,年龄 4~ 63岁 ,平均 41.3岁。所有病例均无明显的外伤史。常规行T1W矢状位 ,T2 W矢状位及横切位扫描 ,1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14例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中 11例位于椎管背侧 ,3例位于椎管腹侧 ,呈新月状或长条带状 ,分别累及 3~ 12个脊髓节段 ,平均 5 .2个脊髓节段。血肿位于颈胸段 4例 ,位于胸段 3例 ,位于胸腰段 5例 ,位于腰段 2例。 10例血肿T1W及T2 W均呈较均质性高信号强度 ,3例血肿T1W及T2 W呈不均质性高信号强度 ,1例于T1W呈中等信号强度 ,T2 W呈较低信号强度。 14例中 1例于血肿内可见低信号的血管流空影 ,术后证实为动静脉畸形。血肿于T1W及T2 W与脊髓之间有一低信号带相隔 ,尤以T2 W显示最佳。 2例受压脊髓于T2 W呈高信号。 1例行MR增强扫描 ,血肿壁轻度强化。结论 MR是诊断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最佳检查方法 ,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及范围 ,而且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新旧程度及脊髓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