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02篇
  1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链霉素对大鼠连续灌服环孢素A(CsA)后血药浓度及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灌服橄榄油)、模型组(灌服CsA 20mg·kg-1)、链霉素高剂量组(灌服CsA 20mg·kg-1+肌肉注射链霉素180mg·kg-1)、链霉素低剂量组(灌服CsA 20mg·kg-1+肌肉注射链霉素60mg·kg-1),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6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2、4h眼球后静脉丛采血,每7天采血1次,测定CsA血药浓度(c0、c2、c4),及生化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实验结束处死大鼠,进行肾间质损伤程度评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链霉素高、低剂量组大鼠前3周的c0、c2、c4均降低(高剂量组降低显著,P<0.05或P<0.01或P<0.001),5周内血肌酐、血尿素氮无明显变化;同时肾损伤程度未加重。结论:CsA与链霉素联用时,应注意监测CsA的血药浓度及生化指标,适当调整给药剂量,并且密切关注患者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2.
探讨湿、浊、瘀、毒导致肾性高血压的机制及其在本病中的演变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肾性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指出临床上从痰湿中阻、瘀血阻滞、浊毒内盛等不同方面进行辨证,运用祛湿化浊、化瘀解毒之法清除体内湿、浊、瘀、毒,临床常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调研我院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处方,探讨解决不合理用药的途径和促进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依据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利用自行编制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2008年全年不同年龄患者的处方进行评价。结果:我院以18~45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小于6岁、6~18岁和18~45岁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41.24%、47.65%及42.23%;18~45岁患者注射剂使用率为21.07%;大于60岁患者的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85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331.00元,都分别明显高于全年的平均值32.50%、17.78%、2.51种及244.02元;45~60岁患者的基本药物使用率最高,为58.05%;小于6岁的患者中成药使用率最高,为55.32%;通用名使用率为100%。结论:采用国际指标评价用药合理性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加强小于45岁和大于60岁患者用药教育及管理,有利于降低抗菌药物及注射剂的使用和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及金额;需加大各年龄段患者基本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胃空肠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空肠食管反流动物模型,D组10只为假手术组。结果:完成实验后,大鼠的存活率为72.9%(51/70)。A组死亡6只,B组死亡7只,C组死亡6只,三组动物模型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周,炎症发生率三组均为100.0%;糜烂、溃疡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4(78.6%),B组10/13(76.9%),C组3/14(21.4%);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发生率为:A组10/14(71.4%),B组10/13(76.9%),C组5/14(35.7%);Barrett食管发生率:A组6/14(42.9%),B组5/13(38.5%),C组1/14(7.1%);A组发生食管腺癌1例;D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并有Barrett食管的发生,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病变的发生率要高于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良好的麻醉控制,正确的吻合方式,细心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该类模型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加强病案在流通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示踪管理软件对流通中的病案进行监控管理。结果病案的安全管理得到加强,杜绝了病案丢失。结论加强病案科工作的现代化流程建设,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76.
故障现象:   我院一台H3000F型3kVA的UPS电源,在西楼时工作一直正常,搬到新病房楼后,接好220V交流输入电源,只要一开机,约5 s左右,给它供电的配电盒内的漏电保护器就跳开,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77.
我们以往的颈部正、侧位及左、右斜位片对无椎管狭窄,间盘脱出的颈椎不稳定性颈椎病的诊断意义不大,而颈椎侧位过屈,过伸片可在颈椎屈伸的活动中表现出颈椎不稳定,我科自1993-05以来共诊治此类患者45例均拍颈椎例位过屈,过伸片。1资料与方法1.145例患者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19~63岁,平均38.7岁。病程最长26年,最短H年。1.245例患者均通过X光片,谁管造影CT,CTH及MRI等检查排除颈椎管狭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1.3患者头部尽可能后仰颈部过伸拍侧位片。再个患者头部尽力屈曲,下颌尽量贴近胸室时抽测位片。2结果ZI椎体角…  相似文献   
78.
支气管异物分不透X线性和可透X线性两种,前者诊断较易,后者因依赖于间接征象特别对小儿由于其异物吸入,使这重要环节由父母代诉或不详,缺乏可靠性,故诊断较困难,本文仅对小儿支气管非金属性异物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14例患儿均属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纪实。1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岁,平均4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两个月,异物位于右侧支气管者12例,位于左侧支气管者2例,异物分别为花生米、黄豆、果核、虾仁。提供异物吸入后阵发性呛咳史者6例,均由其父母代诉;因咳嗽、气急、发热来院就诊者8例。实…  相似文献   
79.
作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甲基氢化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治疗术后复发的单纯性骨囊肿(病理证实)12例,平均随访4.7年,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8例,女4例;年龄9~18岁,平均12.1岁。部位:肱骨上段8例,股骨粗隆部4例。术后复发时间:6个月至1.2年,平均8个月。1.2症状与体征患处胀痛、局部隆起9例,病理性骨折3例。所有病人均有局部轻度压痛。1.3X线片显示肱骨上段骨囊肿8例,股骨粉隆部骨囊肿4例。可见肱骨上端呈利除植骨术后状,部分密度增高,大部分植骨块吸收。中央部可见1.0cm×1.5cm~1.8cm×3.0cm骨质稀疏…  相似文献   
80.
从诊断、治疗到监护,各种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疗设备的配置和安装过程中,有的是厂商提出必须配置交流稳压器,有的是临床医生凭经验要求配置,但实际应用中配上这些设备后,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解决供电中的问题,而且由于配置不当或缺乏必要的维护,还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影响了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下面结合几个应用实例的分析来提出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