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左侧门静脉高压症(SPH)是脾静脉血栓形成或阻塞引起的肝外区域性门脉高压。脾切除术一直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但对无症状患者是否应行预防性脾切除,目前仍有争议。本研究回顾了该院20年来收治的SPH病例,对行脾切除和未行脾切除而采取保守观察的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1970~1990年共诊出SPH43例,6例为尸检时发现,本文仅对另37例进行研究,其中25例行脾切除治疗,12例未行脾切除。SPH诊断均依据血管造影、超声显像、CT或剖腹探查确定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脾大、胃食道静脉曲张,合并有门静脉血栓形成者除外。结果:脾切除组25例,17例为控制胃肠道出血而行手术治疗(68%),其中3例术前48小时输血10单位以上(11,12,14单位)。非脾切组12例,6例因无出血而未作脾切除,另6例中只有3例需输血  相似文献   
392.
患者,女,69岁。因头晕、言语不利3小时而于1998年11月18日就诊。查体除颈部压痛外,余无明显阳性体征。患者既往有神经衰弱病史,于两年前曾因此而就诊于本村诊所,按脑血栓输液7天好转,但仍有头晕时轻时重。与天气变化有关,或休息不好也加重,于去年冬季再次复发。本村医生继按脑血栓输液7天,又好转。于此次发病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已治愈。根据病史与查体建议去县医院拍颈椎正侧位片,因患者为老年女性有待除外脑部疾病,嘱做CT检查,回报结果为CT未见异常,颈椎片提示颈3~4节骨质增生。由此可知该患者为颈椎增生而引起的脑部症状…  相似文献   
393.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较少见,其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尤其是双侧多发性动脉瘤。本文报告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病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25 ~ 59岁,平均44.4岁。病程自首发症状开始至来院就诊时间为28小时 ~ 半个月。临床表现突发头痛昏迷6例,动眼神经麻痹6例,癫痫2例。按Hunt分级,Ⅰ ~ Ⅲ级7例,Ⅳ级1例。8例均行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行MRI检查,发现可疑动脉瘤。8例均行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共17个动脉瘤,后交通动脉10个,前交通动脉6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1个。双侧后交通动脉合并1…  相似文献   
394.
腹腔镜辅助诊治成人慢性小肠套叠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慢性小肠套叠临床少见.由于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我院2004至2007年共收治慢性小肠套叠患者20例.其中6例因有腹部手术史或感明显腹胀而不适宜腹腔镜探查.故对另外的14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诊治,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95.
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外科技术和多种辅助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患者外科手术后的康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加速康复外科采用已证实有效的各种方法,如术前思想准备、术前肠管准备新观点、术中麻醉管理、微创外科的应用、液体管理及体温维持以及术后早期活动、早期进食对症治疗及镇痛的应用等,可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日期的目的 .加速康复外科追求"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最大获益是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技术的最终目的 .  相似文献   
396.
特异扩增法检测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突变等位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设计用K ras基因第一外显子 (12 / 13密码子 )和结肠腺瘤性息肉(APC)基因突变聚集区 (MCR)引物 ,采用多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和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扩增 (MASA)法对 6 0例大肠癌的癌组织及突变病例所属常规病理检查转移阴性的淋巴结进行联合检测 ,探讨癌基因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途径及意义 ,并经DNA序列分析证明了此方法学的可靠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6 0例大肠癌病例选自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将根治术切下的标本在 30min内切取癌组织 ,并分 3站 (肠壁、肠系膜中部、肠系膜根…  相似文献   
397.
99mTc-tetrofosmin(99mTc-TF)作为亲肿瘤显像剂,对乳腺癌原发病灶和转移的诊断有着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可用于乳腺癌原发病灶及其分期、手术后复发、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全身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398.
目的 观察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与其周围自主神经的解剖学关系,为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自主神经保护提供解剖学证据。 方法 7例10%福尔马林固定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及显微解剖;2例新鲜标本模拟腹腔镜下直肠癌D3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自主神经的显露和保护。 结果 上腹下丛(SHP)的左、右侧束及束间交通支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关系密切。右侧束距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较远,位于肾前筋膜下。以左侧束降支为界,其近端,上腹下丛左侧束、肠系膜下丛、腹主动脉丛紧贴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左侧壁并相互延续,其远端左侧束走行于肾前筋膜下。左侧束降支距离IMA起点的距离不恒定。 结论 在肾前筋膜前平面分离可有效保护上腹下丛右侧束及侧束间交通支;以SHP左侧束降支作为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离断的解剖学标志可以有效保护左侧束。  相似文献   
399.
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0-03/2006-0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收治的成年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21~35岁.11例患者有轻度髋部隐痛,其中6例因疼痛加重出现轻度跛行而就诊,2例因出现明显的骨折表现而急诊.植骨内固定前均行X射线,CT检查,3例行MRI检查.单骨病损10例,多骨病损3例,均无内分泌紊乱.病损范围:股骨颈部受损患者9例:股骨转子部受损4例.均采用病灶彻底刮除、自体皮质骨和同种异体骨植骨加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13例患者植骨内固定均顺利完成,无意外发生,内固定时间120~210 min,平均159 min.植骨内固定后早期不负重活动,平均3个月骨折愈合,随访18~48个月,症状缓解,俄关节功能良好,步态基本正常.X射线平片显示骨皮质增厚,病损植骨区内有结实的骨化;仅4例有部分骨吸收,无临床复发.提示彻底刮除病灶、带皮质的自体和同种异体骨植骨加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成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可靠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内脏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53例拟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26)和开腹组(n=27),于术前1 d、术后第1、2、3、7天晨检测血CRP水平,于术前1 d、术后第3、7天晨检测血清内脏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 两组CRP在术后第1、2、3、7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腹腔镜组术后3d内CRP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两组术后血清内脏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手术创伤小、炎症反应轻,有利于机体术后内脏蛋白的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y-assisted and open distal gastrectomies on the perioperative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visceral protein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Fifty-three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laparoscopic surgery (n=26) or open surgery (n=27). The CRP levels weremeasured preoperatively and at 1, 2, 3 and 7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the visceral proteins including albumin (ALB), prealbumin (PRE), transferrin (TRF) and retinal-binding protein (RbP) were assayed before and at 3 and 7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levels, the CRP level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days 1, 2, and 3 after the operation (P<0.05),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ccurred on day 2 postoperatively. The postoperative CR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han in the open surgery group (P<0.01). The levels of ALB, PRE, TRF, and Rb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operation in both groups (P<0.01)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ies,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causes minimal surgical trauma and mil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o allow the recovery of the levels of the visceral prote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