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3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的三维重建能力,探讨MSCTA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25例拟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进行三维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根据其CTA表现评价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特征,将所得的解剖学资料与腹腔镜下血管解剖对比。结果MSCTA准确显示胃左动脉25例,胃右动脉1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全部显示,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2例起自肝左动脉,1例起自肝右动脉。脾动脉起源相对固定。根据MSCTA结果指导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重建的腹腔干及分支与术中活体解剖完全吻合。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腹腔动脉解剖和正确的空间关系,是一种有价值的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术前检查方法,可能为相关血管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32.
采用犬自体网膜做血管内皮细胞离体衬里的进口ePTFE人工血管行下腔静脉移植。结果显示:离体衬里可在进口ePTFE人工血管腔面形成完全内皮化;衬里人工血管移植后观察5周,全部通畅,一直保持了完整内皮化,无附壁血栓,新内膜较薄(厚180μm±65μm,对照组厚873μm±194μm,P<0.001)。表明衬里的内皮层具备较好的抗切应力、抗凝血和抑制新内膜增生的作用,离体衬里内皮化是提高静脉移植人工血管通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33.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收治进行TME的腹腔镜手术(93例)和传统开腹手术(10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6±35.6)min和(141.9±29.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4+±20.2)ml和(180.0±6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有4例(4.3%)中转开腹,两组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手术死亡。在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和肠管远切缘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远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镜组的术后镇痛需求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少于开腹组(P〈0.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4.4%和7.3%,97.8%和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34.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分别行胸乳入路腔镜手术(腔镜手术组24例)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51例),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腔镜手术组1例因瘤体大(直径6cm,曾行注射治疗导致舌骨下颈前肌群粘连)中转开放手术,其余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00.4±26.6)min显著长于开放手术组(73.5±14.5)min(t=5.627,P=0.000);腔镜手术组术后引流量(66.7±24.9)ml显著多于开放手术组(13.3±6.4)ml(t=14.403,P=0.000);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4.3±1.1)d显著长于开放手术组(3.6±0.9)d(t=2.886,P=0.005);腔镜手术组住院费用(11572±1675.1)元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5015.9±1211.0)元(t=19.058,P=0.000)。腔镜手术组对手术美容效果表示满意22例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34例(χ2=7.235,P=0.007);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22.5±15.3)ml与开放手术组(18.3±7.5)ml无显著差异(t=1.273,P=0.207);术后镇痛腔镜手术组9例,开放手术组21例,2组无显著差异(χ2=0.028,P=0.867)。2组均无术后大出血、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75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腔镜手术有更加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但术后恢复较慢,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335.
地塞米松磷酸钠对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兔关节软骨细胞常规培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的DMEM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则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磷酸钠的DMEM培养液,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及其合成Ⅱ型胶原能力,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各组软骨细胞进入S期、G2+M期的细胞比率较对照组软骨细胞减少、进入G0/G1期的细胞比率增加,免疫细胞化学阳性信号的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平均灰度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电镜下见软骨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可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可能与抑制关节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和蛋白合的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3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一手术团队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施行46例早期胃间质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微创手术组(双镜联合组)24例,开腹手术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短[(79.71±24.34)min vs(101.09±26.48)min,t=-2.854,P=0.007],术中出血量少[(35.42±17.00)ml vs(85.23±43.30)ml,t=-5.05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6.04±1.78)d vs(10.00±3.12)d,t=-5.226,P=0.000],术后排气时间早[(23.92±5.66)h vs(49.27±17.14)h,t=-6.615,P=0.000]。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48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相比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37.
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的临床疗效观察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国新(兴宁514500)我科自1995年使用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Hep cltopooitinumproinyetine,简称PHGF)以来,对急性黄疸型肝炎20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1例...  相似文献   
338.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骶椎管注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并加用中药热敷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4%,治疗组为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将5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腹腔镜组(26例)和开腹组(28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2、3、7d清晨检测患者静脉血CRP、免疫球蛋白(Ig):IgG、IgA、IgM及补体C3、C4、CH5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Ig及补体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RP术后3d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术后2d达峰值,腹腔镜组术后3d内CRP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I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但IgG和Ig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补体C3、C4及CH5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血清补体在术后48~72h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开腹组在术后72h尚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均可导致术后机体C反应蛋白浓度增加和免疫水平降低。但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程度轻。  相似文献   
340.
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近8年收治的病因明确的76例小肠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小肠出血病人肿瘤占首位(37/76),其中包括小肠间质瘤32例,其余依次为美克尔憩室(21/76)、血管病变(15/76)及异位胰腺(3/76)。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1例,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诊断13例,腹腔核素扫描诊断11例,小肠镜检查诊断6例,腹腔镜探查诊断21例,剖腹探查诊断4例。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为主(68/76)。随访时间6月~5年,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核素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腹腔镜探查及剖腹探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