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电针在脊髓损伤的康复过程中有其一定的临床作用,同时以嗅鞘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在部分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两者是否具有协同应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对前脊髓综合征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及P75NTR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督脉电针组、嗅鞘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经嗅鞘细胞移植和督脉电针治疗2周后 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免疫组化检测P75NTR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较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高(P < 0.05);嗅鞘细胞移植组和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的脊髓损伤部位以及相邻的组织内均有P75NTR表达,且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阳性表达明显较嗅鞘细胞移植组多。实验证实督脉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明显增高大鼠前脊髓综合征邻近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督脉电针可以有效促进移植的嗅鞘细胞在宿主内存活。  相似文献   
62.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4月~2009年11月完成的24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不牵开肋骨,以切割缝合器分别处理肺血管和支气管。如遇严重粘连或出血等则中转开胸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全组中2例(8.3%)因为胸腔内粘连重,叶间裂分化差或肺门处严重粘连并有大量迂曲扩张的血管,镜下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胸行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余22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切除范围包括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3例,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1例,左肺下叶+右肺中叶1例。手术时间(173.6±57.1)min(80~280min),出血量(173.9±65.9)ml(50~300ml),术后带管时间(6.1±3.8)d(2~19d),术后住院时间(8.6±3.9)d(4~22d)。术后病理均符合支气管扩张症改变。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4例,均为肺持续漏气7d,引流7~19d后自愈拔除胸腔引流管。全组随访1~31个月,平均13.7月,其中13例12个月。15例(62.5%)术后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7例(29.2%)痰量明显减少,但仍间断有咳痰或咯血等症状。2例(8.3%)咯血量或痰量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明确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9~11月,对25例胸部CT检查提示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短径〉1 cm)进行EBUS-TBNA检查,阴性者进一步接受纵隔镜检查或胸腔镜、开胸手术加以确证。结果本组25例共穿刺32组淋巴结。EBUS-TBNA明确淋巴结恶性转移者15例;EBUS-TBNA阴性者10例,其中1例开胸术后证实隆突下淋巴结转移。EBUS-TBNA在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5/16),100%(9/9)和96%(24/25)。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EBUS-TBNA是评价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离体牙再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脱位牙在再植前准备、固定时间、牙髓治疗时机等方面进行妥善处理。结果:随访3年以上,80例保持追踪观察66例,成功63例,失败3例,成功病例术后牙松动度〈1°,能负担咀嚼功能,无主诉不适,X线示根尖无吸收或有轻度吸收。结论:脱位牙的临床处理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经济安全,创伤性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5.
背景:电针在脊髓损伤的康复过程中有其一定的临床作用,同时以嗅鞘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在部分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两者是否具有协同应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对前脊髓综合征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及P75NTR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督脉电针组、嗅鞘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经嗅鞘细胞移植和督脉电针治疗2周后 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免疫组化检测P75NTR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较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高(P < 0.05);嗅鞘细胞移植组和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的脊髓损伤部位以及相邻的组织内均有P75NTR表达,且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阳性表达明显较嗅鞘细胞移植组多。实验证实督脉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明显增高大鼠前脊髓综合征邻近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督脉电针可以有效促进移植的嗅鞘细胞在宿主内存活。  相似文献   
66.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重建与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造成的相关症状的治疗及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57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插管导尿及TDP理疗仪等.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Barthel指数小便功能项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小便功能项评分为(8.93±6.27)分、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3.7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6±6.82)分、67.86%(1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有效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评估广州市大学生膳食硼的日均摄入量及其安全性,为加强膳食指导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4所高校521名学生,通过膳食调查获得大学生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消费量,采用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类食物中的硼含量,由此计算广州市大学生膳食中硼的日均摄入量.结果 广州市大学生膳食硼每日摄入量均值、中位数、P90、极端P90和P97.5分别为1.90,0.98,4.10,8.04和8.08 mg;男、女生每天膳食硼摄入量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0,P=0.604).大学生膳食中硼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新鲜蔬菜、乳类及其制品、干豆类、大米及其制品,分别占21.58%,12.63%,12.63%和10.00%.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硼的摄入量在WHO推荐的安全范围之内,但大量摄入违法添加硼的食物可能存在危害,需加强宣教与食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在单纯纵隔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EBUS-TBNA检查的73例不伴肺内异常的单纯纵隔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进一步行外科手术活检或至少6个月以上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诊。结果:本组73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后60例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37例,确诊率82.2%(60/73)。EBUS-TBNA在单纯纵隔病变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8%(23/24),100%(49/49)和98.6%(72/73)。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单纯纵隔病变,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9.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数学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恶性概率相关的临床资料,构建一种判断SPN良恶性的数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并明确病理诊断的SPN患者资料共371例(A组),其中男197例、女174例。总结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吸烟史及吸烟量、既往肿瘤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肿瘤有无钙化、毛刺、分叶、胸膜牵拉征、边界清楚、血管集束征、空洞共17项临床资料,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与SPN病理性质相关的独立因素,构建数学预测模型。另外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切除并明确病理诊断的SPN患者资料共62例(B组)以验证本模型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A组371例SPN中良性142例(46.9%),229例恶性(5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吸烟史及吸烟量、肿瘤家族史、钙化、毛刺、分叶、胸膜牵拉征、边界以及肿瘤最大径在良、恶性SP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直径、肿瘤家族史、毛刺、钙化、边界清楚等6项因素在良性和恶性SP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判断SPN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SPN良恶性预测数学方程为:SPN恶性预测值=ex/(1+ex),x=-4.496+(0.07×年龄)+(0.676×直径)+(0.736×毛刺)+(1.267×肿瘤家族史)-(1.615×钙化)-(1.408×边界),其中e为自然对数。选取截点T=0.463,利用B组数据验证该公式对SPN良、恶性判断的灵敏性为92.5%,特异性为81.8%,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85.7%。本组数学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8±0.054。结论: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家族史、钙化、毛刺、边界是判断SPN良、恶性的独立相关因素,通过逻辑回归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9月~2011年8月182例经EBUS-TBNA检查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1.0 cm)和(或)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阳性.结果 该组182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51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1例.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或新辅助治疗.阴性者接受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型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26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5例纵隔淋巴结可见癌转移(EBUS-TBNA检查假阴性).EBUS-TB-N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6.8%(151/156),100%(26/26),97.3%(177/182),100%(151/151)和83.9%(26/31).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