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的扶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扶镜手的作用以及扶镜技巧。方法 2006年9月~2010年4月,我们完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29例。通过胸部3个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恶性肿瘤行淋巴结清扫。施行右肺上叶切除84例,右肺中叶切除32例,右肺下叶切除65例,左肺上叶切除73例,左肺下叶切除66例,联合肺叶或全肺切除9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因淋巴结干扰、出血或肿瘤体积大等原因而中转开胸27例。手术时间(194.5±60.1)min(75~490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200 ml(20~1800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7.4±3.4)d(1~22 d),术后住院时间(10.2±4.5)d(1~36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扶镜手需要熟知手术步骤,了解术者操作习惯,实时调节镜头焦距和角度,以配合术者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52.
我院2008年12月成功治疗1例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RACS),随访25个月余,肾功能正常,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为男性,32岁,因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8个月,无其他系统的严重并发症,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供者为男性,28岁,无血管及输尿管变异.供、受者HLA有4个抗原相合,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0.03.供肾热缺血时间约4 min,冷缺血时间为12 h.手术常规采用全身麻醉,供肾置于右侧髂窝,其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髂外动、静脉行端侧吻合,输尿管与受者的膀胱行黏膜下遂道术吻合,开放血流后约2 min见输尿管残端清亮尿液喷出.  相似文献   
53.
cNO-pN2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临床分期N0术后病理分期N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16例中术前临床分期N0患者206例,男103例,女103例;年龄29 ~85岁,平均(62.3±11.1)岁。按术后病理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Pn0组(168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和Pn2组(38例,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中转开胸、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情况、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数据。结果 206例中肺叶切除203例,复合肺叶切除2例,全肺切除1例,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1例(肺部感染至呼吸功能衰竭)。两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0组肿瘤最大径明显小于Pn2组[(2.6±1.6)cm对(3.7±1.9) cm,P=0.001]。Pn0组肿瘤位于下叶者明显少于Pn2组(31.0%对50.0%,P =0.026)。两组腺癌比例无统计学意义(82.7%对73.7%,P=0.181),但Pn0组低分化癌比例明显低于Pn2组(19.0%对42.1%,P=0.002)。两组中转开胸率(7.1%对7.9%,P=1.000)、手术时间[(196.1±53.7) rmin对(208.6±56.8)min,P=0.202]、术中出血量[(253.2±247.9) ml对(279.0±183.3) ml,P=0.475]、术后引流时间[(7.7±3.2)天对(9.7±6.3)天,P=0.066]、住院时间[(10.6±4.6)天对(13.0±7.6)天,P=0.063]、并发症发生率(12.5%对21.1%,P=0.171)组间和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1±1.2)对(3.3±1.1),P=0.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0组纵隔淋巴结清扫枚数少于Pn2组[(9.9±6.8)对(12.7±8.4)枚,P=0.038]。结论 术前N0分期术后病理N2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内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内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6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P〉0.05);内镜组失血量(25.3±15.6)m1,明显少于传统组的(57.2±33.8)ml(P〈0.05);内镜组术后引流量(85.6±53.2)ml,明显多于传统组(23.5±37.2)ml(P〈0.05);内镜组手术时间为(105.3±23.5)min,与传统组(80.4±25.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内镜组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良性甲状腺肿瘤的内镜手术具有美容、出血少等优点,是治疗该疾病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腺的炎症反应,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约占10%~15%[1],以胰腺坏死、细胞因子激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flammatory re  相似文献   
56.
目的:检测FHIT基因mRNA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0例良、恶性胸腔积液进行FHIT基因mRNA表达的检测。随机抽取3例FHIT基因的RT-PCR扩增产物的目的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22例恶性胸腔积液标本中FHIT基因缺失或异常转录的表达率为68.2%(15/22)。18例良性胸腔积液中FHIT基因均正常表达。FHIT基因mRNA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测序结果表明RT-PCR产物确为FHIT基因。结论:胸腔积液中FHIT基因mRNA的检测有望成为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进行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效果与PICCO监测相似,但是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更加安全、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初步建立良恶性结节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US-BI-RADS)量化评分分类标准模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就诊的3589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资料,以2018年1~12月的3623个结节为模型病例,分析乳腺结节的声像图特征,包括形态是否规则、边缘是否清晰、结节内部回声情况、后方回声是否衰减、纵横比是否...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以协助医生做出合理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39例术前胸部CT诊断为临床Ⅰ期,并通过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建模组病例资料,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数学预测模型。采用验证组病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并与已有的两组数学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以及病理类型是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数学预测模型为:N2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ex/(1+ex),其中x=-2.983+(0.456×肿瘤直径)+(1.753×位置)+(1.787×病理类型)-(0.032×年龄)。 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预测值和观察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 0.710~0.784)。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与VA模型相比,本研究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1(95%CI: 0.715~0.839),高于VA模型0.677(95%CI: 0.604~0.744)(P=0.04)。与Fudan模型相比,本研究模型的曲线下面积0.837(95%CI: 0.760~0.897), 高于Fudan模型0.766(95%CI: 0.681~0.837)(P<0.01)。 结论:本研究对术前CT检查判断为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建立了N2淋巴结转移的数学预测模型,其准确性高于现有的其他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对是否进行进一步的纵膈淋巴结的分期检查做出更合理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