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联合A型肉毒毒素使用是否可以减轻急性阑尾炎手术术后切口瘢痕增生。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在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缝合后切口边缘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缝合,分别于术后1周、2周、1月和3月进行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对瘢痕的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及柔软度4个指标判断瘢痕增生情况;比较两组的上述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术后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1天,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2周、1月及3月,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观察组的瘢痕厚度和血管分布及术后2周、1月和3月的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及柔软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阑尾炎切除手术术后行切口缝合时,联合A型肉毒毒素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切口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2.
四氧化二氮(N_2O_4)是目前国内外大型运载火箭所用的液体推进剂之一,其性质极不稳定,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爆性.N_2O_4爆炸致人员伤亡的事件偶有发生.我科于2007年收治了4例因N_2O_4泄漏致烧毒复合伤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胸部感染切口50例,负压维持在-125~-450mmHg,引流5~10d,行双侧胸大肌瓣转移封闭切口.44例术后切口痊愈,6例形成肌瓣下窦道经换药后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缩短皮肤软组织扩张疗程和提高扩张质量的方法。方法:从扩张器的选择和埋藏位置、切口缝合方式和注水策略三个方面总结80例182个扩张器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77例扩张效果满意,3例出现并发症:血肿2例,感染1例。结论:切口错位分层缝合是扩张器满意注水的基础;合理选用和放置扩张器以及从早、从快、从超量注水是缩短皮肤软组织扩张疗程和提高扩张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烧伤合并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医院收治的12例烧伤合并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病史、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12例均为秋冬季节发病,腹泻物为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胀;其中6例(50%)有腹泻患儿接触史;易引起医院感染流行;腹泻发病时间:入院前3例,入院后1~5d1例,5~lOd2例,10~20d2例,≥20d4例,6例开始感染时仅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4d后出现腹泻;病程为3~lOd;烧伤创面经保痂、换药、抗感染及手术等综合治疗,创面愈合出院。结论秋冬季节烧伤的婴幼儿出现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大便常规无红、自细胞要高度警惕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隔离、加强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扩散的有效措施;止泻、补液、防止创面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和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扩增的VEGF165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NIH 3T3并进行抗生素压力筛选,采用双抗夹心ELISA、SDS-PAGE和免疫印迹方法对目的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特异表达进行鉴定,在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上对表达产物的细胞结合活性和促增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成功转染NIH3T3,获得加压筛选的重组细胞,目的基因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能与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特异结合,并具有促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结论应用pcDNA3.1(+)-VEGF165载体转染的NIH 3T3细胞可稳定表达具生物学活性的VEGF165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并对其在促进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将30例深Ⅱ度或Ⅲ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移植转染有VEGF165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组为实验组,单纯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移植组为对照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扩增的VEGF165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转染至经传代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再将转染后的人成纤维细胞接种于猪脱细胞真皮表面得到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而后将此替代物与自体薄皮片移植于深度烧伤患者切痂后创面,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与单纯脱细胞真皮移植组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可成功转染人成纤维细胞,经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可顺利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形成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替代物移植后实验组患者皮片成活率(90.25±5.39)%,对照组患者皮片成活率(83.98±3.6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3.737,P<0.01)。实验组新生的毛细血管数量要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经VEGF165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脱细胞异种真皮替代物具有显著的促进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是预测miRNA二级结构及miRNA靶基因的有用工具。miRNA、转录因子和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参与多种生理、病理活动的分子机制。文中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4/451基因簇的调控网络结构。方法运用多个在线数据库,研究miR-144/451基因簇的上游转录因子及下游靶基因间的多个反馈和前反馈环路,对参与miR-144/451基因簇调控环路的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绘制miR-144/451基因簇的核心调控网络图。结果 miR-144/451基因簇与其上游转录因子GATA1有17个共调控的靶基因,与生物体蛋白磷酸化、性腺发育、上皮细胞分化、葡萄糖代谢等生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并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及黄体酮调节卵细胞成熟等体内重要生理过程。结论对miR-144/451基因簇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理解其在细胞发育、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VEGF15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目的基因的特异表达,为重组VEGF165进一步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扩增的VEGF165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以抗生素培养基筛选抗性细胞,并对抗性细胞进行单克隆化,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对目的蛋白在细胞中的特异表达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完成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的构建,并成功转染NIH/3T3细胞,筛选到一批G418抗性的阳性细胞,单克隆化的阳性细胞(吸光度值0.345±0.064)与空载体转染(吸光度值0.114±0.012)的对照比较,有显著的VEGF165表达(P〈0.01),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VEGF165在扩大培养的克隆细胞中的特异表达.结论:应用pcDNA3.1(+)-VEGF165载体转染的NIH/3T3细胞可高效表达具生物学活性的VEGF165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烧伤后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烧伤后发生下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形成原因,在测定30例整形患者小腿筋膜间室压力的基础上,对42例严重烧伤患者的小腿进行了压力测定和探查性深筋膜切开,观察小腿肌肉的状态,总结烧伤面积和小腿筋膜间室压力与筋膜间室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关早期切开深筋膜的指征。结果5例发生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均未切开深筋膜,其中2例小腿截肢。在探查性切开深筋膜的42例患者中,面积越大,筋膜间室压力越高,当筋膜间室压力超过25cm H2O以上时有出现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倾向。结论深筋膜与烧伤后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重视早期切开深筋膜能较好地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