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492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676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337篇
  6篇
中国医学   27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保护性造口的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病例59例,分成2组,行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术36例为观察组,行传统襻式回肠造口术2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肠道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造口自闭率、二次手术、经济性等指标。结果 2组病人均无吻合口瘘发生。观察组肠造口对远端吻合口的保护期限平均为27.3 d,观察组肠造口100%能自行闭合,无二期手术病例,观察组在肠道再通时间、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经济性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及袢式回肠造口对高危结直肠吻合口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避免了二期造口回纳手术、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2.
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对封管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封管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对 照组将活塞夹闭在延长管远段,观察组将活塞夹闭在延长管近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 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有效夹闭部位为延长管近段。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舒芬太尼引起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1 μg/kg滴鼻(D组)或等量生理盐水滴鼻(C组),15~30 min后两组均在3s内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3μg/kg,观察1 min内咳嗽反射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咳嗽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12% vs.28%,P<0.05).两组咳嗽程度和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抑制舒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镇静及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42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8~30kg/m2,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0min内泵注完毕),C组患者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当BIS≤45时行气管插管。记录给药前(T0)、给药完毕即刻(T1)、给药后5min(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成功后即刻(T4)、插管成功后1min(T5)、3min(T6)、5min(T7)患者的MAP、HR、SpO2、BI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BIS降至45的时间;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BIS降至45的时间缩短(P<0.05);与T0时比较,T1~T7时D组患者MAP、BIS均降低,HR减慢,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T3~T7时C组MAP、BIS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T3、T6和T7时C组HR减慢(P<0.05);与T3时比较,T6时D组MAP降低,T4、T5时C组MAP均升高,HR增快(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6μg/kg预注可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旨在证实羟基磷灰石 超高分子聚乙烯 (hydroxyapatite ultra highmolecularweightpolyethtlene ,HA UHMWPE)复合物具有HA的良好生物性能和骨传导性 ,又保留有超高分子聚乙烯的可塑性。方法 分别对 2 4只新西兰白兔行HA、HA UHMWPE、UHMWPE材料眶上缘置入 ,于术后 1、4、8、12周行大体、光镜组织学和电镜检查。结果 置入物无脱出、移位。组织学检查显示 ,HA组植入物在术后 1周即有新生血管长入和成纤维细胞活跃增殖 ,在术后 8周时可见骨细胞 ,术后 12周可见钙盐呈板状骨样沉积。而在HA UHMWPE组中材料的边缘反应同HA组。UHMWPE组在术后 1周有薄层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电镜检查 ,在HA及HA UHMWPE组未见骨细胞 ,UHMWPE组见其包膜胶原纤维排列清晰。结论 HA UHMWPE复合物具有HA的良好生物活性及骨传导性 ,因此此复合物有望成为一种较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尤其是眶骨整复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疟原虫感染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以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和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感染BALB/c小鼠,制备薄血膜,Giemsa染色,镜检计数红细胞感染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T细胞百分率。结果P.yoelii 17XL感染鼠的原虫血症于感染后第6 d达到峰值水平(55.5%),并于当日和次日内全部死亡,CD4+CD25+T细胞水平于感染后第1 d迅速升高,且于感染后第5 d达到峰值水平(23.6%);P.c.chabaudiAS感染鼠的原虫血症在感染后第8 d达到峰值水平(38.2%)后迅速下降,并于感染后第15 d左右全部自愈,CD4^+CD25^+T细胞水平也于感染后第1 d开始升高,但其感染后第5 d的峰值水平(13.8%)显著低于P.yoelii 17XL感染小鼠(P〈0.01)。结论CD4+CD25+T细胞活化水平可显著影响疟原虫感染鼠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分析东营市2018-2020年孕妇碘营养状况及食用盐碘含量,了解东营市孕妇碘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山东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要求,2018-2020年东营市各县区每年随机抽取100名孕妇,采集家中食用盐样和孕妇尿样,采用直接滴定法和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分别...  相似文献   
118.
临床路径在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2005年1~12月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与护理;2006年1~6月2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包括组建临床路径发展小组、设计井制订表格、实施临床路径、资料收集等.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7.50%上升至100.00%.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护理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检索并获取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系统检索15个数据库,涉及脑卒中二级预防管理的所有文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与总结。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指南5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6篇,最终总结出34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通过总结脑卒中二级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管理的关注度和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0.
优化医防融合体系筹资机制设计,提升其实施有效性,对加快实现国家医防融合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文章从筹资责任、筹资渠道、筹资标准和筹资监管4方面分析了我国医防融合筹资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