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80篇 |
免费 | 278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35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244篇 |
口腔科学 | 141篇 |
临床医学 | 781篇 |
内科学 | 473篇 |
皮肤病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94篇 |
特种医学 | 19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23篇 |
综合类 | 1423篇 |
预防医学 | 590篇 |
眼科学 | 37篇 |
药学 | 569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492篇 |
肿瘤学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213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213篇 |
2013年 | 252篇 |
2012年 | 298篇 |
2011年 | 356篇 |
2010年 | 324篇 |
2009年 | 316篇 |
2008年 | 308篇 |
2007年 | 275篇 |
2006年 | 271篇 |
2005年 | 267篇 |
2004年 | 233篇 |
2003年 | 203篇 |
2002年 | 199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44篇 |
1999年 | 110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MRI扫描的影像所见。结果 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8~69岁。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行增强扫描,9例行MRA检查。38例共发现病灶45个。T1WI呈低或等信号8个,呈高信号12个,呈高等低混杂信号25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个,呈中高周低信号21个,呈等或高信号8个,呈低信号3个,8个病灶周围出现脑水肿。7个病灶有占位征象。结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典型MRI表现,MRI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2.
16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活体移植肾(liv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LRT)形态结构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CDE),二维超声图像(two -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2D),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超声技术,对78例活体肾移植术后连续动态观察:移植肾形态、内部结构及大小,观察肾内血流分布,灌注充盈情况,检测分析血流各项参数,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末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等.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将患者分组为: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组和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组,进行图像结构和血流参数对比分析.结果:移植肾正常组,2D图像显示基本正常,CDFI肾内各级血管树血流灌注良好,血流速度、RI均值在正常范围;AR组,2D图像移植肾横径增大,皮质增厚,锥体增大,血流明显减少,点条状血管树分布稀疏,收缩期单峰及舒末无血流信号,或可见反向血流频谱,RI值>0.83;DGF组:2D图像与AR组大致相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信号丰富,充盈灌注较好,RI指数略高.结论:CDFI对亲属活体肾移植结构大小和肾内各级血管参数监测分析,对早期诊断、鉴别急性排斥反应与肾功能延迟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观察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对行体外循环术(CPB)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并评价其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4例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及对照组,每组12例.UTI组患者于术中CPB转机前静滴UTI 5 000U/kg,术后第1~3天静脉用UTI 5 000U/kg,每12h一次;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麻醉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后及CPB术后4、8、24,48、72h等8个时间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BET-24A内毒素分析仪检测血浆内毒素浓度.放免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浓度.在麻醉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后及CPB术后4h、8h等4个时间点测定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D、H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结果(PaO2、FiO2),根据呼吸监测指标计算肺动态及静态顺应性(CA和Cs)、氧合指数(OI).结果 UTI组与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UTI组血浆TNF-α、IL-β、IL-6、IL-8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CI、SI、Cs、Cd、OI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R、MA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UTI对CPB下心脏手术患者血浆内毒素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且对循环和呼吸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手术全切除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10例视交叉前置型或突入三脑室前部的颅咽管瘤,采用经终板入路,术中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注意保护下丘脑神经结构和防止穿通动脉的损伤。结果9例患者达到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9例正常生活,1例患者术后生活自理。随访14个月至5年未见肿瘤复发,视力视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额下终板入路显微切除视交叉前置型或突入三脑室前部的颅咽管瘤,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结构和穿支动脉,术后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6.
背景:植骨材料来源、形态及植骨方式对腰椎融合的影响目前仍有争议。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作为一种新的植骨方式,具一定的优点,但目前在腰椎融合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纳入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21例(28个节段),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7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8例。对21例(28个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行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前后X射线片评价植骨融合率,采用腰腿痛VAS目测评分法、ODI评分法及标准Macnab疗效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与结论: 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3~5个月后可见骨融合征象,无高度及复位丢失、螺钉断裂等现象,患者腰腿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VAS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脊柱融合率为95%。1例患者术后6 d CT检查示椎管内小骨粒压迫神经;1例术后第5天出院后伤口浅表软组织感染。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0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1%。说明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短期临床效果良好,植骨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
关键词: 自体颗粒骨; 打压植骨; 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硬组织植入物 相似文献
167.
单纯使用Neuroform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发展迅速,具有微侵袭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而颅内宽颈动脉瘤由于其瘤颈较宽,对其完全栓塞率低、弹簧圈解脱后易进入载瘤动脉造成脑梗死,目前仍是血管内治疗的难点之一。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对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单纯采用Neuroform支架(Boston Scientific,USA)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8.
本科自2003年3月~2006年4月共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7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9.
170.
甘丙肽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能够调节能量消耗、促进摄食、增加体重。研究表明,甘丙肽主要通过甘丙肽受体1、5-HT1A受体以及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摄食行为。本文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甘丙肽的调节摄食行为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甘丙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