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本文对吉林省卫生统计人力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吉林省卫生统计人力的数量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探讨了我省卫生统计人力资源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期望为合理开发我省卫生统计人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前(2011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后(2012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93例患者设为集束组。比较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前后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及时间,置管情况。结果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后CRBSI发生率由实施前8.31‰下降至1.67‰,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BSI发生时间由(7.47±2.44)d延长至(13.75±1.92)d,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9.78%上升至71.50%,股静脉置管率从45.70%下降至18.6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诊治36例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17~76岁。感染发生于术后26 d^10个月,感染病程2 d^4个月。原手术切口或其周围皮肤、皮下软组织坏死感染27例,合并钢板或骨外露5例,窦道形成、骨膜反应、骨质坏死4例。  相似文献   
44.
报告1例以全身紫红色结节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女,75岁。因全身紫红色结节伴瘙痒10 d就诊。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密集分布大量绿豆至黄豆大紫红色结节,边界清楚,部分融合,按压不褪色,局部皮温不高,无触痛,表面无鳞屑及水疱,部分表面可见溃疡、结痂,皮损分布以四肢为主。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中WBC计数30.0×109/L,单核细胞计数5.9×109/L,血小板计数17×109/L,红细胞计数1.8×1012/L,血红蛋白65 g/L。骨髓象示早幼粒细胞比值占1.5%,原始血细胞占4%,原始单核细胞占0%,幼稚单核细胞占6%,成熟单核细胞占10%,成熟淋巴细胞占20.5%。骨髓免疫分型示淋巴细胞占3.12%,粒细胞占58.68%。流式细胞术检查:髓系原始细胞比例增高(2.13%),CD45表达减弱,表型异常;粒系以中幼粒细胞及之后阶段为主;嗜酸性粒细胞易见,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单核细胞占有核细胞的25.81%,比例增高;红系CD71表达减弱。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BCR-A...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28例尺桡骨骨折患儿。术后3~6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物。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时间8~15周。1例术后出现短期拇指背伸受限,1例患肢肘部出现钉尾激惹。术后均未发生再骨折、骨不连接、断钉及骨骺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肘关节HHS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26例,良2例。结论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愈合快、不损伤骨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国产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08诊治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32例采用国产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InterTan组)。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PFNA组随访时间平均18.5(12~48)个月,InterTan组随访时间平均16.2(12~36)个月。PFNA组在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InterTan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身体条件差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为减少手术创伤,可优先选择PFNA内固定。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体表精确定位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体表精确定位微创PFNA固定治疗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出血量10~80 ml,住院时间5~12 d,骨折愈合时间2.5~3.5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端均愈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1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26/28。结论采用体表精确定位微创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仅切口小,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8.
目的系统评价奈达铂联合化疗与顺铂联合化疗比较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VIP和WanFang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月,收集关于奈达铂联合化疗与顺铂联合化疗比较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10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顺铂联合化疗比较,奈达铂联合化疗能降低恶心呕吐[RR=0.56,95%CI(0.48,0.65),P〈0.00001]、肾功能损伤[RR=0.47,95%CI(0.30,0.74),P=0.001]的风险,但会增加血小板减少的风险[RR=1.59,95%CI(1.20,2.11),P=0.00130在客观缓解率[RR=1.09,95%CI(0.92,1.29),P=0.03]、白细胞减少[RR=I.05,95%CI(0.92,1.19),P=0.50]及血红蛋白减少[RR=0.92,95%CI(0.80,1.07),P=0.30]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奈达铂联合化疗与顺铂联合化疗比较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奈达铂联合化疗能显著降低恶心呕吐以及肾功能损伤发生的风险,但两组客观缓解率相当,奈达铂联合化疗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更高。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9.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 stem cells,ASCs)在D-半乳糖诱导裸鼠皮肤老化的拮抗作用及其对皮肤恢复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抗衰老机制并为临床上抗衰老疗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SPF级裸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半乳糖+磷酸盐缓冲液(PBS)组、D-半乳糖+ASCs组与D-半乳糖+氨基胍(AG)组,每组10只。对D-半乳糖+PBS组,D-半乳糖+ASCs组和D-半乳糖+AG组的裸鼠的背部进行皮下注射1 000mg/kg D-半乳糖,每天1次,持续8周。2周之后,3组小鼠背部分别注射PBS缓冲液(0.5ml)、ASCs(1×10^6/ml)和AG(100mg/kg),均注射至真皮层,每天1次,4周后处死。取每组皮肤组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LISA法测定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总胶原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及Ⅲ型胶原蛋白水平。通过HE染色和马松染色比较各组皮肤组织真皮层厚度及胶原分布比,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各组CD3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四组裸鼠的体重与模型构建前并无显著差别。对照组裸鼠表现为充满活力,反应敏捷,并且皮肤富有弹性,粪便无明显臭味;衰老小鼠模型皮肤逐渐变弱,变薄,失去弹性,并患有便秘,且排泄物发臭;而经ASCs或AG处理的小鼠裸鼠在处理后情况有所改善。相较于对照组,D-半乳糖+PBS组裸鼠SOD、总胶原蛋白、CD31、VEGF、Ⅰ型胶原蛋白及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显著降低,MDA及AGEs表达量显著增加,而通过ASCs或AG处理的裸鼠各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HE及马松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D-半乳糖+PBS组裸鼠真皮层相对较薄,胶原分布比明显降低,而经ASCs或AG处理的裸鼠鼠真皮层有所增厚,胶原分布比显著上升。结论:ASCs移植对D-半乳糖诱发衰老的裸鼠的自由基与糖基化水平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为ASCs的移植抵抗肌肤衰老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CMOP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5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L42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L13例,采用CMOPE方案进行解救治疗,对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 55例患者接受CMOPE方案化疗2~6周期,有效率(CR+PR)65.5%,完全缓解率25.5%。化疗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脱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CMOP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疗效较理想,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