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8篇
  2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 转录组分析抑制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 1(STYK1/NOK)后仓鼠肾正常细胞 BHK21的基因表 达,并分析其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 BHK21细胞分为空载体组(转染 6 µg空载体 pBs/U6)、低转染浓度组(2 µg si-STYK1/NOK质粒+4 µg空载体 pBs/U6)和高转染浓度组(6 µg si-STYK1/NOK质粒)。转染 48 h后,Western blot 检测 STYK1/NOK蛋白表达,基于检测结果,选取空载体组和高转染浓度组提取总 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将测序所 得的序列进行过滤比对,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后,应用 R软件进行生物功能(GO)分析和 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 STRING蛋白质互作数据库中的互作关系进行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的分析。采用 qRT-PCR验证关键差异表达基 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 2(Mthfd2)、转录激活因子 5(Atf5),ⅡA分泌型磷脂酶 A2(Pla2g2a)、6-磷酸果糖-2-激酶/ 果糖-2,6-双磷酸酶 3(Pfkfb3)的表达。CCK-8法检测空载体组和高转染浓度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高转染浓度组明显抑制 STYK1/NOK蛋白表达。高转染浓度组与空载体组相比,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 44 个,包括 19个上调基因和 25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影响生物调控、细胞进程、代谢调控、 细胞生物过程、细胞、细胞部分、胞外区、配体和催化活性。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作用于免疫 系统、癌症、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和氨基酸代谢等方面。qRT-PCR结果表明,高转染浓度组Mthfd2、Atf5的相对表达量 显著上调(P<0.05),Pfkfb3、Pla2g2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与测序结果相一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高转 染浓度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结论 抑制 BHK21细胞 STYK1/NOK表达后,致使 BHK21细胞原 癌基因表达增强,抑癌基因表达减少,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8-01—2012-01采用2.0 mm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2例(76侧)关节内及骨折线接近关节面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单一微型钢板内固定22侧,双微型钢板内固定26侧,微型钢板与T形钢板内固定19侧,微型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9侧。结果 72例术后获得平均18.5(12~3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掌倾角由术前平均-7.3°改善至术后7.4°,尺偏角由术前平均15.1°改善至术后22.2°,桡骨高度由术前平均7.9 mm改善至术后12.4 mm。影像学评分采用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标准评估:优59侧,良12侧,可5侧,优良率93.4%。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估:优53侧,良14侧,可9侧,优良率88.2%。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灵活固定复杂骨折,软组织干扰少,能满足早期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ICU床旁应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住的80例急性中毒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应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ICU床旁应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意识清醒的时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床旁应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病人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对于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招募80名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采用高压氧治疗后,实验组的效果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高压氧治疗,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后的因素,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急诊ICU收治的1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12例患者,死亡29例(25.89%),存活83例(74.11%),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平均年龄,基础病情况,机械通气率,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SIRS),脓毒症性休克发生率,24h内最差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各项分析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组间对比,P0.05。结论:基础疾病,是否机械通气,有无发生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性休克以及24h内SOFA评分等均是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哮喘及支气管哮喘的遗传方式, 观察两者的遗传相关性, 为哮喘的三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Falconer回归法估计婴幼儿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遗传度, 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两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S-N-K法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哮喘的遗传度为(80.53±7.85)%, 支气管哮喘的遗传度为(78.87±6.99)%, 两者危险因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其他危险因素起协同作用, 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预防婴幼儿哮喘, 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并分析以问题为基础(PBL)联合以循证医学为基础(EBL)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53名五年制临床专业实习生,应用PBL+ EBL的联合教学法进行临床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并与45名接受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实习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PBL+EBL联合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7.4%的学生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教学价值;理论考试成绩的优秀率显著高于传统讲授教学组(41.5%vs15.6%,x2=7.868,P=0.007).结论 PBL+ EBL联合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适合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29.
30.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AD)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01-2019-01期间我科收治的67例AAAD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合并组,随机数表法从820例无急性脑梗死的AAAD患者中选取8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AAAD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组出现一过性晕厥和意识不清患者高于对照组(23/67 vs.5/80,P0.05)。合并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组年龄和冠心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心病为AAAD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有冠心病的AAAD患者更易合并急性脑梗死,该类患者年龄偏高,炎症反应更重,血清D-二聚体水平更高,临床医师应注意鉴别,避免漏诊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