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儿消化性溃疡缺乏典型的症状,容易误诊.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发展与应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有所上升.由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肠寄生虫、胃肠功能紊乱及其它腹痛疾病.作者自 1995年 1月~ 2000年 12月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小儿消化性溃疡 85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诊断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背景:研究报道用烧伤大鼠血清作为诱导剂可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单独或与必要的诱导剂组合移植修复皮肤创面缺损与重建表皮。方法:无菌环境取大鼠骨髓,选取贴壁细胞用L-DMEM培养液培养至第4代,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20%烧伤大鼠血清 DMEM-F12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Wistar大鼠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3组,将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含有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单次涂布到烧伤大鼠模型创面上,以未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做对照,观察再生皮肤创面收缩率及表皮层细胞与皮肤附件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 h后少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形态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16 d时细胞贴满瓶底,呈鱼群样或网状排列,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加入20%烧伤大鼠血清的DMEM F-12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形态渐变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经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证实已分化为表皮细胞。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移植还是与必要的诱导剂组合移植其皮肤的修复与再生情况均超过大鼠皮肤自然愈合,且不仅皮肤再生快,而且皮肤附件如毛囊等的再生也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初步推断间充质干细胞参与了表皮和皮肤附件毛囊的重建,从而改善皮肤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致血栓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上消化道出血致血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其中脑梗死6例,心肌梗死3例),3例治愈,4例好转,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结论对存在血栓相关性疾病高危因素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早预防,及早诊断,合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4.
内镜直视下药物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经内镜注射肾上腺素或乙氧硬化醇治疗消化性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或有近期出血征象的患者 5 3例 ,探讨不同药物的止血效果及其转归。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间因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 ,明确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或有近期出血征象并内镜下注射治疗者共 5 3例 ,其中男 42例 ,女 1 1例 ,年龄为 1 8~ 82岁 ,平均为 5 7岁。内镜诊断胃溃疡 2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8例 ,复合性溃疡 3例。内镜下出血征象描述参考Forrest分级法[1] ,其中Ⅰ…  相似文献   
105.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能否代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质量标准中传统的热源检查法,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XIE]和热源检查法[XID],对连续生产的三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检测。结果,三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内毒素均符合标准规定,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相符。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以替代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质量标准中传统的热源检查法。  相似文献   
106.
应用胃镜从气管内取出义齿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36岁,义齿误入气管10d入院。因癫痫大发作在当地医院抢救,为防止舌头咬伤,使用开口器时义齿误入气管,10d后转入我院。经摄片示义齿位于右支气管入口处,支气管镜检查见义齿卡在右支气管入口处,局部粘膜充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白及块茎和须根的抑菌作用,并从中筛选出抑菌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光电比浊法比较白及块茎和须根水提物及醇提物的抗菌活性,并进一步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其活性部位进行定位;最后,通过HPLC比较白及块茎和须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白及块茎和须根的水提物基本无抑菌效果,而醇提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活性,其中须根优于块茎;氯仿层、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为其抑菌活性部位,其中须根乙酸乙酯层对枯草的抑制效果最好,在1 g·L-1的浓度下抑制率可达50.39% ±3.53%.HPLC结果表明,须根和块茎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单位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白及须根和块茎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位于脂溶性的醇提物中,两者化学成分相似,但须根中物质含量及抑菌效果相比较均优于块茎,具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0年开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对124例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观察结果。1临床资料收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186例,均经详细的全县和心血管系统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存在。其中男64例,女122例;年龄14~53岁。有心悸IO6例,胸闷憋气78例,失眠92例,心前区痛67例,头晕多汗80例,心电图ST-T改变者44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124例,给予刺五加注射液6Oml溶于10q6葡萄糖50Oml中静点,每日一次,疗程匕天;对照组给予安定25mg,l日3次,心得安30mg,l日3次,疗程匕天.3疗效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外周血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以及T淋巴细胞中亚群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三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方法 收集了自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39名,以及健康志愿者20名。采用流式细胞仪采集分析受试者CD4+ T淋巴细胞内CD4+/CD25+/Foxp3+的Treg细胞和CD4+/IL1-17+的Th17细胞的比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血清HIF-1α的表达情况。比较患者与健康者血清HIF-1α的表达水平以及Th17和Treg的细胞比例。同时亦比较肥胖(BMI≥28 kg/m2)与非肥胖患者(BMI<28 kg/m2)上述三项指标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1.228,P<0.001),Th17和Treg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也明显升高(t=11.313,P<0.001和t=8.737,P<0.001)并且Th17/Treg的比例也有显著提高(t=4.055,P<0.001)。非肥胖NAFLD患者的血清HIF-1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肥胖患者(t=2.035,P<0.05),Th17和Treg占比也有所升高(t=2.066,P<0.05和t=2.089,P<0.05),但Th17/Tre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8,P>0.05)。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的HIF-1α表达较高,Th17/Treg平衡也出现失衡。HIF-1α和Th17/Treg平衡都可能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且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肠道微生物制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儿肠道菌群和Th1/Th2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84例IB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42,常规治疗联合肠道微生物制剂)和对照组(n=42,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计数和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