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345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738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31篇
  1篇
中国医学   289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比较应用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多巴酚丁胺组(n=32)和左西孟旦组(n=34),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多巴酚丁胺和左西孟旦.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I、乳酸水平、氧合指数、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去甲肾上腺素总剂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肌钙蛋白I、乳酸、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乳酸、肌钙蛋白I水平比治疗前降低,氧合指数比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左西孟旦组患者的NT-proBNP、肌钙蛋白I、乳酸水平、住院时间和去甲肾上腺素总剂量比多巴酚丁胺组低,氧合指数比多巴酚丁胺组高(均P<0.05);与多巴酚丁胺组相比,左西孟旦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相比,能更好地改善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住院时间,但无法降低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评价国内上市不同厂家生产的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的质量状况。方法 按照国家评价抽验计划要求,采用法定检验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检验,统计分析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的整体质量水平。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抽验209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项目为溶液的澄清度。本次评价共涉及10个局颁标准及3个进口注册标准,其方法及限度不统一,部分标准存在碳酸钠含量、纯度等安全性及有效性项目缺失的问题。建立了新的有关物质检查法,并采用LC/MS等方法对杂质的来源进行了归属,对部分杂质结构进行了推断。结论 国内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总体质量较好,但存在溶液的澄清度及原料残留溶剂不合格的情况,值得关注;现行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腺苷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影响。方法17例SSS(1组),1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组)和46例健康受试者(3组)。用大剂量腺苷及食管调搏术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矫正后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及ADO:CSNRT(腺苷激发后的CSNRT)。结果SNRT长于2200ms和CSNRT长于550ms判定窦房结功能异常。食管调搏法CSNRT1组(3173.80±3377.07)ms,2组(342.59±264.54)ms,3组(282.45±83.24)ms;SNRT1组(4372.80±3159.58)ms,2组(1039.41±322.45)ms,3组(1016.45±85.22)ms;ADO1组(1921.25±1713.65)ms,2组未影响,3组未影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腺苷对SSS的诊断有意义,而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医护沟通对减少手术室患者术前紧张度及控制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手术的患者1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医护沟通、护患沟通的整体护理。结果采用整体性护理进行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将医护沟通、护患沟通融合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过程中的整体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手术患者的术前紧张度及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及人性化的关怀,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调查肝癌患者动脉化疗栓塞(TACE)血管造影栓塞终点与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评价了210例行TACE的肝癌患者。根据预先确定的主观血管造影化疗栓塞终点尺,对案例进行了分级。用 K-M分析评价生存。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确定生存的独立预后风险因子。结果所有生存中值周期是21.2个月(95% CI,15.4~26.9个月)。主观血管造影化疗栓塞,Ⅱ和Ⅲ级终点的栓塞患者26.5个月(95% CI,16.0~35.2个月),比IV 级栓塞患者17.1个月(95% CI,13.2~20.3个月)的生存中值周期显著要长(P=0.035)。多变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下列因子都是独立存在的,消极的生存预后指标:主观血管造影化疗栓塞终点IV 级[危害比(HR),95% CI,1.42~4.41;P=0.002]。结论做TACE时,栓塞在居间位置,顺行血流部分淤滞的终点,与栓塞在较高位置、顺行血流淤滞的终点比较,生存率提高。肿瘤介入医生做TACE时,应考虑这些居间位置和前向血流部分淤滞的血管造影终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6.
<正>患者女,51岁,因"头痛3年,智能减退半年,双下肢无力伴尿失禁4个月"于2013年7月6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00年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接受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003年诊断为"冠心病";2010年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50μg/d。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近记忆力、计算力下降。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microRNA-93(miR-93)及Tspan1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预测两者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74例,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CT116、CaCo-2、LoVo、HT29)及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株(FHC),分别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93、Tspan1 mRNA及Tspan1蛋白表达,观察两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表达差异,Pearson法分析miR-93与Tspan1 mRNA的相关性,采用TargetScan及GeneCard软件预测两者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9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Tspan1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与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比较,miR-93在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降低(P?<0.05),Tspan1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升高(P?<0.05);miR-93在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血管浸润阳性及高TNM分期患者中低表达(P?<0.05),Tspan1 mRNA在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血管浸润阳性及高TNM分期患者中高表达(P?<0.05)。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miR-93与Tspan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35(95% CI:-0.855,-0.535),P?=0.000]。生物信息学预测,miR-93及Tspan1在3''-UTR区可能具有靶向调控关系。结论 miR-93在结肠癌中低表达,Tspan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miR-93及Tspan1具有靶向调控关系,两者可能成为结肠癌的肿瘤标志物或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8.
卓恩德  史林  陈业平  罗逸林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135-137,146,F0002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治疗的6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以手术诊断为标准,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正确性,分析不同骨关节骨折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结果整理临床病例资料可知,X线平片和MSCT后技术处理检查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检出率分别为83.87%和96.77%,比较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后技术处理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资料可知,经X线平片检查符合诊断48例,其余14例显示为可疑及未见异常但是实际上存在着隐匿性骨折,而X线检查中,多数均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呈现中断。由于X线平片检查中对于髋臼、髌骨、踝关节后踝、肱骨内上髁、第4、5掌骨基底部中细小骨折线因影像的重叠未能明显显示,故易发生误诊,而在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中,行MSCT扫描后,再经MPR SSD VRT多方面重建,其中MPR轴位可明显见掌骨基底存在细小骨折线,且对于肱骨内上髁游离的细小骨碎片也可清晰显示。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正确符合率更高,对于实际在但未能明显表现的隐匿性骨折、骨折部位、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更能清晰立体的显现,进而更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观察和诊断。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