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老年口腔修复情况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老年口腔修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52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认真的口腔检查并对症治疗。将病例所有信息采用SAS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本统计中覆盖基牙均记做缺牙;所有病例均以28颗牙统计,同时分析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修复前后的咬合关系等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共缺损或缺失牙齿447颗,平均每人缺失或缺损8.596颗,其中上颌缺失或缺损例数大于下颌缺失或缺损例数,上下颌均缺失或缺损例数较少。活动义齿修复39例,占75.17%,其中,全口义齿8例,占15-38%,上半口义齿17例,占32.69%,下半121义齿13例,占25.00%,赝复体1例,占1.92%,固定义齿修复13例,占25.00%。有21.15%的患者以食物嵌塞或缺牙伴食物嵌塞为主诉,且男性多于女性。21.15%的患者上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19.23%在义齿修复过程中咬合抬高;62.00%上下牙列间有咬合关系且修复时按原咬合关系修复。结论活动义齿修复是老年口腔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修复的过程中应重视老年人个体情况及口腔保健与修复治疗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易位情况.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再灌注10小时)、实验2组(再灌注12小时)、实验3组(再灌注14小时),每组30只,采集下腔静脉血进行内毒素定量测定和细菌培养;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内容物做细菌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对照组也在相应时间做标本采集.结果 实验1组内毒素测定值为(38.33±3.00) EU/L,与对照组内毒素测定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2、3组内毒素测定值分别为:(77.90±16.35)EU/L、(488.56±22.77) EU/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0小时,血、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均无细菌生长,而12小时组肠系膜淋巴结培养有细菌生长,其发生率为50%;14小时组,血、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培养明显有细菌生长,其发生率分别为50%、62.5%、75%和100%.结论 兔肠系膜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序贯出现细菌及内毒素易位情况.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通过对两套Beckman-Coulter血细胞分析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预期偏倚评估,探讨WBC、RBC、HGB、MCV、PLT在两套血细胞分析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EP9-A文件的要求,以Beckman-Coulter 75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系统Beckman-Coulter LH 500血细胞分析系统为实验系统,用患者样品对WBC、RBC、HGB、MCV、PLT进行了检测,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 88)规定的1/2允许误差范围为标准,判断两套血细胞分析系统的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所有测定WBC、RBC、HGB、MCV、PLT五项指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 7,0.996 9,0.998 6,0.996 6,0.992 9,两者的相关性良好;在医学决定水平的系统误差(Bc)均小于允许误差(Ea)范围.结论 当实验室内使用两套以上的血细胞分析系统,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偏倚评估,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EV71型手足口病乳鼠动物模型并进行免疫、致病特性研究。方法将临床分离的EV71病毒株经蚀斑纯化,3T3细胞适应,乳鼠驯化,最终获得1株能致死7日龄乳鼠的EV71毒株,命名为BJ09/07(GenBank Accession NO.JQ319054,EV71-BJ)。EV71-BJ感染7日龄ICR乳鼠后,观测临床疾病得分、体质量变化、死亡率并测定病毒载量、免疫分子、内分泌水平、组织病理损伤等病毒、免疫、内分泌、病理指标。结果 EV71-BJ毒株感染7日龄ICR乳鼠,其病毒毒力为150 LD50/ml,感染后不同时期肌肉病毒载量均高于脑中,至第4天达到高峰,后不断下降。至感染后第6天发病达高峰时做病理检测,相对于脑组织,肌肉中有更严重的淋巴细胞浸润,引起更严重的炎性分子升高。肌肉研磨液和血清中MCP-1、IFN-γ、IL-6和TNF-α显著升高,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EV71型手足口病乳鼠动物模型,为药物筛选、疫苗研发及免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5以及IL-17的水平,探讨其在ITP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9例初诊ITP患者及29名健康体检者血浆IL-35、IL-17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ITP患者血浆IL-35水平(238±72)p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01±49)pg/mL(P<0.05);ITP患者血浆IL-17水平(26±7)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8±3)pg/mL(P<0.05);ITP患者血浆IL-35水平与IL-17水平的比值(10±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7±4)(P<0.05)。结论 ITP患者血浆IL-35水平降低以及IL-17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生以及发展,或者可作为ITP患者免疫状态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小板计数(PLT)对急性白血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提高急性白血病初诊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对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同步测定LDH、PLT,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临床性能,确立两者联合测定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临界值。结果 LDH、PLT以及联合应用LDH与PL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11,其可信区间分别为0.8520.965,0.7280.965,0.7280.893,0.8770.893,0.8770.969。结论运用ROC曲线分析简单有效,血浆LDH和全血PLT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早期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以LDH>322U/L,且PLT<72×109/L为诊断临界值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47.
在线光源近轴成像区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理想光学模型,这个模型撇开一些具体的光学系统结构,仅以几对基本点的位置以及一对基本量的大小来表征。这样一个具体的光学系统就与一个等效的模型相对应。  相似文献   
48.
PT衍生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在CA1500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CA15 0 0全自动凝血仪上 PT衍生法 (PT- der法 )测定 Fbg的准确性 ,以推广 PT衍生法在 CA 15 0 0仪上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 Dade公司试剂在 CA15 0 0上测定 PT取得 Fbg衍算值同时与 clauss法测定值相比较 ;探讨 PT- der法在 CA 15 0 0上可信范围。结果 :应用 PT- der法测定 Fbg重复性良好 ,批内 CV=0 .0 35。对 113份标本分别用 PT-der法与 clauss法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 1.5 0~ 2 .99g/ L的 Fbg测定值两种方法结果相近 ,当 Fbg>3.0 g/ L时 ,PT- der法结果与 clauss法有极显著差异 ,PT- der法结果明显偏高。结论 :当 PT- der法换算出的 Fbg值在 1.5 0~ 2 .99g/ L之间时 ,结果可靠 ,完全可以替代 clauss法测定 Fbg,从而达到节省试剂的目的 ,当 PT- der换算值 >3.0 g/ L时 ,结果偏高 ,必须用clauss法进行 Fbg的测定 ,以免误导临床。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及其高危因素,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分别对其病史高危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及后果进行分析。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特点以阴道突发多量流血居多,占71.43%,导致贫血占80.95%,致休克占14.29%。其病因主要为胎盆蜕膜残留,子宫缩复不全,切口感染裂开及切口积压肝凝血功能异常等。产后出血并晚期产后出血占28.57%,应引起重视。结论:重要的是对高危因素监护,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明确PNPLA7在小鼠不同组织及营养状态下的表达水平;探索不同因素对PNPLA7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PNPLA7在正常组织器官及细胞系中的表达,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一步验证PNPLA7在小鼠不同组织及不同营养状态下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和脂肪细胞在胰岛素及脂肪酸处理下PNPLA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NPLA7主要表达于代谢旺盛的组织或细胞中。在饥饿条件下,小鼠脂肪组织PNPLA7的表达水平比正常饮食条件下高,但小鼠饥饿后又喂食,其脂肪组织PNPLA7的表达水平又降低。脂肪细胞中PNPLA7表达在胰岛素处理时下调,油酸处理时上调。且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NPLA7表达前期下降,后期逐渐升高。结论:PNPLA7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其表达水平先下降后升高,且受胰岛素及不饱和脂肪酸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