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在Barrett食管内镜消融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Barrett食管患者57例,经内镜消融治疗后,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每次20 mg,q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 mg,tid,维持治疗4~8周. 结果 40例患者共行67次氩离子凝固疗法凝固(APC)治疗,治疗3次患者4例,2次19例,1次17例. 33例6个月内均无复发,7例于第6个月复发,再次应用APC凝固治疗后消失. 14例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患者一次性完成操作,13例6个月内未见复发,1例于第6个月复查时复发,应用APC凝固治疗后消失. 3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在6个月内镜窄带成像术复查均无复发. 结论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联合内镜消融治疗Barrett食管操作简便、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但远期疗效仍需更多病例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对比瑞巴派特和埃索美拉唑防治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胃肠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服用NSAIDs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60例单用NSAIDs,B组50例加服瑞巴派特,C组50例加服埃索美拉唑,8~12周后进行症状随访及胃镜检查.[结果]3组间在临床症状、胃黏膜急性糜烂、消化性溃疡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具有溃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C组防治效果优于B组,B组又优于A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和埃索美拉唑能有效防治NSAIDs胃病发生,具有溃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同时服用埃索美拉唑,普通患者服用瑞巴派特即可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multislice CT,MSCT)对不明原因肠梗阻病因和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68例临床提示肠梗阻患者行全腹部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并在GEADW 4.4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otion,MIP).将MSCT表现与手术结果 对比,分析不明原因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 MSCT能清楚显示肠梗阻部位、原因、梗阻程度,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5.6%(65/68).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为不明原因肠梗阻的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和梗阻程度确定提供快速、简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是临床医师拟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4.
雷贝拉唑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期胃溃疡9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国产雷贝拉唑(瑞波特)联合瑞巴派特(膜固思达)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症状、内镜下黏膜变化及组织学炎症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将90例Hp感染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瑞巴派特和联合三组,各30例。第1周,三组均予Hp根除三联方案;第2- 6周,雷贝拉唑组予国产雷贝拉唑,1次10mg,1天1次,口服;瑞巴派特组予瑞巴派特,1次100mg,1天3次,口服;联合组予雷贝拉唑,1次10mg,1天1次,瑞巴派特100mg,1天3次,口服。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雷贝拉唑组、联合组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瑞巴派特组。第6周末复查胃镜,镜下黏膜炎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巴派特组、联合组组织学炎症消退均比雷贝拉唑组明显。结论: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比两药单用能够更好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消退,溃疡愈合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45.
马旭  朱雅碧  叶淑芳  陆新良 《新中医》2023,55(23):91-95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鼻饲联合生大黄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芍药承气汤鼻饲联合生大黄灌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钙、炎症指标及肠道菌群水平。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脱落2例,完成研究34例;治疗组脱落2例,完成研究3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0.59%(P<0.05);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首次自主排气恢复时间、禁食时间及腹内高压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钙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食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4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3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反流病疾病问卷量表评分(RDQ)、食道动力恢复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89%,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烧心、反酸、反流、胸痛及总分等RD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实验组上述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蠕动波传导速度、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湿咽成功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实验组UES静息压、LES静息压、湿咽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2组蠕动波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率实验组为21.92%;对照组为4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食道动力恢复,显著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采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瑞巴派特联合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并H.Pylori阳性者,先行H.Pylori根除方案,再纳入本组观察.治疗组:瑞巴派特片100mg,3次/d;胃复春片4粒,口服,3次/d.对照组:瑞巴派特片100 mg,3次/d,12周为1疗程.12周后胃镜复诊,前后2次胃镜活检均采用一次性定标活检技术.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方面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瑞巴派特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辅以定标活检技术准确监测病变的转归发展,对治疗及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9.
肝豆状核变性(HLD)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少数几种可治性遗传疾病之一,其基因缺陷定位在第13对染色体上,临床症状因铜离子在体内各脏器沉着的速度、沉着部位的先后以及分布的程度不同而复杂多样.极易造成误诊.我们共收治HLD 15例,其中误诊8例.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病率不断升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唯一公认的EA癌前病变和致病因素[1],因此BE在人群中发病率的增长已成为近年西方国家EA发病率大幅度升高的直接原因[2]。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