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不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6,自引:25,他引:11  
目的观察不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病例骨外露或肌腱外露的创面,选择应用皮瓣种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96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35例,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5例,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2例,前臂外侧皮神经逆行皮瓣15例,股中间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5例,肋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股后侧皮神经逆行皮瓣6例,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其中皮瓣面积最大32 cm×10 cm,最小2 cm×3 cm。皮神经血管蒂最长18 cm,最短2 cm,蒂最宽4 cm,最窄1 cm。旋转度最大180°,最小90°。结果临床应用216例,其中201例皮瓣全部成活,1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愈合。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适用于四肢及躯干损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足韧带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侧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各韧带起至、走行和比邻,分析其作用。结果:距舟背侧韧带分为内、外两束。楔舟背侧韧带分为内、中、外、斜4束。足横弓和纵弓交汇处为足底最凹点,足底长短韧带、腓骨长肌腱、胫骨后肌腱为"外三角",楔舟足底韧带、楔骰足底韧带、跟舟足底韧带为"内三角",维系该凹点。跟舟足底韧带承托距骨头部,是将踝压力分向第1跖骨头和足跟的首要韧带。各楔骨、楔骰骨间韧矢状面上都位于关节前侧,不规则形,质地强韧,维系足横弓。结论:足部韧带分为足背、足底和骨间3个系统,结构复杂,其功能及其在创伤外科中的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3.
根据张克劬 2 16例观察桡神经浅支缺如 ,其支配范围由前臂外侧皮神经代偿的占 2 .8± 1.1% ( 6侧 ) ;前臂外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上方 1.0~ 7.8cm间有交通支的占 5 .1± 1.5 % ( 11侧 )。作者在解剖两例成年男性新鲜上肢标本过程中 ,发现其桡神经及肌皮神经走行变异 ,现报道如下 :例 1,左上肢桡神经浅支缺如 ,其支配区域由前臂外侧皮神经所代替。桡神经出肱肌和肱桡肌间隙后 ,在肘窝仅发出一细小分支到肱桡肌后即穿旋后肌到前臂背侧 ;而前臂外侧皮神经出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后下行于肱桡肌深面 ,在前臂中部从肱桡肌深面浅出、居皮…  相似文献   
114.
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65±0.57)mm,主干于外踝前下方(1.5±0.9)cm处发出分1~2条分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4.8支,最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外踝后方平外踝最凸点,直径(0.75±0.16)mm;第5跖趾关节外侧近端(1.5±0.3)cm,直径(0.47±0.07)mm。结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以用来修复足前端或足底外侧创面。  相似文献   
115.
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腕舟、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内固定器械的研制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根据国人腕舟状骨、大多角骨及小多角骨的解剖学参数测量和统计分析,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作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STT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STTAC);取24侧成人上肢标本,分成NT-STTAC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体外模拟腕舟状骨和大、小多角骨融合术,用858型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858-MTS)测试其固定强度;大、中、小三型号的NT-STTAC各2件施加19.6—196.0N的循环拉伸负荷(1Hz),观察NT-STTAC的形变情况;分析实验结果,评价NT-STTAC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NT-STTAC固定组的固定强度大于克氏针固定组(P〈0.05);6件三型号NT-STTAC发生形变达6%时,施加的载荷次数分别为3012、3228、3356、3678、3424和3986次。NT-STTAC三固定臂产生的回复力可将舟状骨和大、小多角骨有效地聚合于一体,其体部可遮挡植入上述3处腕骨间关节间隙的松质骨,防止其滑脱。结论NT-STTAC的设计符合国人舟状骨和大、小多角骨的解剖学特点,其固定强度可满足腕舟、大、小多角骨融合术后无需外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要求,疲劳强度可满足腕舟、大、小多角骨融合后达骨性愈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6.
磷酸钙骨水泥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试磷酸钙骨水泥(CP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应用CP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18具成人上肢标本(肘关节以下)的桡骨远端制备成骨折伴有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克氏针、CPC及CPC联合克氏针固定,在腕关节上垂直施加98N的纵向压缩负荷,并模拟腕关节的掌屈和背伸运动,运动范围为掌屈5°~背伸30°,运动2000次,每隔500次时测量桡骨远端向桡侧及背侧移位的距离。取2份标本进行CPC弹性模量测试。[结果]克氏针固定组与其他2组固定的骨折移位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固定组及骨水泥强化克氏针固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对伴有骨缺损的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CPC的弹性模量为30MPa左右,介于松质骨和密质骨之间。  相似文献   
117.
周围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围主干动脉损伤在肢体创伤的救治中最为紧要.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检查.其Ⅰ期和Ⅱ期处理都要遵循一定原则.临床骨科医生应该加强警惕,提高对周围血管损伤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8.
下肢软组织缺损过去多用游离皮瓣修复,但自1991年以来,以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代表的带蒂皮瓣因其简单实用又有兴起的趋势[1-2].但带蒂皮瓣单用多只能修复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大面积缺损仍需游离皮瓣修复[3].膝关节上承大腿、下接小腿,两部的各种带蒂皮瓣都可为之所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近排腕骨切除术后新的桡腕-桡头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及生物力学变化,增强临床对这一术式的理解。方法6只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腕标本,模拟近排腕骨切除术后观测头状骨近端关节面;纵性剖开头状骨及月骨,描拓桡月关节和桡头关节的匹配曲线;选用6只新鲜标本牙托粉包埋后,用压敏片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上测试正常和术后桡腕关节的接触面积和压力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桡月关节匹配曲线良好,腕骨切除术后头状骨近端关节面有4个子关节面,和桡骨远端的桡月窝匹配性差。腕中立位下,正常的平均腕单位面积负荷为(22.9±4.3)N/cm^2。近排腕骨切除术后为(136.4±30.7)N/cm。(P〈0.05)。结论近排腕骨切除术后形成的新桡腕关节-桡头关节其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都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20.
踝关节损伤的终末期修复重建主要是融合和置换。踝置换的远期效果不肯定,踝融合是解决的主要手段。复杂情况下的踝融合如果使用常规内固定方法,则其成功率低,同时不能解决缺损、畸形、感染等问题。使用Ilizarov技术则可以一并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