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导致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术后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出院患者533例进行随访。纳入随访资料完整、术后生存5年以上并无确切复发、转移的124例患者作为长期生存组,其中男105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岁。术后1年内由于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的62例患者作为短期生存组,其中男56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肿瘤复发、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肿瘤长度(x2=13.459,P=0.001)、肿瘤根治程度(x2=42.470,P=0.000)、肿瘤分化程度(x2=11.010,P=0.004)、肿瘤浸润深度(x2=66.577,P=0.000)、残端情况(x2=42.740,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x2=60.043,P=0.000)以及淋巴结转移数(x2=72.90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EOR=2.444,95%CI(L205,4.957),P=0.013]、肿瘤浸润深度[0R=6.145,95%CI(3.022,12.495),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OR=12.151,95%CI(4.961,29.763),P=0.000]、淋巴结转移数EOR:11.935,95%CI(3.492,23.541),P=0.000]和残端情况EoR=13.081,95%CI(2.043,83.775),P=0.007]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相关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96,P〈0.001),肿瘤浸润深度与有淋巴结转移数呈正相关(r=0.519,P〈o.001)。结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残端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患者复发、转移和生存时间的关键因素。目前食管癌TNM分期未能完全反映对预后的影响和指导制定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应从多方位分析相关恶性度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2.
胸骨是胸廓最重要的骨性结构,但胸骨肿瘤的病人大多涉及到要切除胸骨,因此胸骨肿瘤患者行胸骨切除术后用于胸廓重建移植物的吻合度和技术可行性一直是胸外科的难题。传统的材料在胸廓重建中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传统材料在形状、功能、吻合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它的局限性,并且术后患者的恢复较差,肺功能受到影响,在外观上也有影响。直至3D打印技术走入人们的视野,为胸骨及肋骨切除后胸廓重建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33.
食管癌手术胸导管结扎对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胸导管结扎对载脂蛋白的影响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将3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成胸导管结扎组(A组)和不结扎胸导管组(B组)。两组均在术中置入鼻十二指肠管,从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直到术后第7天。所有病例均从术后第5天经口进食流质饮食。全部病例于术前1日、术日及术后第1、3、5、7日采取静脉血液,进行血清载脂蛋白电泳,检测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的含量,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检测的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1例术后发生乳糜胸,300m l/日~500m l/日,术后第5天以后胸腔引流量逐渐减少,第7天引流已经变得极少。同时术后第1天、第3天血中检测不到乳糜微粒。术后第5天血中查见乳糜微粒,第7天增加到正常水平。结论:胸导管结扎对患者载脂蛋白水平不产生影响,对肠内营养支持也不产生不良影响。大部分患者胸导管结扎后侧支循环的建立24小时即已达到完全程度,个别病例需要5天~7天时间。  相似文献   
34.
1例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mg治疗,1周期后出现全身乏力以及胸闷症状,结合患者相关检查,考虑继发免疫相关性心肌炎,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出院。本文通过对免疫相关性心肌炎进行回顾,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作用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并接受手术治疗的5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差异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计算,所有经单因素生存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均纳入多因素生存,采用Cox分析确定与预后相关的因素。 结果55例胸腺瘤患者中,成功随访53例,失访2例。5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75.3个月,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1%、56.7%、39.3%和2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症状、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Masaoka分期、WHO组织学分类及放化疗对胸腺瘤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多因素Cox分析表明肿瘤切除方式(HR=5.15,95% CI:1.573~16.883,P<0.05)、肿瘤直径(HR=5.53,95% CI:1.879~11.797,P<0.05)、WHO分型(HR=13.23,95% CI:3.015~29.230,P<0.05)、Masaoka分期(HR=5.18,95%CI:1.597~13.737,P<0.05)以及放化疗(HR=12.14,95% CI:2.979~49.503,P<0.05)是影响胸腺瘤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结论肿瘤直径、肿瘤切除方式、WHO分型、Masaoka分期以及术后放化疗是影响胸腺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X线心血管造影(CAG)对先天性右位心合并复杂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先天性右位心合并复杂畸形患者术前的TTE及CAG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评价两种诊断方法对右位心各节段连接及合并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及差异性。结果:TTE和CAG对右位心各节段的诊断以及心内和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诊断符合率均在89%以上,两者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在大血管畸形的诊断上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AG诊断符合率高于TTE。结论:TTE和CAG均能准确进行先天性右位心各节段及合并复杂畸形的诊断,TTE是无创诊断合并复杂畸形右位心的最基本和有效的方法,但在大血管畸形诊断方面,CAG仍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37.
<正>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PS)是脂肪肉瘤(Liposarcoma)中的一种亚型,占20%~30%,好发于下肢,以大腿多见,而发生在纵隔者较为罕见,好发年龄为30~50岁[1-2]。目前,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纵隔黏液性脂肪肉瘤的文献均为个案报道,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准确率较差。因此,为了加深对纵隔黏液样脂肪肉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现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情况,并复习国内外1984年10月至2016年8月间相关的个案报道文献12篇,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