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瓣膜再次手术病死率高的原因,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再次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瓣周漏92例,瓣膜毁损70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22例,血栓及内皮增生33例;心功能Ⅱ级49例,Ⅲ级115例,Ⅳ级53例.结果:217例患者中死亡12例,病死率5.53%.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1例,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5例,肾功能衰竭3例,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呼吸衰竭1例.结论:术前心功能差是再次瓣膜置换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对术前心功能差和感染不易控制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2.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病死率较高,目前尚缺少合适的治疗方法。液体通气技术是一种新型呼吸通气模式,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通气状况,为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年龄>6个月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监护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者,肺动脉收缩压50~97mm Hg,术后给予深度镇静、过度通气、持续吸入一氧化氮等监护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术后6例发生院内死亡,病死率6.98%,存活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23例。结论年龄>6个月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大动脉调转术后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有效的心肺支持,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血浆脑红蛋白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脑红蛋白在体外循环前后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4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前后血浆脑红蛋白水平.结果: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第1,2天血浆脑红蛋白水平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血浆脑红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成为评价脑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采用间断小剂量油酸注射方法,构建符合肺损伤标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乳猪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中华小型猪6只,经右心耳插管注射油酸-乙醇溶液0.1 mL/kg,0.1 mL/次,间隔90 s直至注射完毕.注射过程中监测循环、呼吸参数;实验结束取右下肺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油酸注射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氧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显示双肺呈弥漫性改变.结论 小剂量间断注射油酸可构建血流动力学稳定并符合肺损伤诊断标准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UCSS)及合并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外科手术成功矫治心内畸形UC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UCSS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Ⅰa型27例,Ⅰb型9例,Ⅱa型、Ⅱb型、Ⅲa型、Ⅲb型各3例,UCSS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分型与手术结果相符;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在常规冠状静脉窦切面无法扫查到完整窦壁,并造成左心房血流经过缺损的窦壁进入右心房从而造成左、右心房之间的分流。33例合并左上腔静脉入左心房,10例合并单心房,16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7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5例合并单心室,2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漏诊1例细小动脉导管未闭。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UCSS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准确率高,并可明确缺损具体部位,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折叠术9例,线形缝合术28例,心内膜环缩术15例,并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二尖瓣成形术或附壁血栓清除术。比较术前、术后早期(出院前)及术后24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早期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2例;术后早期及术后24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4±3.0)、(56.3±3.1)mm)较术前((62.7±3.7)mm)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49.5±2.9)%、(51.4±4.2)%)及NYHA心功能分级((1.9±0.3)、(1.8±0.8)级)较术前((41.0±4.0)%、(3.3±0.6)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50例随访24个月无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根据室壁瘤部位、大小选择手术方式,并同期完全心肌再血管化及矫治瓣膜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快速康复(fast track, FT)的影响因素。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 074例,术后进行FT者597例为FT组,未进行FT者477例为非FT组。收集2组患儿临床指标以及第三代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Score, PRISMⅢ)、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the Pediatric 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PELOD)、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分级评估(the Risk Adjustment for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RACHS-1)、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 VI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FT的影响因素。结果 FT组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3.5%)和病死率(0.5%)低于非FT组(6.9%、2.3%)(P0.05),ICU治疗时间[(1.58±0.73)d]和住院时间[(5.86±1.37)d]短于非FT组[(5.49±0.82)、(8.72±1.42)d](P0.05);FT组患儿年龄3个月(2.5%)、体质量≤5 kg(3.5%)、术前有肺动脉高压(7.7%)、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时间150 min(4.4%)、PRISMⅢ≥10分(2.0%)、PELOD≥5分(3.0%)、RACHS-1≥3级(9.2%)、术后VIS≥20分(6.2%)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0.8%)比率均低于非FT组(6.1%、9.0%、18.6%、11.1%、7.5%、9.2%、26.0%、13.0%、47.6%)(P0.05);年龄3个月(OR=0.802,95%CI:0.726~0.845,P=0.005)、体质量≤5 kg (OR=0.751,95%CI:0.694~0.813,P0.001)、术前有肺动脉高压(OR=0.937,95%CI:0.875~0.986,P=0.013)、CPB时间150 min(OR=0.806,95%CI:0.728~0.861,P0.001)、PRISMⅢ≥10分(OR=0.774,95%CI:0.683~0.852,P0.001)、PELOD≥5分(OR=0.716,95%CI:0.613~0.825,P=0.002)、RACHS-1≥3级(OR=0.759,95%CI:0.684~0.817,P0.001)、术后VIS≥20分(OR=0.826,95%CI:0.775~0.883,P=0.005)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OR=0.781,95%CI:0.702~0.859,P0.001)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F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3个月、体质量低、CPB时间长、病情严重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F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经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手术的治疗经验,为此类疾病的手术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手术矫治的13例UCS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术前经超声确诊率为54%(7/13),经手术中探查,其中I a型7例,II b型1例,III a型4例,III b型1例。合并左上腔静脉(LSVC)引流入左心房11例,采用自体心包缝制心内隧道9例,左心房后壁折叠式隧道窦顶重建1例,直接结扎LSVC 1例。全组病例均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手术同期根治合并畸形。10例经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行根治术。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右侧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分别治疗18天和24天后痊愈出院。其余11例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顺利,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33.8小时;住院天数(11.6±5.3)天;全组病例均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9个月,其中10例经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行矫治术,无死亡及并发症。结论:UCSS的术前漏诊率较高,需经术中仔细探查。根据分型及合并畸形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手术根治多数心内畸形合并UCSS,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总结体肺分流手术结合内科介入,治疗不适于一期根治的肺动脉发育不良型重症法洛四联症(TOF)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我中心行体肺分流术结合介入并最终完成根治手术的14例(男性10例、女性4例)肺动脉发育不良型重症TOF患儿资料。行分流术时,年龄3~34个月(中位年龄6个月),体质量5~16kg,平均(9.2±3.35)kg;行球囊扩张术时年龄18~48个月,(中位年龄27个月),行封堵术及根治术时,年龄12~72个月(中位年龄25个月,30个月),体质量9~24kg,平均(13.88±4.77)kg。合并心血管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单冠畸形1例,合并粗大体肺侧枝9例。14例均行姑息性中心分流式体肺分流术,其中2例同期行侧枝融合术(3支)。姑息性外科术后8例行内科介入封堵体肺侧枝(19支),8例行内科介入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2例同期行内科介入封堵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14例患儿根治手术前Nakata指数(mm3/mm2)和McGoon比值分别147.2~214.0,平均(173.2±24.53)和1.49~2.24,平均(1.78±0.26)相比体肺分流术前79.9~103.6,平均(93.03±7.58)和0.93~1.18,平均(1.00±0.01)明显升高(P0.05)。根治术前末梢血氧饱和度75%~98%,平均(85.36±6.12)%较体肺分流术前60%~85%,平均(72.86±6.32)%显著改善。血红蛋白浓度由体肺分流术前112~263g/L,平均(171.93±38.93)g/L下降至根治术前110~175g/L,平均(132.93±17.31)g/L。8例体肺分流术结合内科介入封堵体肺侧枝患儿根治术中,术后未见体肺侧枝相关并发症。8例行体肺分流术结合内科介入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患儿根治手术前Nakata指数(mm3/mm2)和McGoon比值150.5~210.3,平均(181.1±26.22)和1.59~2.24,平均(1.83±0.25)较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前94.4~146.7,平均(120.18±17.3)和1.21~1.4,平均(1.32±0.06)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4例患者均最终成功实施根治手术,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采用体肺分流术结合内科介入技术的分步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肺动脉发育程度、提高根治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