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长时程持续引流(LCD)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同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DC后发生手术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14例sTBI患者[占同期收治的sTBI患者的19.7%(14/71)]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治疗(TT组),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例患者行LCD治疗(LC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临床和影像学随访1年。结果14例sTBI患者发生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时间为DC治疗后(15.6±7.1)d。LCD组和TT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的消退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DC治疗后21.0 d(6.0d)和69.0 d(65.3 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4例患者的硬膜下积液经治疗消退后均无复发,且无颅内感染发生。9例患者出现脑积水,其中LCD组4例、TT组5例3例患者存在切口愈合不良,其中LCD组1例TT组2例。结论对于DC术后发生同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sTBI患者,LCD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尽早消除硬膜下积液,减少硬膜下积液引起的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2.
杨伟光  杨炳潮  聂运修  朱栋梁 《吉林医学》2009,30(23):2978-2979
目的: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观察其疗效及预后,评价该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75~97岁,平均80.6岁,用标准柄及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折。结果:17例患者得到近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年,4例患者失访,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有3例并发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其余疗效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成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抑制miR-204表达对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低蛋白饮食法建立IUGR大鼠模型,将3日龄IUGR幼鼠设为模型组、miRNA拮抗剂对照组(antagomir-NC组)和miR-204拮抗剂组(antagomir组),另取正常幼鼠设为对照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q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204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表达水平;尼氏染色、Tunel法观察海马组织尼氏小体数量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Trk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跨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和miR-204表达水平升高,而尼氏小体数量、BDNF mRNA,以及BDNF、p-TrkB和p-CRE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1)。抑制miR-204表达后,IUGR大鼠海马组织中尼氏小体数量、BDNF mRNA,以及BDNF、p-TrkB和p-CRE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和miR-204表达水平降低,逃避潜伏期减少,跨台次数增加(P<0.001)。结论抑制miR-204可改善IUGR新生大鼠学习及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兔腹腔动脉血管造影解剖。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经右股动脉行腹腔动脉及肝固有动脉插管造影,分析腹腔动脉分支与管径。结果兔腹腔动脉开口位于T12椎体下1/3~L1椎体上1/3平面,其中66.7%位于T12椎体下缘平面。腹腔动脉分成胃脾动脉和胃肝动脉。胃肝动脉分支可分为三型:Ⅰ型,胃肝动脉干树状分支,占47.22%;Ⅱ型,胃肝动脉干呈三分支,占38.88%;Ⅲ型,胃肝动脉干呈二分支,占13.90%;肝固有动脉较长(22.70~33.00 mm,26.64 mm±2.28 mm)、内径0.60~1.20 mm(0.90 mm±0.16 mm),肝左动脉内径0.60~1.10 mm(0.72 mm±0.09 mm),肝右动脉内径0.50~1.00 mm(0.67 mm±0.09 mm);肝固有动脉造影可比较清晰地显示肝内叶段动脉分支。结论明了兔腹腔动脉血管造影解剖,有助于对兔肝VX2肿瘤模型经肝动脉途径介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肋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  相似文献   
36.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是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第1次破裂出血后病死率为30%,第2 次出血后病死率迅速上升到接近70%[1],神经外科的开颅夹闭对宽颈及深部动脉瘤有很大的手术风险,而靠近脑干深部的后交通动脉瘤,开颅手术治疗的病死率甚至达到15%~20%[2].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提供了一种微创、精确的治疗新途径,其治疗的关键是微导管能否精确、顺利到达动脉瘤腔[3],整个治疗过程都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的引导下进行,提供优异的DSA 图像质量和合适的DSA 图像引导技术可以帮助手术的进行.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合方法。方法对77例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行张力带和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骨折愈合和功能进行分析和评定。结果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与鹰嘴钛板治疗结果无明显治疗无明显治疗差异。结论对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8.
肺部病变介入放射治疗中患者的X射线辐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灌注化疗与咯血栓塞介入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所经受的X射线辐射.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癌与35例咯血患者的辐射资料.采用Siemens公司DSA机Angiostar-Plus随机配置剂量监测系统(Diamentor K1 and Diamentor),在线测量剂量面积乘积(DAP,cGycm2)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采用Monte-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结果 3项剂量的范围和中位数分别为:①DAP为1 250~47 991 cGycm2和7 334 cGycm2,②ESD为62~1 341 mGy和437 mGy,③ED为1.75~67.19 mSv和10.27mSv.透视对DAP与ED的贡献为总剂量的(26.7±14.4)%,摄影剂量占总剂量的(73.3±14.4)%.肺癌动脉灌注化疗组的摄影剂量值大于咯血动脉栓塞组.结论患者在接受胸部介入治疗时一次接受了大剂量的X射线辐射,减少摄影总帧数是减少患者辐射剂量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兔VX2肝癌血管造影表现.方法34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腹直视下肝左中叶瘤组织块接种VX2肿瘤,接种后第3周直视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进路行腹腔动脉-肝动脉造影.结果6只兔数字电影方式(DC)腹腔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征象;28只兔数字减影方式(DSA)腹腔动脉造影,都能清晰显示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征象.兔肝VX2肿瘤典型血管造影征象表现为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供血动脉环绕肿瘤呈握拳状、抱球状、环圈状,从环绕的肿瘤主干血管上发出或长或短的细小芽状、根状、丝状的增生血管从周边向中心推进,显影的周边血管密度明显大于肿瘤中心,形成薄壁、厚壁、玉佩状等形状的圆形或椭圆形周边深染中心相对淡染的肿瘤染色结节;≥1cm的肿瘤结节染色完整、边缘清晰,当肿瘤较小时结节呈团片状染色,边缘欠清晰.结论兔肝VX2肿瘤为富血供性肿瘤,肿瘤周边部血供比中心部丰富,腹腔动脉造影足以显示清晰典型征象.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