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76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59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1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目的探讨HSP27-siRN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的影响。方法将HSP27-siRNA转染到人肝癌细胞株QGY细胞中;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HSP27-siRNA对QGY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HSP27-siRNA对QGY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HSP27-siRNA对QGY细胞HSP27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SP27-siRNA对HSP27基因表达蛋白的抑制效率。结果HSP27-siRNA能抑制QGY细胞HSP27 mRNA的表达,使其HSP27蛋白的表达下降。HSP27-siRNA在体外能抑制QGY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均呈剂量-时间依赖。结论HSP27-siRNA能抑制QGY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人肝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探讨HBx蛋白对人肝细胞发生侵袭恶性表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稳定表达HBx基因的CCL13-HBx细胞系及转染空质粒的CCL13-pcDNA3.1细胞系的总蛋白质,凝胶经蓝银显色后,采用Image Master 2-DE Elite 4.0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MALDI-TOF-MS质谱仪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后,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获得了背景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CCL13-HBx和CCL13-pcDNA3.1细胞总蛋白,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蛋白质点共26个,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出14个非冗余的与细胞代谢、细胞周期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论建立了CCL13-HBx,CCL13-pcDNA3.1细胞系的2-DE图谱,鉴定了14个HBx诱发肝癌发生的相关蛋白质,为在蛋白质水平阐明HBx的诱发肝癌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943.
甲状腺良性病变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初次手术术中解剖喉返神经(RLN)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医生施行的24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病例,其中单侧腺叶全切除术159例,双侧腺叶全切除术82例。按术中是否解剖RLN分为两组,其中解剖组1 4 5例,非解剖组9 6例。按术中涉及的RLN数量计算两组RLN损伤发病率。分析两组暂时性和永久性RLN损伤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解剖组和非解剖组的暂时性和永久性RLN损伤发病率为4.1%,0和5.4%,3.8%。两组暂时性RLN损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解剖组永久性RLN损伤发病率低于非解剖组(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术中解剖RLN可降低发生永久性RLN损伤的风险。建议在甲状腺良性病变行腺叶切除术术中常规解剖RLN。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生成及nm23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以CD3 4单克隆抗体标记6 5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nm23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和nm23的表达及两者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全部肿瘤标本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生成,并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MVD计数为3~33个/400倍视野(平均11.6±7.0),nm23阳性表达率为81.5%。MVD与nm2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1),且两者分别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淋巴转移有关(P=0.0 1 4,0.0 0 5)。nm2 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 3 8)。结论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生成促进了淋巴转移,而nm23的表达可抑制淋巴转移;联合检测MVD及nm23对评估肿瘤淋巴转移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合理诊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因可触及乳腺肿块而进行手术的患者1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中单侧乳腺肿块117例,双侧乳腺肿块16例。其中良性肿块101例,占总数的77.55%。良性肿块中又以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症为多。乳腺恶性肿块32例,浸润性导管癌23例,黏液癌4例,其他共6例。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性肿块诊断的灵敏度81.90%,特异度为84.85%;恶性肿块的灵敏度84.85%、特异度96.49%。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对于恶性肿块诊断准确率为84.85%。根据术后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所显示的生物学特征将乳腺恶性肿块进一步分型,其中Luminal A型(ER+/PR+/C-erB-2-)最多,共13例,Basal-like基底样型(ER-/PR-/CerB2-,三阴乳腺癌)为5例。结论高频彩超对可触及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率,术中快速病理确诊,有助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但仍有一定的误差率。最终诊断以术后常规病理学结果为标准,经免疫组化获得生物学指标有助于个性化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可行性。方法对75例SLNB手术、病理诊断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5例患者行SLNB,67例(89.33%)成功。其中快速病理检查报告18例阳性,49例阴性;49例SLN阴性中术后HE染色病理证实2例(4.10%)有癌转移,再行ALND;平均随访45个月,仅1例前哨活检阴性患者术后15个月证实前哨位置淋巴结有癌转移。另46例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单一亚甲蓝示踪法SLNB准确性较高。对器材无特殊要求,学习曲线短。对于SLNB阴性患者,可不需行ALND。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婴幼儿化脓性关节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婴幼儿化脓性关节行切开排脓、清创、VSD术,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 25例婴幼儿化脓性关节,均行VSD 1~3次后关闭切口。平均随访2.1年(4个月至4年),术后无复发。结论婴幼儿化脓性关节使用VSD引流能够良好的控制局部感染,能缩短治疗周期,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脾部分术切除术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对1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施行了保脾的根治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1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例。 结果:12例均达到了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90±33)min,近端胃切除(160±36)min;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全胃切除腹腔淋巴结(33.3±8.0)枚/例,10,11组淋巴结(5.1±2.0)枚/例,近端胃切除腹腔淋巴结(23.6±5.2)枚/例,10,11组淋巴结(6.0±1.1)枚/例。无胰瘘发生,无脾静脉血栓形成,无膈下脓肿发生。术后随访6~34个月,1例出现肝转移,2例出现腹腔积液考虑腹膜种植转移,均带瘤生存至今(7~13月);其余9例患者无瘤生存。 结论:脾部分切除同样适用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它在保证R0切除的基础上保留了脾脏的功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施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2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肿瘤位于小弯侧13例,大弯侧9例;直径1.5~3 cm。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提示胃梭形细胞瘤,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术后24~48 h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3~7 d,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17个月,胃镜复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结论: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肿瘤为1.5~3 cm的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胃腔外切除有胃内容物不外溢,污染少等优点,可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50.
目的对比研究左侧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支架植入一期吻合术和传统Hartmann术的优劣势。方法对武汉协和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2例左侧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32例中有29例成功植入支架后行手术切除一期吻合;B组30例均行标准Hartmann术。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临床受益反应、复发转移率和随访期存活率等。采用χ2检验和Log-rank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组32例中有3例结肠癌患者于肠道支架植入术后4~5 d内出现肠道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余29例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治疗,术后10~18 d痊愈出院。B组与A组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临床受益反应、复发转移率、随访存活率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支架减压在治疗左侧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与传统Hartmann手术相比,短期优势明显,远期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