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768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59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1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7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其中4例合并假性囊肿,1例为胰体尾部癌。术前肝功能检查均正常。5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
结果:7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脾切除2例,胰周坏死组织清除+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胰尾囊肿切除+脾切除术1例,假性囊肿内引流+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均未再发生出血。
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对有症状的患者,在治疗胰腺疾病的同时应附加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疝修补术手术前行扩容治疗后应用抗生素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疝修补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于麻醉后10 min使用抗生素,A组于扩容性补液补足生理病理需要量后使用抗生素, B组于给予生理病理需要量的1/2后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中自主感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应用升压药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A组术中自主感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优于B组;在应用升压药方面,少于B组;3项临床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结论:行疝修补术患者术前抗生素在补足生理病理需要量麻醉后10 min使用效果为好,可降低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对手术的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闭锁患儿18例临床资料,其中5例放弃手术治疗,余13例均行手术治疗。 结果:13例行一期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闭锁切除端端吻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存活11例,4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治愈;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愈,1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再发气管食管瘘再次手术治愈。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6天死于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及心衰。 结论:早期诊断、并发症的预防和积极处理是提高食管闭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对收治的12例盲肠局部坏疽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8.1岁。9例伴糖尿病,7例伴冠心病,11例伴高血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或持续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部腹膜刺激征。8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为腹痛待查。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部分盲肠坏疽,病变直径2~4cm(平均2.7cm),所有患者经探查明确病灶后行回盲部切除。 2例术后切口感染,皆经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8~87个月(平均为56.7个月),其中的7位患者死于心肌梗塞,手术距死亡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其余5位患者存活至今。 结论:盲肠坏疽是罕见的疾病,诊断困难,必要时应用诊断性腹腔镜探查以及时明确诊断。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该病的发生似乎与心肌梗塞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176例有术前乳腺MRI资料,行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女性患者,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37例、非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性病变52例和乳腺癌87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及MRI资料,后者包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影像学表现、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 结果:3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灶37处,52例非乳头状瘤的良性病患者病灶56处,87例乳腺癌患者病灶92处。乳管内乳头状瘤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在发病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F=2.470,P=0.088),但在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MRI下表现、ADC值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乳管内乳头状瘤具有独特MRI的影像学特征,故辅以ADC值,MRI可以成为临床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及是否术后进行综合治疗等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和原发肿瘤分化程度是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及早发现并进行根治切除以及加强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上段晚期胆管癌姑息性手术中内置硅胶支撑管引流胆汁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以78例上段胆管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姑息性切除肿瘤,按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支撑引流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T管外引流,支撑引流组采用胆道硅胶支撑管引流,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以及生存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支撑引流组患者肝功能恢复快,并发胆管炎的几率显著降低(25.6% vs.7.7%),术后生存时间延长[(13.39±2.79)个月vs.(10.89±2.63)个月],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置硅胶支撑管引流胆汁可显著提高晚期上段胆管癌姑息性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8.

目的:构建靶向化学趋化因子受体1(CXCR1)的短发夹小干扰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方法:针对人CXCR1基因的mRNA序列,按RNA干扰靶位点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靶向CXCR1基因的3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确认构建成功后,转染胃癌细胞MKN4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3个靶向CXCR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均构建成功;与未转染和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的MKN45细胞比较,转染3种shRNA质粒的MKN45细胞,CXCR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靶向CXCR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CXCR1在胃癌中的功能和实验性靶向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综合介入治疗与系统溶栓治疗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年间收治的229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122例采用血栓碎吸、溶栓等综合介入治疗(A组),其中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53例,采取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辅助处理,术后辅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另107例(B组)行尿激酶,肝素抗凝等系统溶栓治疗。结果:平均住院天数A组(6.2±2.2)d,B组(10.5±2.4)d;2周后复查,A,B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98%,14.02%和96.72%,7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85个月,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为(0.53±0.42)cm,B组为(1.42±1.35)cm;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分别23.15%,9.26%和0,B组分别为50.51%,80.81%和9.09%,A组静脉通畅率为81.48%,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率为57.41%,B组为65.66%和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对急性混合型LEDVT的近期、中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尤其在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系统溶栓。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在咽下缩肌入路甲状腺手术中,通过实时神经监测技术避免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3月-2011年4月1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以喉上神经外支受电流刺激后可产生环甲肌收缩活动作为阳性反应,定位喉上神经外支与咽下缩肌的关系后,切断咽下缩肌,经其后方显露喉返神经行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8例,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8例,甲状腺全切2例.手术前后喉镜监测喉上、喉返神经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游离显露咽下缩肌后方喉返神经,术后1例(5.6%)出现短暂性发音低沉,随访6个月后完全缓解.余患者无明显咳呛、发音低沉、失声等神经损伤表现.结论:经咽下缩肌入路甲状腺手术中,实时神经监测技术有利于保护喉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