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76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59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1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外科治疗的方式。
结果:4例为体检发现,其他14例均有不同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11例,腹部肿块3例,伴有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症状2例。B超和CT提示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可呈多囊或单囊,内壁可见乳头状物。均获得手术切除,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中6例发生癌变。 癌变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5个月(27-58个月)。
结论:术前确诊肝内胆管囊腺瘤困难,肝内胆管囊腺瘤易恶变,发现后应早期手术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或恶变。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以腹部肿块(65.2%),腹痛腹胀(47.8%),梗阻性黄疸(26.1%)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胰腺肿瘤,肿瘤平均直径为9.5 cm。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1例(47.8%),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5例(21.7%),其他7例(30.4%)。术后病理证实20例为良性(87.0%),3例为恶性(13.0%)。胰瘘(3例,13.0%)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均经非手术方法治愈。随访恶性者3例中1例术后1年内死亡,另2例现已无瘤生存29个月和8个月;随访17例良性者,已分别生存1~7年。
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术中的探查、术后病理综合确定,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2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SPTP患者中,女11例,男1例;患者平均年龄31.7岁.术后随访均无复发.肿瘤平均直径约7.6 cm,组织学示瘤细胞大小一致,片块区与乳头状结构相混,细胞核圆,核分裂不常见.免疫组化观察a-AT阳性(11/12),Vim阳性(12/12),CD10阳性(11/12),PR阳性( 10/12),Syn阳性(4/12),EMA阴性(0/10).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恶性程度低,多发于中年女性,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C5~6级大隐静脉曲张的解剖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8月—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可随访到的C5~6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69例(84条肢体)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深层血管切除组和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坏死率,静脉炎复发率和术后症状缓解率。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层血管切除组术后发生皮瓣坏死3条肢体,静脉炎复发7条肢体,术后症状完全缓解21条肢体。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术后发生皮瓣坏死38条肢体,静脉炎复发1条肢体,术后症状完全缓解42条肢体。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患者的皮瓣坏死率(84.44%)高于深层血管切除组皮瓣坏死率(7.69%)(P<0.01),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患者术后静脉炎复发率(2.22%)低于深层血管切除组(17.95%)(P<0.05),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患者的术后症状缓解率(93.33%)高于深层血管切除组(53.85%)(P<0.01),深+浅层血管切除组皮瓣坏死愈合时间明显长于深层血管切除组(P<0.01)。结论 C4级以上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浅层血管对预后和皮瓣的存活有明显影响,术中需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胃旁路术(GBP)在降低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过程中对“肠-胰岛轴”相关激素及二肽基肽酶Ⅳ( DPP-Ⅳ)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自发性非肥胖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均分为胃旁路组和假手术组,记录并对比两组大鼠术前及术后1,2,4,8,12,24,48周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浆DPP-Ⅳ、“肠-胰岛轴”相关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水平.结果:术前两组大鼠间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大鼠体质量均在术后1周内明显降低,但随后逐渐回升,且两组间体质量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术前比较,假手术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及血浆DPP-Ⅳ,GLP-1水平无明显变化,胃旁路组空腹血糖及血浆DPP-Ⅳ水平明显降低,而GLP-1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且两组间空腹血糖及血浆DPP-Ⅳ,GLP-1水平在术后各时间点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胃旁路术控制血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DPP-Ⅳ的活性,使机体中“肠-胰岛轴”上GLP-1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10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4例在外院诊断为肝癌,6例误诊为肝脓肿,予以抗感染治疗较长时间。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支持治疗,并良好控制体温,6例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2周死亡。9例随访结果提示总体预后不佳,均于治疗后2个月至1年内死亡。结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应与肝脓肿相鉴别。对于此类患者,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手术经验,分析并发症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月间施行的328例PD的临床资料,包括标准PD281例,保留幽门的PD 8例,扩大PD 39例。结果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4.1%(112/328)。前5位并发症依次为胃排空延迟(16.5%),胰瘘(11.9%),出血(7.0%),腹腔感染(5.2%),肺部感染(4.9%)。再手术率为6.1%(20/328)。病死率为3.0%(10/328)。壶腹周围癌202例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51.5%,33.8%,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淋巴结阴性患者(144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7%,57.6%,40.6%,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淋巴结阳性患者(58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36.4%,16.8%,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显著高于淋巴结阳性患者(P=0.003)。胰头癌42例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29.1%,9.7%,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其中淋巴结阳性患者(11例)的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调控酶polo样激酶1(PLK1)和Aurora A在肝外胆管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的水平以及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54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20例癌旁胆管组织中PLK1和Aurora 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与15例健康人血清中PLK1和Aurora A的浓度。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患者手术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肝外胆管癌患者中,癌组织中PLK1和Aurora 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胆管组织(66.7%vs.25.0%;63.0%vs.15.0%,均P0.05),且PLK1和Aurora 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有关(均P0.05);术前血清中PLK1和Aurora A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434.85 pg/mL vs.256.00 pg/m L;644.64 pg/m L vs.375.73 pg/m L,均P0.05),术后两者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PLK1与Aurora A在肝外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血清中浓度具有一致性(r=0.55;r=0.64,均P0.05);无论癌组织或血清中,PLK1与Aurora A水平均呈正相关(癌组织:r=0.47,P0.01;血清:r=0.71,P0.01)。结论:PLK1与Aurora A水平在肝外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与血清均升高,且两者水平的升高与肝外胆管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肝外胆管癌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L选择素(L-selectin)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中的表达,分析乳腺癌SLN状况与L选择素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T1-2N0M0乳腺癌患者68例,以亚甲蓝为示踪剂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本组68例乳腺癌SLN,乳腺癌原发灶,癌旁乳腺组织以及20例III级不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68例乳腺癌患者中SLN检出成功62例,检出率为91.17%(62/68),其中假阴性3例(3/32)。阳性SLN中L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均P<0.05)。SLN阳性患者其原发灶L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LN阴性患者(P<0.05)。SLN及非前哨淋巴结(NSLN)均阳性患者其原发灶L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LN及NSLN均阴性患者(P<0.001)。结论:L选择素在阳性SLN转移癌中表达增高,提示L选择素在乳腺癌细胞的淋巴结趋向性中起重要作用;SLN状态与L选择素阳性表达有密切关系,两者相结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乳腺癌转移规律及腋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高、低2个剂量青藤碱干预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行胆总管结扎。术后第1天开始,2个青藤碱干预组大鼠分别给予40 mg/kg和80 mg/kg青藤碱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第8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水平,取右肝用试剂盒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取左肝做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其中2个青藤碱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血清TBIL,DBIL,ALT,AST水平明显增高;肝组织MDA,MPO含量明显升高,T-AOC明显降低;肝组织TGF-β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模型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均较2个青藤碱干预组明显(均P<0.05),而高低2个青藤碱干预组间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青藤碱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