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P<0.05),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脉所需重复内镜套扎的次数及近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价以胃底为声窗经腹彩超在诊断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经腹彩超 ,分别以胃底和左肝为声窗 ,对 48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食管下段进行了检查 ,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①以胃底为声窗 ,食管下段的显示率 (95 .8% )要高于以左肝为声窗的显示率 (72 .9% ) (P <0 .0 0 5 ) ,食管下段内血流信号显示率 (93 .8% )亦要明显高于以左肝为声窗的显示率 (12 .5 % ) (P <0 .0 0 5 )。②在图像清晰的情况下 ,以胃底为声窗进行检查 ,食管下段二维图像质量要好于以左肝为声窗扫查所获得的图像 ,彩色血流信号要明显多于以左肝为声窗进行扫查获得的图像。结论 经腹彩超以胃底为声窗可较好地显示食管下段及其内的血流信号 ,为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提供了好方法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代谢手术可以定义为:基于特定生理机制,为获得健康受益而针对正常器官进行的手术操作。因此,代谢手术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手术的特点,即对正常器官操作、强调认知、重视评价健康受益。减重代谢手术是最常见的代谢手术,笔者从上述三个角度浅谈外科医师眼中的减重代谢手术.认为代谢手术本质上是认知手术。  相似文献   
64.
先天性畅旋转不良是小儿外科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先灭性疾病。此病常见于新生儿期、学龄期,其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我院2003年9月至2006年1月年共收治6~7岁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感染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感染的诊断、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38例次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 全组18例患者出现29例次感染,感染率为47.4%(18/38)。所有感染均出现在术后3d以后,感染部位肺部占37.9%(11/29),腹腔24.1%(7/29),血液17.2%(5/29),胆道13.8%(4/29),泌尿系统3.4%(1/29),肝脏3.4%(1/29)。感染菌株中阴沟肠杆菌占27.6%(8/29),大肠埃希菌24.1%(7/29),金黄色葡萄球菌20.7%(6/29),表皮葡萄球菌10.3%(3/29),肺炎克雷伯菌6.9%(2/29),白色念株菌6.9%(2/29),粪肠球菌3.4%(1/29)。感染病死率38.9%(7/18)。上腹部手术史、手术持续时间、输血量、胆道重建方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持续高血糖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围术期肠道去污治疗是预防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 感染是影响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及围术期肠道去污治疗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肝移植术后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分析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运用三维试验检测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AmpC酶等产生情况与变化,以头孢硝基噻吩显色法、琼脂稀释法检测肠球菌的β-内酰胺酶和Van基因。结果:肝移植术后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粪肠球菌(15.0%)、阴沟肠杆菌(13.9%)、真菌(13.3%)、大肠杆菌(10.7%)。阴沟肠杆菌和大肠杆菌的ESBLs酶检出率分别为32.4%和36.8%;AmpC酶的检出率为33.8%和10.5%,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Van基因检出率分别是VanA 7.5%和11.1%,VanB 3.8%和7.4%,VanC 1.3%和0。结论:肝移植术后以肠源性感染为主,产ESBLs与AmpC酶是肝移植术后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在肝移植术后的检出率增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7.
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病原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K-B法检测术后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三维实验法检测主要阴性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产酶情况;头孢硝基噻吩显色法检测肠球菌的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检测Van基因。结果 55例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对4种及4种以上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40%。阴沟肠杆菌与大肠杆菌的ESBLs与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32.4%、36.8%和33.8%、10.5%,同时产二种酶的检出率为24.3%、7.0%。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分别为8.8%、11.1%,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2%、18.5%。结论 肝移植术后主要病原菌对抗生素具有高耐药性与多重耐药性;ESBLs与AmpC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耐药的因素;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存肝移植术后的检出率增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胃旁路术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术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改善的关系。方法选取33例行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T2DM患者,检测其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观察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变化。结果 (1)术后T2DM患者BMI、WHR及HbA1c、FPG、2 hPG、TG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脂联素水平(1.60±0.09)μg/L则显著高于术前(1.36±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血清脂联素水平及术后脂联素变化量均与HOMA-IR、FINS及二者的变化量均呈负相关(r术前分别为-0.722和-0.713,P均<0.01;r术后分别为-0.482和-0.505,P均<0.01)。结论 T2DM患者胃旁路术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其变化可能与术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改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术前检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肝脏功能储备,评估肝切除术的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因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式分为吲哚氰绿组(ICG组)和Child-Pugh评分组(CP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G组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0.16%,1/64)明显低于CP组(12.85%,9/70;P<0.05)。ICG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P组(18.75%vs37.14%,P<0.05)。结论:吲哚氰绿排泄试验比Child-Pugh评分系统能更有效地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利于筛选手术患者,减少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抗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ilator,ICOS)单克隆抗体与小剂量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联用对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后移植物生存质量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同基因移植对照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试验组,其中试验组根据术后处理不同又分为安慰剂组、常规剂量CsA组、抗-ICOS-单抗组、小剂量CsA组和抗-ICOS-单抗联合小剂量CsA组,观察各组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移植心组织病理学变化,对移植心长期存活(〉100d)的受体,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结果:单独使用不同剂量CsA者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延长(P〈0.05);抗-ICOS-单抗联用小剂量CsA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单用小剂量CsA组明显延长(P〈0.05);与安慰剂组相比,单用抗-ICOS-单抗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心长期存活受体中,与常规剂量CsA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移植心慢性排斥损伤明显减轻,而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抗ICOS单抗加小剂量CsA联合免疫治疗,可有效延长大鼠移植心存活时间和减轻慢性排斥反应,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高水平表达与诱导移植耐受、抑制慢性排斥反应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