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中尿肾损伤分子1的监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肾损伤分子1已被证实是一种诊断急性肾缺血损伤的特异性分子并参与肾损伤修复过程,研究表明肾损伤分子1可作为诊断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但其在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过程中动态表达的意义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肾移植后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和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评估及预测移植肾功能恢复能力提供依据.方法:纳入46例肾移植受者,根据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3组,肾功能迅速恢复组22例,肾功能缓慢恢复组14例,肾功能延迟恢复组10例.肾移植后2周内每_犬收集24 h尿液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肾损伤分子1含量,同时检测尿液肌酐浓度和当天血清肌酐浓度.观察肾功能恢复过程中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变化,并分析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和血清肌酐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各组肾移植后2 d内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处于高水平状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移植2 d后肾功能迅速恢复组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随肌酐的下降而讯速下降;肾功能缓慢恢复组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肌酐正常后开始下降:肾功能延迟恢复组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迅速下降,但在肌酐开始下降的前一两天迅速上升并持续到肌酐恢复正常.提示尿肾损伤分子1动态检测对预测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肾损伤分子1水平高可能预示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2.
成人肾母细胞瘤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肾母细胞瘤罕见于 15岁以上成人 ,称成人肾母细胞瘤。我院自 1970 -2 0 0 0年共收治 11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3例。年龄平均 2 5 6岁。左肾 7例 ,右肾 4例。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 9例 ,腰腹部包块 7例 ,腰腹痛 3例。肿瘤直径为 5~ 2 2cm ,平均 12cm。均经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为肾肿瘤。 10例行CT检查 ,1例行肾动脉造影检查。按NWTs 3分期 :Ⅰ期 3例 ,Ⅱ期 4例 ,Ⅲ期 4例。  作者简介 :叶 锦 ( 1975- ) ,男 ,湖南省湘潭市人 ,硕士 ,医师 ,主要从事泌尿系肿瘤方面的研究。电话 :( 0 2 …  相似文献   
63.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抗感染、碎石、经尿道电灼、电切加气化、膀胱灌注及膀胱切除等治疗.结果 41例随访6~72个月,平均22个月;治愈29例,12例好转、其中3例在6~28个月内复发、1例于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电切、气化及膀胱切除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膀胱灌注并非必需.腺性膀胱炎有恶变趋向,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建立慢性排斥反应的简化动物模型,观察移植体动脉硬化发展规律。方法 采用病理图像分析及电镜观察移植后3、7、14、20、30、60 d移植动脉硬化情况,结合PNCA及C-myc免疫组化了解细胞增殖与原癌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①术后14d内膜层明显增生,术后60d持续增厚,细胞数术后30d达高峰,术后20d内膜层出现大量合成型平滑机细胞;②术后14d中层细胞变性坏死,向内层迁移,α-actin阳性细胞数下降,而内膜层α-actin阳性细胞却迅速升高,两者呈显著负相关;③术后3d外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①移植动物硬化具有内膜增生,中层细胞坏死、迁移、炎细胞浸润三大特点;②内膜增生在术后早期以细胞增生为主,后期则为细胞外基质增生,且伴随平滑肌形态改变;③PCNA表达反映出细胞增殖进程,而C-myc还可能与非增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5.
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治疗窗浓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寻找环孢素A(CsA )在肾移植受者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中的理想治疗窗浓度。方法 :用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268例患者全血CsA谷值浓度 ,并按术后时间及临床诊断分组比较。结果 :CsA理想治疗窗浓度为 :术后1mo内300~400μg/L ,2mo~3mo内250~350μg/L ,4mo~6mo内150~250μg/L ,7mo~12mo内100~200μg/L ,12mo以后100~150μg/L。结论 :CsA在理想治疗窗浓度内 ,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 ,又能减少CsA毒性反应和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6.
患者女 ,17岁。因会阴部赘生物 1年余于 2 0 0 0年 7月 5日就诊。 1年前于阴唇及阴蒂部位出现淡红色丘疹 ,渐增大增多 ,互相融合 ,呈菜花样增生。无痛痒感 ,无白带增多及性交痛。曾多次就诊于私人诊所 ,以“尖锐湿疣”予激光、冷冻、肌注干扰素等治疗 ,有缩小。近 2月来赘生物增长迅速 ,会阴部有明显不适 ,影响排尿排便 ,故来我院进一步治疗。患者 1年前曾有数次非婚性交史。皮肤科情况 :患者口咽部粘膜正常 ,无赘生物。躯干、四肢皮肤未见皮损。会阴部有一 18cm× 9cm×4cm之菜花状赘生物 (见图 1) ,边界清楚 ,有宽厚基底 ,无蒂 ,图 …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睾丸肿瘤早期治疗和随访监测的合理措施,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了69例睾丸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监测情况。结果 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0.8年,Ⅰ期和Ⅱ~Ⅲ期患者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7%(44/48),38.5%(5/13);总生存率为96.8%(46/48),53.8%(7/13);7例死于肿瘤转移,其中5例晚期肿瘤患者均在术后1~3年内死亡。结论 ①早期睾丸肿瘤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后辅以适当放疗或化疗,预后良好。睾丸肿瘤治疗后复发或失败多发生于术后3年之内,远期复发较为少见。②成年后隐睾行睾丸固定对日后癌变保护作用有限。③胚胎癌、淋巴肉瘤、Ⅱ~Ⅲ期肿瘤血管及淋巴转移侵犯是睾丸肿瘤的高危因子,对此宜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并进行严密随访。该类肿瘤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68.
带蒂大网膜移植修补肾移植术后复杂性尿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修补肾移植术后复杂性尿瘘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术后尿瘘行多次手术失败的患者21例,年龄23-55岁,平均32岁。尿瘘瘘口部位:肾盂2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11例,输尿管末端坏死6例。肾盂瘘切除瘘口后局部修补再用带蒂大网膜移植覆盖,输尿管瘘、输尿管膀胱吻合瘘或输尿管长段坏死者在行移植肾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对端吻合或与膀胱再植后用带蒂大网膜包绕于吻合口。结果21例患者手术一次成功20例(95%),失败1例(5%)。手术时间75-120min,平均95min。术中失血100-550ml。平均310ml。失败原因为伤口感染导致大网膜坏死而切除移植肾。随访1-7年,尿瘘无复发,吻合口无狭窄、肾积水及尿路感染,肾功能正常。结论利用大网膜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带蒂大网修补肾移植术后复杂性尿瘘取材方便,组织修复快,尿瘘复发率低,一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9.
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开展尸肾移植789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192例(24.3%),行活体肾移植15例,发生DGF 1例(0.7%).均采用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